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策略

2018-07-09 02:59罗斯妮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意象

罗斯妮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出增加字词的积累量、提高意象感受力、注重朗读持续性等措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感 字词 意象 朗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B-0130-02

语文语感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在学习语文时即使是阅读语文语言的表层意义也能迅速而准确地领悟到语文语言另一方面的深层意义。语文语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增加字词积累量,提高语感

高中学生的语文词汇量在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一定程度上也了解了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等。高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想具有较强的语文语感敏锐性,从小学和初中积累所得的词汇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时还要加强学生字词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强学生对词汇量的积累。

第一,平时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并有着平时课堂教学上所没有的语文学习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同时在生活中所蕴藏的字词含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是学生积累字词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充分利用好生活中这个积累字词的教学文字工具,在平时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既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也达到学生积累字词的目的。例如,笔者在平时的课堂中会让学生关注他们看到的电视、广告、商标、标语等,从中发现一些比较特殊和生僻的字词和一些字词的搭配,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利用这种比较广泛、自由、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除课堂和语文课本外也能积累到字词,并随时随地进行字词的积累和学习,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自己对语文的感悟性,提高语感。同时,在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字词后,笔者也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比较特殊、比较有意思或生僻的字词,并让同学之间进行字词的交换和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这些字词的印象,从中使学生积累字词,激发他们积累兴趣,提高字词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语感。

第二,阅读是积累很好的工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到大量的字词。在阅读时,阅读者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字词和有趣的字词,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这些字词经过反复的大脑接触和刺激,新字词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记忆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字词积累到一定的量后语文语感就不断得到提高。此外,在对于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上,笔者会也会给学生推荐课堂教材中需要选读的课文和富有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些国内外名著等,从而让学生在积累字词的同时也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的同时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眼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

二、提高意象感受力,增强语感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学生对意象的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语感的增强,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意象学生在遇到一些借物抒情意象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快速领悟到。因此,意象积累不仅要求学生多读多看,也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遇到有相关意象的知识点时要有意识地理解和整理这些意象。这样当学生的意象积累到一定量后,这些意象就会沉淀在脑海里,提高意象的感受力,由量变到质变后可以提高语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取意象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古典诗歌、文学作品等,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进行详细的意象解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意象感受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意象的魅力,提高意象感受力,增强自己的语文语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给学生播放录音朗诵,再进行教学,在讲完课程后笔者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诵,在朗诵时播放关于战争的音乐伴奏。这样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感受战争时的场景,自由发挥想象,形成自己的意象思维。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伴奏的方式鉴赏这些意象,学生在其中能够大胆地想象,积极主动投入到感受意象当中,在自己感受到的意象中翱翔,在感受的过程中,准确体会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整体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意象感受力,增强语文语感。

三、注重朗读持续性,保持语感

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和基本功,同时也是高中生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想要保持一定的语感就要坚持朗读。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可以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字词的理解等在朗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保持住学生的语文语感。

例如,在平时的朗读示范中笔者会进行朗读的训练。笔者会根据朗读的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配合相应的手部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示范性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声音手部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出文章所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够在笔者的朗读示范中体会文章的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获取更多的文章信息,进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坚持朗读,保持语文语感。如教学《荷塘月色》時,作者朱自清在写这篇文章时所表达出来的是既有“淡淡的忧伤”,又有“淡淡的喜悦”;他既喜好荷塘中的荷花,又因生活所迫而感到无奈。因此,笔者在朗读时会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这一特性通过动作及表情将学生带到优美的荷塘景色中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对生活的那种无奈之情。让学生明白通过朗读也可以体会到很多不一样的意境,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中来,达到保持对文章的语感的目的。在示范性朗读时笔者也会注意朗读时语音轻重,当读表现鲜明凝重的情感态句子时笔者会重读,在读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的句子时笔者会轻读。同时也会注意语句的停顿。读《荷塘月色》读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时,内含无限的感慨、无限的沉思、深刻的思考,以及作者情感的转变,因此在读这句话时会注意停顿。在朗读时笔者也会根据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而注意朗读的语气。同时,在训练后会根据教学的安排要求学生按照笔者的训练方式进行晨读和课间朗读以及晚上朗读等,保持学生朗读的持续性,从而达到保持语感的目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人文素质越来越高,学生学习语文可以提高人文素养,而语感训练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只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