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113例分析

2018-07-09 19:13唐兆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娩出腹壁瘢痕

唐兆前

【摘 要】 目的:探讨113例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产妇的分娩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收住的二次剖宫产孕妇113例展开研究,将第一次剖宫产采用Joeh-cohen切口再次行剖宫的113例产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中有57例产妇,对照组中有56例产妇,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发生盆腔粘连、脏器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手术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分别护理之后,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总时间(106.55±7.05)min、术中出血量(315.42±16.24)mL、胎儿娩出时间(22.49±5.08)min均远多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73.42±8.28)min、术中出血量(254.32±15.58)mL、胎儿娩出时间(215.93±3.71)min,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结论:实施横切口的二次剖宫产术手术的时候,需要避开原腹壁的瘢痕,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子宫切口的位置,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产妇的脏器受到损伤,可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

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情况;分娩情况

当今时代,产妇选择剖宫产方式分娩的越来越多,以瘢痕子宫为手术指征的再次剖宫产也随之升高,在二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时候,容易受到粘连、前次伤口愈合不良以及子宫瘢痕等影响,进而使产妇的子宫下段形成欠佳,其中子宫瘢痕弹性差等情况均加大了二次剖宫产的手术难度。在临床上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对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进行探究[1-2]。本文作者则选取了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收住的二次剖宫产孕妇113例展开研究,比较二次剖宫产手术中在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以及脏器损伤等方面的差异,详细的研究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收住的二次剖宫产孕妇113例展开研究,将第一次剖宫产采用Joeh-cohen切口再次行剖宫的113例产妇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中有57例产妇,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28.7±3.3)岁,孕期均在38~41周之间,平均孕期为(38.1±1.1)周。对照组中有56例产妇,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30.1±2.3)岁,孕期均在39~41周之间,平均孕期为(41.5±4.2)周。两组产妇的资料经过比对得知,其间差异性不显著即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均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同时均梭形去除原手术瘢痕处的皮肤。对照组产妇在原切口处剪开脂肪和筋膜、钝性分离腹直肌,之后小心、仔细地剪开产妇的腹膜进入腹腔,并且在子宫距离原瘢痕1cm处将子宫肌层剪开,刺破胎膜,将羊水吸净,娩出胎儿[3]。

观察组则在清除皮肤切口瘢痕后,将脂肪组织斜行向上切至筋膜,停在距原筋膜瘢痕2cm的位置,从而避开原瘢痕。之后便剪开筋膜,拉开腹直肌,在切口的上缘横行剪开腹膜,进腹之后需要最大现限度的暴露子宫下段,距离子宫原瘢痕的1.5~2cm处剪开子宫肌层,刺破胎膜,将羊水吸净,娩出胎儿。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盆腔粘连、脏器损伤、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同时比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娩出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的分娩和新生儿窒息情况

对照组中发生盆腔粘连、脏器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手术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分别护理之后,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总时间(106.55±7.05)min、术中出血量(315.42±16.24)mL、胎儿娩出时间(22.49±5.08)min均远多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73.42±8.28)min、术中出血量(254.32±15.58)mL、胎儿娩出时间(215.93±3.71)min,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在当今,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以其美观性高,术后疼痛轻,对产妇的呼吸与行走影响小,恢复快的优点大受产妇的青睐;同时其自然张力低于纵切口,几乎不发生腹壁切口疝,也间接地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4]。然而在二胎政策的改变下,二次剖宫产的几率也水涨船高,横切口剖宫产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即产妇的腹壁粘连严重,进腹时间长,增加了手术时间,并且易发生脏器损伤等情况[5]。为此需要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慎重选择切口方向,在实施横切口的二次剖宫产术手术的时候,需要避开原腹壁的瘢痕,并且切口位置选择在距离原切口的2cm范围内,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中发生盆腔粘连、脏器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的例数均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手术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分别护理之后,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总时间(106.55±7.05)min、术中出血量(315.42±16.24)mL、胎儿娩出时间(22.49±5.08)min均远多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73.42±8.28)min、术中出血量(254.32±15.58)mL、胎儿娩出时间(215.93±3.71)min,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

综上所述,在二次横切口剖宫产中,在可允許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子宫切口的位置,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产妇的脏器受到损伤。

参考文献

[1] 蔡毓青.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82-84.

[2] 侯书梅,任翠玲,张淑萍.首次剖宫产纵横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12):1311-1312.

[3] 周翔.腹壁横切口剖宫产二次手术267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77.

[4] 杨晓红.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手术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4):705-706.

[5] 薛仁惠.腹壁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的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9):59-60.

猜你喜欢
娩出腹壁瘢痕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科普一下腹壁疝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
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293例临床分析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瘢痕也会变成癌
全腹壁成形术临床体会
TGF—β的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