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文化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2018-07-11 07:28王建新
中小学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德育

王建新

摘 要 根植学校文化底蕴,提炼“乐道·培真·广文·美华”之课程理念,以此为引领,绘制“新四维”课程图谱;引领师生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课程教学转向生命成长,实现课程实施路径的转型,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新格局。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文化;新四维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一所具有130多年历史的名校,潍坊广文中学不断在实践中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回应时代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用学校文化的力量滋养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自2017年起,学校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引,开展“文化建设年”,构建“新四维”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基于学校文化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新路子。

一、观照历史,探寻课程理念

潍坊广文中学始建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的乐道院,院内设文华馆,1895年又创设专收女生的文美院。文华馆历次更名为文华书院、文华学校、文华中学,文美书院则于1913年更名为文美女子中学,其后又建模范小学,并改名为培基小学。1931年,文华、文美、培基三校合并为广文中学。2006年,原潍坊一中、二中初中部整合成立新的广文中学。百年栉风沐雨,重文兴教之风代代相传,广文中学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个性,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多年来,学校根植百年文化底蕴,围绕“适才教育”,在第一个十年便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深入领会《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精神,以“文化引领、以文化人”为立德树人的重点,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纳入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

学校在深入挖掘、梳理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反复研讨、多方论证,提炼了“乐道·培真·广文·美华”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以此统领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乐道”可解为:乐于称道,喜欢谈论,喜欢圣贤之道;擅长学习,崇尚正义,追求真理。我们的愿景是:快乐成长,自主发展,各得其乐,乐人之乐,碰撞思想,砥砺灵魂,正己守道,明公正道。“培真”可解为:培养真人、探求真知、寻求真理、认真学习、认真做事。我们的愿景是:守住内心的宁静和教育的本真,探求真知,寻求真理,养成认真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良好习惯,培育有真才实学之人。

“广文”可解为: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有涵养、有素养、有修养。我们的愿景是:每个人广学博识、明志修德,海涵包容、纳取致用、深厚作为。 “美华”可解为:美好年华发奋图强、人人华章溢彩、学校华丽无限。我们的愿景是:趁着美好年华珍惜时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做生命的自我实现者,共奏学校华美乐章。

学校力求以“乐道·培真·广文·美华”为核心理念,整合已有的校本课程,着力强化学科德育,深入推进“德育一体化”工程,创造可供每一个学生选择的自主教育。相对于传统“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我们将整合后的“乐道·培真·广文·美华”课程体系定名为“新四维”课程,希望广文学子在课程涵养下,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的新时代公民。

二、基于“新四维”,绘制课程图谱

多年来,学校以学科课堂为主体,逐渐开发了社团课程、活动课程和研学课程等校本课程,力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获得独特的发展。但是,众多课程存在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一直困擾着课程的有效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则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学校德育应以“大德育”理念出发,探索德育与学科、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相融合,才能真正让德育回到人本,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基于这一认识,学校认真贯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基于“乐道·培真·广文·美华”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绘制了“新四维”课程图谱(见下图)。

“新四维”课程体系包括“乐道”“培真”“广文”“美华”四大主干,以学科教育为主体,依据其外延,整合社团课程、活动课程和研学课程的不同内容。其中,“乐道”课程包含思想课程、德育课程、哲学课程、国学课程、励志课程;“培真”课程包括自然课程、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广文”课程包括语言课程、文学课程、历史课程、社会课程;“美华”课程包括音乐课程、美术课程、体育课程。

由此,学校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新格局。“新四维”课程体系强调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追求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以文化人,推进课程实施转型

德育专家杨韶刚认为,道德内化有四种水平:道德行为的内化;情感的内化;道德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以情感为基础的认知与情感交互作用的过程。[1]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基于学校文化的“新四维”课程实施强调以文化人,以大德育理念,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内化,不断探索脉络清晰、丰富多彩的实践路径。

1.注重文化引领,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实施需要学校全员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建構,全员参与研讨、创建的过程也正是课程文化价值认同的过程,集中体现着新常态下学校德育一体化工程的发展愿景和价值追求。“新四维”课程的实施旨在以“大德育”理念,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引领教师将“乐道”“培真”“广文”“美华”之核心价值内化于心,从学科教育转向学科教育,才能真正推进学校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实施。

学校每周印发一期《齐心同行》周报,除刊载每周各部门“新四维”课程一体化实施计划外,专设育人心得栏目,用具体案例诠释“高度负责”的学校精神和“用尊重赢得尊重”的教风。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将每堂课变成育人课”,通过组织学科课程达标等活动,推动“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学校改革学科教学评价办法,将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合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评价指标,凸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以此促使各学科教师在常规备课时,重视德育目标设计。各教研组研究制定各学科学期价值教学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学科价值教育评价标准。以此为引领,各学科组鼓励教师充分发掘学科教学资源的价值教育元素,放大学科德育功能;将德育元素纳入学科整合之中。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科德育精品课例评选,用榜样示范引领学科德育风尚,引领教师不断从“教书育人”走向“立德树人”,在学科教育中将德育一体化落到实处。

2.凸显实践体验,从课程教学转向生命成长

“新四维”课程力求实现德育与学科、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相融合,根植学生生活之沃土,将课程所承载的广文核心价值融入师生的生活之中,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独特的生命成长。在实践中,广文师生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实施探索。

“乐道”课程强调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研发,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师生进一步开发了包括母亲节、教师节等在内的感恩课程,强调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丰富道德体验,提升道德修养。“培真”课程则注重完善相关学科课程的分层分类,使其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认知规律。学校响应师生要求,成立了科技中心,创设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型高端科技课程,如机器人、校园电视台、3D打印、创客、STEAM教育、无人机、OM、航模、潍柴实验教室等,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广文”课程不断丰富语言表达形式,强调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表达,提升文学修养;丰富逻辑思维,积淀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思辨力,提高社会实践力。在课程实践中,师生共同制定“广文学子核心素养”,打造了丰富的魅力课堂,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美华”课程则拓展开设了戏剧、摄影、小品、乐器、厨艺、手工、插花、茶艺、武术、微电影等才艺社团和才艺课程,倡导每一个广文学子至少拥有两项健身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强健其体魄,和美其精神,文质彬彬,德艺双馨。

“新四维”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彰显文化育人,使得学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实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学校成为了“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人人自我实现”的美好家园。2017年底,潍坊市教育局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办学满意度评价,广文中学办学测评结果创历史新高。

参考文献:

[1]杨韶刚.道德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7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