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内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2018-07-12 03:15李可欣邵晓峰LikexinShaoXiaofe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部空间解构物象

■李可欣 邵晓峰 Li kexin& Shao Xiaofeng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必定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空间所组成的,存在多个内部空间时,这些空间之间必然会产生联系,ian higgins在《Spatia l Strategies for Interior Design》一书中将室内空间与空间的关系简单的分为四种,分别是空间内的空间,相邻的空间,重叠的空间以及由公共空间所连接的空间,其中“空间内的空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一个小空间位于一个容积更大的空间里,我们可以把较小的空间看做是一个物品,“空间内的空间”就如同一件物品被放了在一个空间里。

1 空间内的空间

空间内空间概念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给设计师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让室内设计不止停留在装饰层面,而是通过空间改造让整个室内呈现出更生动更具创造性的改变,整个室内空间已经变成一个在其中所发生的运动或事件相互关联的有机体[1-2];此外,“空间内空间”要求主空间必须大于位于内部的空间,同时这两个空间的功能也有明显区分,例如在服装店这样的商业空间里,试衣间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内部空间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为了更好地凸显这种空间关系,通常利用不同的视觉语言来区分主空间和内部空间,空间材料的手法化[3]或使用多种视觉肌理的装饰,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三种方式:同一种形态视觉肌理组合;相似的视觉肌理组合;呈现对比的视觉肌理组合[4]。“空间内空间”的运用还用很多值得深入了解和挖掘的内容,设计师要想运用这种空间战略来完成一件作品,则需要更透彻的了解有关“空间内空间”战略的实际项目。

2 主空间与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

在“空间内空间”的概念中,主空间与内部空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过于笼统,将其细分为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是内置物体式、立柱式以及悬挂式。

2.1 内置物体式

顾名思义,内置物体式是指内部空间如同摆放在主空间内的一个物体一样,在传统的空间围合概念里也叫做嵌套[5],这个内部空间的高度必然低于主空间,并且只有一个面与主空间相连接(图1)。内置物体式组合方式的特点在于两个空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各不影响。2001年,COUSSÉE & GORIS 建筑事务所在比利时根特的中世纪大厅Vleeshuis创建了一个产品中心。该项目是典型内置物体式的空间组合方式(图2),设计师在一个大型的由木材和砖石组建的主空间内创造了一个内部空间,一个由钢化玻璃和不锈钢架搭建的咖啡馆。主空间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并营造一种古老陈旧之感,而内部空间采用现代建筑材料打造现代时尚的氛围,这种新与旧的对比突出表现了主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功能区分,在视觉语言上给人较强的冲击性,达到了“空间内空间”战略运用的戏剧性特点。

2.2 立柱式

立柱式是指内部空间如同主空间里的一个立柱,即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主空间的高度,并且内部空间只有顶面与底面和主空间相接(图3)。立柱式组合方式的特点是两个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内部空间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空间,又可以看作是主空间的创造性装饰。受密斯g凡g德罗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启发,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玻璃屋(Glass House)凭借它完美地比例和简洁性,被誉为现代最杰出建筑作品之一[6],在这个建筑中同样运用到了“空间内空间”的概念,而主空间与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则是采用立柱式,主空间是一个由黑色钢框架构建成的矩形平面的“玻璃盒”,玻璃材质的墙面引景入室,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内部空间是一个封闭的圆柱体卫浴,两者形成对比,体现了空间内空间概念的趣味性运用。除了住宅空间,立柱式常常运用于展示空间,这种另类的空间组合往往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图4、图5)。约翰·帕森是极简主义的代表,在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时的华而不实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风潮中,他独树一帜的风格获得了世人的注意和认同[7],他的“虚空”展览于2012年在意大利布展时,创建了一个圆柱形的房间作为展示,这个空间在整个展厅内形成了立柱式的空间内的空间。

2.3 悬挂式

空间内空间的组合方式还有悬挂式,悬挂式组合方式的特别之处是主空间与内部空间除了必要的固定部件(钢架、吊架等)之外,没有任何一个面相互接触,内部空间就像悬挂在主空间内一样(图6)。悬挂式组合方式的特点在于它让这个主空间内悬挂的内部空间成为视觉焦点,具有视觉冲击性,并且能够激发设计者创造性的思维。在鹿特丹港口中心,建筑师Groosman Partners利用一个旧的卡车起重机厂房悬挂起一个1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图7)。其中厂房是主空间,内部空间是一个在钢架上搭建起来的办公空间,整个空间悬挂在主空间内,是悬挂式空间组合方式的代表。此外,另一个悬挂式空间组合方式的案例是威尔金森·艾尔建筑事务所于2001年荣获斯特林奖的废弃钢厂改造项目,在致力于研究“进化建筑”,探索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理念下[8],他们将一个废弃的钢厂改造为马格纳科学中心(图8),特点是在工厂这个主空间内悬浮一个造型不规则的内部空间,利用钢架作为结构支撑,并用布裹住外部结构,让内部空间呈现一种宇宙飞船般的未来科技感。

3 内部空间的创意表达

在“空间内空间”的概念中,主空间的外在形式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内部空间则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千变万化,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内部空间分为具体物象形式,几何形式以及解构形式三种。

3.1 制造戏剧性空间效果的具体物象形式

具体物象形式是指内部空间的造型是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为原型,并试图模仿该物象建造最真实的空间形象。集体物象形式是所有表现形式中最具戏剧性的方式,设计师可以通过内部空间的外部造型赋予一般空间功能不同的意义,比如一家服装店将店内的试衣间做成独立的内部空间,选用的物象是花苞的造型,顾客每次从试衣间穿着新衣出来时,就如同花苞绽放一般来迎接一个新的自己,这样的设计使顾客每一次试衣都充满了仪式感,具体物象形式赋予了试衣间更深层的意义。具体物象形式的内部空间往往能成为整个空间的亮点,它有两大作用,其一它与主空间相互呼应,突出主题;例如wapping项目,将废弃水电厂改造为一家工业风餐厅,保留了厂内的动力车厢作为一个内部空间,这种保留正是为了突出了餐厅的工业风格。其二它与主空间形成对比,凸显独特性,瑞士建筑公司Group8在2010年设计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们追寻威廉·吉尔平所说的建筑术语“生动”[9],在巨大的厂房内利用集装箱作为内部空间,规整简洁的办公环境与集装箱的破损陈旧形成对比,具有独特性。

3.2 现代主义风格影响下的几何形式

几何形式是指内部空间的造型是几何形,同时分为规则的几何形与不规则的几何形,两者各具特点。所谓规则几何形一般意义上是指立方体和圆柱体等常规几何体造型,它们是单独且独立存在的,这种形式内部空间的代名词是简洁,秩序以及理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内部空间的表现形式,在当代艺术逐渐生活化,任何标新立异的形式都难以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索,建筑体验的平常性,使我们对建筑艺术的认识重新回归到随时体验的强调中来[10],几何形式无疑做到了这点,它通常运用于大型工厂或者较大的办公空间,上文提及的Vleeshuis项目(图2)与悬挂式的RDM Innovation Dock - Rotterdam项目(图7)都属于规则几何形式的内部空间,它不仅具有现代主义的简洁外观,还具有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实用性强且造价成本不高。不规则的几何形式是指由多个几何体块拼接,或将规则几何体进行部分切割而形成的的独特造型,这种形式的内部空间打破了常规的束缚,使整个空间更加生动,更具动态效果,但相对的复杂的造型也意味着较低的实用性和更加昂贵的造价。例如Lunar Pop-up Store项目中的内部空间就是不规则的几何形式(图9),它是一个欧洲私人艺术机构委托设计的模块化店铺,每一个三维空间都是5.7立方米,20个模块共114立方米,每个单元都包含不同的产品主题,通过其非常尖锐的几何形状和通过一个闪亮的黑色外观和柔软的黄色内饰来表现对比。

3.3 极具表现力与创造性的解构形式

解构形式是指内部空间的造型采用解构主义的手法进行处理,形成一种更具有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造型。解构形式内部空间的特点在于它的变化性和创造性,不同于几何形式的规整和理性,它拥有解构主义的内核,即凌乱与破碎中的秩序美[11],当它作为内部空间存在时,它既是功能空间又是一件装饰雕塑;此外,在现代解构主义建筑颇为流行的当下,也可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且具有方向感的线型装饰来增强室内空间的流畅感[12],解构形式的内部空间作为与外部建筑的呼应而存在,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设计师Brooks和建筑师Scarpa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Reactor Films创建办公室,它们在将一个集装箱转换成一个会议室的过程中运用了解构的手法,完全暴露这个内部空间的几何结构,缝隙和材质纹理,使得它呈现出更立体更独特的造型(图10)。

4 结语

室内设计的创新趋势已经与建筑空间紧密结合,尤其是较大体量的空间设计(工厂、展厅等)对空间规划策略的需求已是必然选择,“空间内空间”作为所有空间关系中最具有创意的代表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关于空间内空间的设计案例数不胜数,然而看似纷繁复杂的空间组合其实具有一定规律,将空间内空间的组合方式按照主空间与内部空间的接触面进行分类,将内部空间按照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空间内空间”设计手法的深入理解,并在以后更好的运用。

猜你喜欢
内部空间解构物象
还原
解构“剧本杀”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公共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探讨 以河南省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为例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内部空间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