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模式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2018-07-13 04:32肖琳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实践

肖琳

摘 要:《高级财务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通过对前置课程知识的梳理与积累,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在院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这门课程的适配教材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对于概念描述精简下的多知识点学生在理解方面分层明显,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待提高。随着“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推出,有望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文章在对“雨课堂”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力图对“雨课堂”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为“雨课堂”的应用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雨课堂;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118-04

Abstract: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jors.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pre-course knowledge, it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ppli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 for this course is the book for CPA examination, the students are obviously stratified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rain classroom", it is expected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rain classroom", 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rain classroom".

Keywords:rain classroom;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teaching practice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前后联系性大、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等特点,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外汇交易等综合知识。高知识容量与有限课时间的矛盾使得课程教学偏向于高强度的单项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教与学的效率有待提高[1]。隨着“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开展,借助移动通讯与网络技术出现的“雨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增进教与学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雨课堂”模式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这一移动学习方式对于课程教与学的影响,为“雨课堂”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与考核方式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习题课,总共51+9学时,理论课以教师讲解为主;习题课采取学生做题、教师答疑的方式进行。课程以期末闭卷考试考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三部分构成。

(二)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通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可以看出:

在教学方面,受课程特点与课时要求的限制,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另外合班授课学生基数大,习题课上无法面面俱到,学生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答疑而非自己解决,习题课的作用发挥不足。

在学生学习方面,课前预习缺少实质性检查方式,学生存在侥幸和偷懒心理,自主预习效果不佳;另外学生的从众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在存疑的情况下不敢或者不愿进行反馈,对于后续学习与教师教学有所影响[2]。

在考核方面,学生基数大导致考勤与作业检查难度增加,考勤费时费力还效果不佳,在督促学生积极到课方面作用不足;督查的失效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偏向于考前集中机械性背诵知识点以完成课程积分从而忽略课堂听讲的心理,没能发挥考核的根本意义[2]。

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成为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二、“雨课堂”模式下的课程实践

(一)“雨课堂”

“雨课堂”是一款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推出[4]。它借助微信和Power Point(演示文稿软件)构建智能手机与无线同屏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移动教学平台,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三段式导学的结合,提升课堂教与学的体验,目的是打破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时空限制,并且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信息支持。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雨课堂”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适用性强。结合微信与PowerPoint构建起来的“雨课堂”教学平台,对专业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上手性强,简单易学;并且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微信受众群体庞大。这些都增加了“雨课堂”移动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第二,方便快捷。“雨课堂”模式下适配的课件,只需要在制作课程PPT之前下载一个课堂插件,即可有效地在PPT中融入视频等元素,简化了教师的制作步骤;学生扫码即可实时快速登录获得相应的教学资源。这些都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方便快捷。

第三,动态化。弹幕互动等功能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在“雨课堂”教学平台上师生之间的信息是双向且实时更新的。

第四,数据化。针对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各个环节的学习反馈情况,“雨课堂”教学平台会提供相应的教学日志数据,将之前没能具体量化的教学信息数据化,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教师进行数据化分析,提供更加契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

(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

针对《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特色与相关教学要求等,结合“雨课堂”的操作流程与特点,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方面尝试进行“雨课堂”模式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课前。通过“雨课堂”在“我的课程”界面创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和班级信息,创建后将生成的二维码发给学生要求实名完成班级的加入;在“课件库”上传《高级财务会计》课件、教学大纲、案例资料,在“试题库”上传习题和作业题,然后根据章节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推送预习任务,并通过“自动回复”功能查看学生接收预习任务、查看课程资料的情况,使得预习得到督促与落实。查看学生留言信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的详略与轻重。

第二阶段:课中。师生通过移动互联网端实时共享课件,授课讲解到哪里课件就停留在相应知识点处,并且还可以通过添加时间节点的方式来查看学生是否及时进行学习;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收藏”与“不懂”的标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给予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后紧跟课堂习题进行测试与练习,习题分为单选、多选、实务等,学生需要在手机上以限定的时间做出回答,答题情况也会即时反馈在平台上,并且“弹幕”功能也会匿名反映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使得师生间的互动实时在线。

第三阶段:课后。教师针对“雨课堂”提供的课后小结数据,包括课堂测试情况(有效回答人数、用时、成绩等)、出勤情况、弹幕推送情况等,分析并调整后续的课程设计(包括课件内容、预习任务、试题等的调整),然后推送课后作业与下次课前预习任务;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查看学生上传的课后作业情况,并针对学生留言进行线上答疑。

三、实践效果分析

本文以2015级会计专业8个班共计4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课班级除了会计专业还有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专业之间学生在成绩、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减少这一方面带来的误差影响,所以本文只选取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实践效果。

(一)对比法下效果分析

本文将会计1-4班共216名学生划分为实验组,5-8班划分为对照组(因为是合班授课,两个小班为一个合班,并且两组学生在专业成绩水平、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P>0.05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实验组采取“雨课堂”模式进行《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对照组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除了在授课方式上不同之外其余方面均保持一致。

1.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统一发布预习任务,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收集实验组学生每周课前预习任务完成人数;通过上课前3分钟对当堂将要学习章节名词解释的完成人数收集对照组学生每周课前预习任务完成人数(在熟悉课本课件的情况下3分钟内可以完成相应个数的名词解释,反之没有足够的时间翻找并完成),两组数据整理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第一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基本相同,约占半数左右。而从第四周开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基本维持在90%左右;对照组的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较差,徘徊在50%左右。主要原因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具有潜能,但是这种潜能不是人人都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需要教师予以引导并监督[8]。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发布了课前预习任务,但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手段(目前采用的也极为耗时耗力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监督手段的欠缺会使得学生滋生投机取巧的念头,可做可不做,不做被发现的几率也不大,那么完成課前预习任务的人数就相对较少。而“雨课堂”教学平台为教师检查、监督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使检查变得轻松快捷且有迹可循。督促的实体化促使学生完成相关预习任务,并逐渐发挥学习潜能,养成课前自学的习惯,这也是从第四周之后实验组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比率高且稳定的原因。可见,“雨课堂”模式下的课前预习情况相对较好。

2. 考勤情况

考勤是为了督促学生及时、主动到课,也是组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30%)。传统教学模式下,考勤一般以点名的方式进行;“雨课堂”模式下考勤有3种方式,课前扫描二维码、输入邀请码、查看班级课程。本文通过签到所需时间与效率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勤情况。

通过表1可以得出一个合班108名学生完全点一次名平均需要6.2min,效率平均为94.60%(存在冒名点到的误差)。这里面还没有包括点到之后是否有逃课情况的统计,如果统计,累计耗时会更长。而“雨课堂”模式下,查看考勤情况只需要点击进入教学平台查看学生进入人数即可,方便快捷。并且由于微信号、二维码的专用性也使得考勤效率基本为100%(即不存在误差),配合课堂随机测试的答题人数统计,还可以得到学生是否中途逃课的数据信息。总体上来说,“雨课堂”模式下的考勤效果更好。

3.习题课情况

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复杂性,需要在每个章节的学习结束之后穿插习题课,习题课主要以习题推送——答题——对答案——难点答疑环节完成。以下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三次习题课“雨课堂”模式下的习题完成进度(达成的无疑问的习题个数)都高于传统模式下的完成进度。主要是因为传统模式下的习题课,教师无法实时有效收集学生的答题信息,每个题的用时需要参考大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决定,每个题都要面面俱到,对学生无反应的题目甚至会讲两到三遍,这些都降低了习题的完成量。“雨课堂”模式下,通过限时答题可以有效的规整学生的答题时间,学生的“不懂”按钮和后台答题统计结果可以有效的分拣讲解的主次,“弹幕功能”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些都提高了习题的完成效率、缩减了每个题目的完成时间。

从完成习题的学生比例可以看出,实验组平均约为85.49%高于对照组的61.1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本体主动发起而非被动等待的,个人对待学习的投入主要受情感、兴趣、认知与行为等的影响,因而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目标是否明确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9]。“雨课堂”模式下每道题目用时都会有排名(分为前三名“优秀榜单”和后三名“预警榜单”);“弹幕功能”匿名发表题后感想,畅所欲言。这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学习效果也提升明显。

结合来看,“雨课堂”模式下习题课的实施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习题课的实施效果要好一些。

4. 期末考核情况

期末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采取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对试卷成绩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从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要优于对照组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能辅助说明“雨课堂”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效果。

(二)问卷调查法下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实验组学生对于“雨课堂”模式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满意度,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挑选指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7]。此次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问卷216份,回收率100%。SPSS19.0下的信度分析系数为0.853,问卷信度非常好。回收问卷中相关指标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2分是不同意,3分是基本同意,4分是同意,5分是非常同意[6]。

Likert 5级评分方法下,这份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5~25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通过SPSS分析可以得出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20.01左右,说明实验组学生对“雨课堂”模式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沟通、加深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借助微信与PowerPoint构建的“雨课堂”模式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如何进一步扩大这一作用,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思考并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丽·卡尔霍恩.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

[3]王永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5):86-88.

[4]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5]刘北佳,邱景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4):66-69.

[6]卞金金,徐福蔭.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7]于文浩.“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北京[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65-73.

[8]Gina Porter, Kate Hampshire, James Milner. Mobile Phones and Educ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From Youth Practice to Public Policy [J]. J. Int. Dev., 2016, 28(1):2-5.

[9]Jena, A. K.Does Smart Classroom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 Research Analysi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6, 10(1): 55-64.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实践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