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新《国标》 深化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7-13 05:50赵雪媛李晓梅王淑芳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国标教学反思翻转课堂

赵雪媛 李晓梅 王淑芳

摘 要:结合教育部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文章对中央财经大学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教改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创新和改革重塑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建立了试题和案例资源库,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知识结构。基于课堂实践情况和师生的反馈问卷分析,显示新的教学改革的确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因此,文章认为这种基于网络资源对教学所做的全方位改革的模式是可取的。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重塑;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129-04

Abstract: Based upon the newly issued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at General Institutes of High Edu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and reconsider the teaching-reformation progress t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in the core curriculum "Accountancy" in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both form and conten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innovations such as flipped classroom and teaching APP have been adopted to remodel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modes of this curriculum. New tests and case resources banks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feedback surveys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ve that our innovation has indeed broken the inherent barriers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mode and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novation pattern of extending teaching scenario by integrating internet resources is highly advisable.

Keywords: teaching reflection; course transformation; flipped classroom

《會计学》课程是中央财经大学非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为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本门课程在我校已经开设有20多年的历史,会计学院讲授本课程的教师常年保持在20位左右,多年来授课人数累计上万人,广受学生好评。尽管如此,我们发现日常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尝试重塑会计学课程。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是对教改的总结,也是我们这一年来的思考。

在对我们的教改进行总结之际,适逢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研制过程中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把握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二是突出产出导向原则,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原则,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回顾和总结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所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发展中的问题”(孙峥,2014)。对比《国标》的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会计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也高兴地发现我们所做的工作完全契合《国标》的精神。

一、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

由于课程开设的时间非常久远,老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反而可能忘记当初课程开设的初衷。我们的教改从反思问题入手,我们认为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会计学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程本身包含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大一新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因此授课内容远超表面的工作量,老师们上课时间非常紧迫;

2. 由于时间紧张,授课通常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不仅缺乏学生讨论的时间,也缺乏答疑和辅导作业时间,更缺乏测试和讲评的时间,老师通常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才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

3. 记账是会计信息运用的基础,当前的会计学授课内容以记账为主,缺乏会计信息分析和运用部分内容,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整个本科期间只学习这一门会计课程,很多學生对会计的理解就会停留在“会计分录”上,这显然违背课程初衷;

4. 大量的知识灌输,缺乏运用,没有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实现知识的内化,难以体现会计的有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对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进行改变。在大智移云的环境下,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应该调整(冯江涛,2017)。我们期待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克服现有的困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幸,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手段提供了多种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课程重塑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在会计学教学研究中,课程组意识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投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难以产生进一步探求的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形成负循环。因此,课程组认为要加大教师的教学投入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投入。教学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高质量的教学投入能够从引导和督促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从而改变负循环,形成正循环。经过多年的建设,课程组投入大量的精力,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在本科教学中也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在线开放课程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改革

面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未来,我们认为高校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探求的能力。在移动互联时代,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学生可以极为迅速和低廉地获得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自学成才。所以,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远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本身重要。当一个人对一个学科有初步的了解,在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发地查找。另外,时代的迅速变化也带来会计的巨变,表面的知识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即使是知识传授,我们希望传授的是会计的底层思维,是那些基本的原理和基础的认识。在会计学课程设计上,我们使用了大量来自真实世界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程内容上我们没有完全拘泥于现行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是寻找更为本质的要素;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辅助资料里,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些都是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的。

(三)教学内容的重塑

传统上的会计学是按照会计专业学习的要求进行教材设计和内容安排的,整合了会计学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大量的篇幅用在会计分录的讲述上,缺乏必要的会计信息应用的内容。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不必了解的很详细,但需要了解基本的原理,更多的是需要了解不同处理方法产生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后果。同时也需要了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明确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及要求,明确会计估计的判断基础。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使用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运用,如根据会计数据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配置,对负债权益比例的杠杆风险控制等。我们根据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求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一是按照学生容易理解的顺序进行章节安排,二是有意识地减少会计核算内容,增加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应用的场景和内容。

(四)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完善

在历次的课程改革和资源建设中,我们已经建设完成了一套具有有视频、有动画、还有在线互动、较完整的、成体系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支持传统教学,而且支持翻转课堂、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这些资源包括:1.教材:使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由赵雪媛刘桔主编的会计学(第四版)。教材中含练习题,包含单选题68个,多选题64个,判断题63个,综合题51个;2.学习目标及教学方案3套,针对不同教学时长和教学目标设计;3.教学课件一套,共972页;4. 课前引导动画10个;5. 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题及解析一套,含单选题103个,多选题73个,判断题73个,综合题51个;6. 互动话题及案例分析 26个;7. 教学视频1套,72小时;8. 拓展阅读素材超过100篇。本次的线上课程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大教师投入,丰富和完善会计学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法的改变

本次教改的内容是采用翻转课堂和教学APP来重塑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课后的考察和提升进行了翻转,我们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录像,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安排时间看录像,课上利用APP进行测试和问题解答,同时进行会计信息运用的知识拓展。按照我们的设计,一堂完整的会计学课堂应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

1. 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是要求学生自行安排时间看课程授课的录像,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课前进行汇总。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启课程APP,我们教师课前将课件、课程录像、测试题和其他课堂教学用资源提前上传至启课程系统。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四个主要的模块:

模块一,课前提问和测试,本部分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本部分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课前看录像的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前提问包括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检测,也包括一些重要知识的灵活运用,一般是一些精心设计的小案例。课前测试部分用启课程APP进行,通常由客观题和会计处理题组成,时间大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

模块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根据启课程APP对课前测试统计结果反馈,对本部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本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安排在30-50分钟,主要由教师讲解,可以穿插对学生的提问。

模块三,再次测试。本部分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通过启课程APP进行,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做测试的同时,教师走动进行个别答疑,测试结束,适当进行必要的讲解。

模块四,知识拓展。本部分是根据教学内容新增的模块,老师选取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巨大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積极性。

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课堂设计对比(以收入模块为例)见表1:

3. 课后复习

课后由学生自行复习,查缺补漏,有问题通过微信进行问答。

三、效果评估

本学期,在教改团队的努力下,我们根据课程分节建设了课前测试、课后测试的试题资源库,建设了知识拓展部分的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案例库。在整个教学安排上,前两章的基础知识部分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第三章起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基本没有通常到了学期后半段容易出现的厌倦情绪。但是学生的普遍反映是课下花费的时间太长。我们采用这种模式上了一次公开课,讲授“收入”模块,收集了到课老师的评价,并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一)同行评估

我们对老师的问卷主要询问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有这样四个:1. 理解基本的的概念、分类,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2. 整合相关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融会贯通;3. 讲解报表分析的内容,展示会计信息的作用;4.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我们请老师评价是否实现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听课的4位老师认为以上教学目标都实现了。老师们认为课堂非常活跃,APP测试能够即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讲解,同时知识拓展部分联系现实紧密,活学活用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当天授课的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6份。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58人(76.32%),认为一般的14人(18.42%),回答不喜欢的4人(5.26%)。我们要求所有人回答喜欢这堂课的原因,同学的选择顺序为:知识得到扩展(82.89%);讲解清晰(73.68%);效率高(52.63%);内容有趣(44.74%);问题都解决了(38.16%)。我们要求所有同学回答不喜欢这堂课的原因,同学的选择顺序为:课下花费时间太长(78.95%);内容太多(26.32%);内容没有掌握(25%);讲解不清晰(3.95%)。当问到通过会计学这门课你有哪些收获时,同学的选项依次为:学到了会计的基本知识(96.05%);学会通过各种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51.32%);喜欢上了会计和报表分析(47.37%);学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28.95%)。在回答以后打算继续找机会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吗?回单位打算继续找机会学习的为92.11%,回答不打算继续找机会学习的为7.89%。总体看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认可,也有学生表达了不认同。同学们的主要意见集中在课下花费时间太多上,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平衡课上和课下的时间。

四、思考

会计学的教改促使老师们对课程的设计目标、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测等问题进行思考。在教改中,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的对象不同

我们采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明显只适用那些有毅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这些同学能够按时完成课下预习的要求,同时课堂上能够有效和老师互动。实际上,这样的同学不论哪种方法都有可能学好课程,不过这种模式能够给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内容拓展,比传统课堂更能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对那些不能按时完成课下学习的同学不友好,他们课堂收获会大打折扣。

(二)对大学育人的目标的反思

大学专业课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在这一年的教改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每一个专业课任课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当前迅速变化的环境下,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学习某种特定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可能很快会过时。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奠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己寻找学习资源,自己进行时间规划,自己进行效果检验。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在这样的目标下去进一步探索。

(三)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每当我们做任何改变的时候,都不能避免思考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认为,教育的公平性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而是给大家同样多的学习机会。我们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给了学生可以反复利用的资源,给了学生课本知识之外的能力提升,促使学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迅速转化为大学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这样的模式不仅没有违背教育的公平性,而是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

(四)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相关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教学视频的优化和案例库的持续建设;比如教学技术手段的完善和数据分析挖掘,在APP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记录和反馈的功能;另外,我们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培训,提供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不同的选择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现在这样价值多元化、新事物不断出现的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最大的感受不仅是责任重大,而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要做好教育这项工作,教师必须要深刻感受时代的变化,不断思考教育的目标,深刻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把这些思考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出来,不断优化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

五、结束语

《国标》提倡并推动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强调对学生课堂体验的重视,同时还要兼顾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会计学》作为财经类专业学子的必修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受限、与实践应用脱节等缺陷,未能有效的让学生对会计学有充分的理解。在此背景下,优化会计学教学模式成为关键所在。本文创新的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APP”的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资源来拓展教学场景、丰富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解决原有教学方式的问题,同时也契合了《国标》的三大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孙峥,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与趋势[J].会计研究,2014(11).

[3]冯江涛.新时期会计技术技能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研究[J].会计师,2017(21).

猜你喜欢
国标教学反思翻转课堂
美赞臣等19款海淘奶粉不符合“国标”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立案查处首例违法广告儿童安全座椅加“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