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建视角的高校教工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研究

2018-07-13 07:26任光超张闻岑伟平王逸昆
高教学刊 2018年21期

任光超 张闻 岑伟平 王逸昆

摘 要: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源于高校基本职能和党支部基本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以《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为政治引领和行动指南,高校教工党支部可以从为人民群众专业化的服务与指导,积极融入城市基层的各个领域,城市基层党建的资源清单,通过共建推动和改善自身工作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对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主要的共建模式包括高校教工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与企业基层党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与行业基层党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与政府部门基层党支部共建四种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充分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特色和优势开展共建,但也存在人员、资源、机制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城市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1-0176-03

Abstract: The co-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arty branch of urban grass-roots originates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lemental work of party branch. By taking the file of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ities" as a political lead and guide action,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various fields of urban grassroots and the resource list of urba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by provi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guidance to people, and carry out co-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by which 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ir own work. The co-construction pattern of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urban grass-roots is still in the practical period. The main four building patterns are that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constructs with the community party branch, enterpris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basic-level party branch and the government grass-roots level party branch. Its common feature is to co-construct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but there are also deficiencies in personnel, resources and mechanisms.

Keywords: sub-branch co-construction; party branch of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ity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為了顺应上海作为国际化特大城市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在城市基层党建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探索。可以认为,上海近年来之所以能在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稳定前行,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因时而变、因势而为密不可分。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的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全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1]。可见,“联”已经成为上海基层党建的关键词,而高校则是城市基层党建联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对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共建的角度看,主要从不同方面研究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科研团队的共建开展情况[2]。实际上,目前上海市很多高校教工党支部正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城市基层党建中来,而共建则是一种最普遍形式。本文将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如何通过共建参与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研究。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出发点

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是基于高校基本职能和党支部基本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对于高校教工党支部而言,它既是高校的一个基本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基层党支部。这样的双重身份促使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成为可能。

一方面,高校教工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是高校职能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大职能。虽然社会服务职能最后被确认,但随着社会整体的开放度和融合度越来越高,这一职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教师作为社会人,不仅仅存在于象牙塔中,更生活在日常社会之中。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由教师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集体,应当更多地担负起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责。参与城市基层党建是高校教工党支部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高校教工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是党章的基本要求。《党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作为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对本单位、本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负责,更要承担本单位、本系统外党的工作责任[3]。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的指向性已经超越了本单位、本系统,而应该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维度进行考量。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共建中的优势作用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4]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一支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的党支部。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使高校教工党支部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一)专业知识的优势

知识分子具有知识先进、理论扎实的特点。知识分子受到长期的系统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极强地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综合性问题,也善于使用多种科学方法进行多维度分析。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够从自身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工党支部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鼓励高校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和区域化发展的专业性问题探讨与决策,使城市基层党建建设更科学,提高区域化发展的质量。

(二)创新创造的优势

知识分子具有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的品格。一方面,知识分子作为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的人才具备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肩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具备创新的动力。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创新创造方面的优势,积极吸纳高校教工党支部对于城市基层党建和区域化发展方面的创新性建议与意见,使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更加开阔,区域化发展的方法更加多样。

(三)责任担当的优势

知识分子具有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情怀。这种对国家、社会发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责任感在党员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工党支部在责任担当方面的优势,既要给予高校教工党支部广阔的平台,也要给与高校教工党支部充分的信任。让高校教工党支部真正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真正从区域化发展的角度感受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通过共建实现共赢

在2017年上海市委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多层次、扁平化、融合式的区域党建平台建设,促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实现党建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和。而城市基层党建20条具体内容,为高校教工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提供了政治引领和行动指南。

第一,城市基层党建的体制機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其落脚点还应当回归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因此,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要从自身的实际与特色出发,为人民群众专业化的服务与指导,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新科技新成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享受到专业化的科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指导。

第二,城市基层党建打破了原先党建平行的“条条”概念,强调以区域发展为最终目标,这种以整体性的“块块”概念为特征的城市基层党建有机联动要求高校教工党支部要积极融入城市基层的各个领域,不仅要实现教育领域内部高等教育领域与基础教育领域的融合;而且要实现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第三,不同的组织掌握的资源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就是要把不同组织的各类优势资源向城市基层党组织倾斜,整合、分配不同组织中不同类型的资源。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要积极挖掘自身资源与优势,为城市基层党建的资源清单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积极了解城市基层党建的需求与拟开展的项目,结合自身特长,融入其中,发挥作用。

第四,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要积极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来推动和改善自身的工作,同时也为城市基层党支部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共建,双方党支部书记能够沟通工作问题、分享工作经验,对于双方党支部而言,也可以通过共建分享彼此在党支部建设方面的心得。

四、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的共建模式

目前,对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尚未对其加以总结推广。2018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强调,要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相联动。这对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的共建模式构建非常有借鉴意义。从实践来看,在一定区域内,高校教工党支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主要采取与社区基层党支部、企业基层党支部、行业基层党支部、政府部门基层党支部四种模式进行共建。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一般源于双方党支部负责人或双方单位领导的先期工作接触,经过深入了解,达成共建意向。共建主要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如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工党支部2011年1月起与周家渡街道党工委进行共建,开展了科学商店进社区(养老咨询)、文艺体育指导、社区讲堂、公益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共建双方都参与前期设计策划,从而保证了活动的良好效果。高校教工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向最广大的群众提供具有高校特色的各类资源,是高校教工党支部融入社会基层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工党支部承担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的有效载体。通过共建,社区基层党支部在基层自治、社区服务等方面获得高校的专业指导;高校教工党支部也可以通过共建对会社民生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获得教学、科研所需的最鲜活的资料。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与企业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与企业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既可能源于教师与企业在产学研过程中的先期接触,也可能源于与教学、科研相关其他方面的关系发展。通过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可以进一步拓展与企业产学研的广度与深度,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与高校多方面的合作。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贸金融会计党支部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在学生课外活动资助的背景下,于2016年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雁荡路、新昌路、水芸路联合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开展了证券知识与理财技巧讲座、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参观四行仓库主题活动、金融防诈骗知识宣讲进课堂等多项活动。以支部共建的形式将企业资源有机的引入校园、课堂,实现了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充分融合。高校教工党支部与企业基层党支部共建能够从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等方面有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与行业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与行业基层党支部共建源于对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深刻认识。通过支部共建,高校教工党支部把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与成果服务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一方面,高校教工党支部以支部共建的形式,依托专业优势与学生办公室具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及教师,为周边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分别与上海中学东校、泥城中学和临港一小签订共建协议,利用水产学科优势,为中小学在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与社团、课外科技竞赛、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教工党支部以产学研为依托,开展支部共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与青浦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党支部共建,通过博士服务团科技下乡活动、水产系党支部成员抱着进行专业理论服务、政治理论学习的目的(参观陈云故居)、与渔民农民接触,进行专业知识的服务。高校教工党支部与行业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可以有效树立高校的社会形象,促进高校产学研转化,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对于行业部门而言,也可以获取高校专业师资、优质科研成果等资源,推动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高校教工党支部与政府部门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与政府部门基层党支部共建模式既可能源于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也可能源于双方在日常工作或党政联系方面的接触。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2013年起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管委会组织人事科开展支部共建,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历;作为政府基层部门,也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支部共建甚至可以跨越地域界限,2017年11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以南方大闸蟹养殖为契机与陕西省黄龙县党支部开始进行党建共建工作,实现了从行业帮扶到党支部共建的转化,从更高层面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与合作。高校教工党支部与政府部门基层党支部共建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挥高校教工党支部决策智囊的功能,从更宏观的层面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的展望

党支部作为我党的基层组织,既是战斗堡垒也是旗帜方向。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必然路径选择。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一支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的基层组织,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使命意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城市基层建设、社会治理对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参与也有客观需求。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负责人或领导的变动、部门工作重点转移等导致的共建活动停滞;共建活动在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韩正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514/c64094-29273707.html,2017-05-14.

[2]黄体冉,李奕松,赵晓萌.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教工党支部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219-220.

[3]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1dcb0102x0gx.html,2017-05-27.

[4]上海城市基层党建“20条”凸显十大亮点[EB/OL].http://sh.xinhuanet.com/2017-08/03/c_136495836.htm,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