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目标多样性的一道高考题

2018-07-19 08:39山西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真题剪纸考查

山西

杨永胜

本文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1~3题为例,通过剖析高考试题考查目标多样性在本题中的具体体现,尝试挖掘高考真题对高三复习的导向性。通过试题分析发现,本题考查了地理教学要基于现实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彰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原题呈现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参考答案】1.D 2.B 3.D

【试题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B。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故答案选D。

二、试题评析

1.立足考纲,诠释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方面,第1题紧扣“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本题基于剪纸艺术的江南水乡景观,考查学生通过景观图获取和解读文字图像信息的技能。

在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方面,第2题以中国地理基础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分区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能力,凸显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的能力,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后,就能够利用划分区域这种手段,并且通过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认知方式,来认识和分析区域特征,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所以第2题是对剪纸艺术中江南水乡的深化,要求考生既要熟悉区域特征,还要具备区域比较的能力。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要素的综合分析、时空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等。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就能够从整体性角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能够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目标多元,彰显育人价值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文中简称为《纲要》),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规划和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题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文中特别指出,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

这组题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体现出基于现实问题,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第3题考查戏剧文化,基于育人目标中文化素养的立意,以剪纸文化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的考查。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而又率真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合格公民必备的一种地理文化素养,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一种积淀。

3.全面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笔者通过对这一组高考真题的剖析,深切体会到该试题考查目标的多样性,能够为高考复习提供导向,今后在选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人地,重视协调。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理念。人地关系思想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立意点,试题往往从两个维度命题:其一,人类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努力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其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影响,进而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由此人类采取措施整治,其最终也落脚到“协调人地关系”上。

(2)立足区域,突出特征。在地理试题中,区域是最为重要的载体。知识点要立足于区域,才能考查各类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具体特征。命题者往往以选题区域最突出、最本质特征为切入点。实际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真正的立足点应该是对区域问题的判断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同区域、不同主题下的具体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审视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提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区域存在的问题切入,溯因求果,并且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3)思维整体,重视差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学生在分析某区域某要素及其变化产生的具体影响时,首先应当把握住区域的整体性,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对其他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在对比同一要素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或影响的差异时,要把握差异性原则。

4.审视真题,引领复习方向

高考的动向不仅仅引领教师的教学方向,更关系着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高考真题作为引领高考复习方向的宝典,是备考复习的经典材料,是对教学活动实施的思考和实践。在二轮备考复习中,师生应该深入剖析核心素养理念下具有引领价值的高考真题,审视真题的命题出发点,分析真题的价值导向,反思备考复习中教学行为实施的目标和策略,继而调整教学活动的实施方略,最终让二轮复习的教学行为迎合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服务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真题剪纸考查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剪纸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