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效果分析

2018-07-23 09:00郝梦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渗注射器技师

郝梦琪,李 娅,贺 凡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31)

碘对比剂血管外渗指在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因各种原因导致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将降低对比剂外渗率作为我科2017年度品质管理目标,对在我科进行CT增强扫描的7586例患者进行碘对比剂外渗持续改进PDCA循环法,与2016年渗漏率比较,分析发现使用PDCA循环法后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影像检查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放射科行CT增强扫描的15108例患者,其中实施PDCA前的75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降低碘比剂渗漏为目标运用PDCA循环法后的7568例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碘对比剂的渗漏率。两组患者均使用Medrad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类别、职业类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碘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由护士、技师组成以降低碘对比剂渗漏率为目标的PDCA小组,对2016年度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754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造影剂外渗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患者的因素:配合能力差,穿刺后体位放置不当:血管条件差不能承受高压注射。②护士的因素:血管评估不充分,选择留置针型号欠妥;穿刺技术差,反复穿刺;注射中评估、观察不及时,与患者或技师沟通不到位。③技师的因素:注射速度选择不当;技师与护士沟通不到位;注射对比剂时的动态观察不及时。④高压注射因素:自动注射对比剂,压力大速度快;注射速度与血管大小不匹配等。

1.3方法①计划(P)目标值: 2017年度渗漏率控制在0.12%以下。②实施(D):制订渗漏质控流程,专人负责收集和汇总。常规将碘对比剂放入温箱加温至37 ℃,以降低对比剂粘稠度[1]。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采取措施: A.留置针的应用率达100%,并妥善固定。B.静脉穿刺前认真进行血管评估,首选注射位置为肘前或前臂的大静脉,避免在做过放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穿刺。切勿在24 h内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下方穿刺,穿刺过程中避免针头在组织中探寻静脉。慎用PICC通道及临床带来的留置针通道,若使用,需仔细评估[2]。C.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做渗漏风险标识。D.学习培训: 组织人员参加学习班,提高理论知识,组织留置针操作考试,培训合格方能上岗。E.对每次穿刺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率。注射药物时密切观察。高压注射器预注射20 ml,监测注射部位,确保血管通畅,注射中动态观察压力曲线与增强图像,监测对比剂进入情况,发现渗漏立即停止注射,加强与患者沟通,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保持患者上臂伸直向后,告知患者若注射部位疼痛或不适时挥手示意。适当约束以免留置针滑脱或移位。③检查(C)与改进(A):对质量进行检查,完善对比碘剂渗漏临床资料收集表单,每月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在科务会上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找出问题并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

1.4评价方法①对比剂渗漏率(渗漏例数/CT增强扫描总人数×100%);②碘对比剂渗漏量分度[3]:轻度渗漏<20 ml,中度渗漏20~50 ml,重度渗漏>50 ml。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造影剂血管外渗率较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1,P< 0.05)。在对比剂渗漏量方面,质量改进后试验组渗漏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1,P= 0.031)。见表1。

表1 PDCA循环法前后造影剂血管外渗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多排CT的广泛应用,目前我科CT增强率达到40%-50%。该类检查能够通过病变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别,更清楚的显示病变,不仅提高病变检出率,而且对定性检查颇为帮助[4]。碘对比剂血管外渗问题一直是放射科密切关注的问题,现所有的造影剂均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具有注射速度快,能保证扫描与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步进行,但因快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使浅静脉压增高,对血管冲击强,加上患者自身因素、护士因素、技师因素等,使外渗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碘对比剂渗漏后绝大多数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水泡、红斑或灼烧痛;甚至从轻微的皮肤反应发展到严重的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严重者发生筋膜间综合征,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5,6]。因此,CT 增强扫描中预防对比剂外渗要在注射前做好预防措施,护士在检查前应充分评估病员血管情况,调整对比剂的注射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及工作责任心,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降低对比剂外渗的风险。PDCA 循环法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是护理最管理常见的一种管理方法。该循环呈螺旋式不断上升,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升。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从每一例渗漏事件中发现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达到阶梯式上升。我科利用PDCA质管工具,降低碘对比剂血管外渗,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提升了整个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使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外渗注射器技师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