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评价

2018-07-23 11:02郭仁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移植术

郭仁建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该病是眼部受到外界剌激而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该病患者可出现眼内刺激感和不适感、屈光异常及视力下降等症状[1-2]。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翼状胬肉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3]。2)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内不适感、视力下降等症状。3)病历资料完整,且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精神疾病[4]。2)合并有白内障或高度近视。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例(占43.59%),女性患者有22例(占56.41%);其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0.50±3.5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占46.15%),女性患者有21例(占53.85%);其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61.31±3.6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是:对患者的术眼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用开睑器对其术眼进行开睑。用浓度为0.5%的盐酸丙美卡因对其术眼进行表面麻醉,用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其术眼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胬肉颈部所在的角膜缘后方做一个5 mm左右的纵行切口,将表层巩膜和球结膜剪开。将翼状胬肉与球结膜分离开,在半月皱襞的前方将胬肉的根部剪断。剥离胬肉,并将角膜和角膜缘的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对浅层巩膜的切缘进行间断缝合,对球结膜下组织的切缘进行烧灼止血。最后在患者的术眼内涂抹氧氟沙星眼膏,对其术眼进行加压包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对该组患者进行麻醉和胬肉切除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将患者的胬肉切除后,在其术眼的上方切下一块面积与切除胬肉后遗留创面大小相当的自体球结膜瓣(自体球结膜瓣应尽量靠近角膜缘,并带有部分角膜和结膜上皮,但不带有结膜下组织)。将自体球结膜瓣覆盖在切除胬肉后遗留的创面上,用8~0号可吸收缝合线将自体球结膜瓣固定在浅层巩膜上。自体球结膜瓣的取材区无需缝合。最后在患者的术眼内涂抹氧氟沙星眼膏,对其术眼进行加压包扎。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用治愈和未治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经治疗,患者术眼内的创面完全愈合,其角膜的光滑度、透明度与正常眼完全一样,且未发生结膜充血[5]。未治愈:经治疗,患者术眼内的创面部分愈合,其角膜缘存在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且发生了结膜充血。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及发生并发症(如创面水肿、结膜充血、眼内异物感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

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71.79%。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视力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视力≥0.5的患者有33例,占84.62%;对照组患者中视力≥0.5的患者有27例,占69.23%。观察组患者中视力≥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3%(其中,术后发生创面水肿和眼内异物感的患者各有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4%(其中,术后发生创面水肿、结膜充血和眼内异物感的患者分别有4例、3例和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主要是由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等组成的[6]。该病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和增生,并向角膜内发展。过去,临床上常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该病,但效果一般。近年来,临床上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对该病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对其进行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可借助球结膜干细胞的增生能力修复其受损的巩膜床,使其术眼的生理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另外,还可避免患者的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再次进入其角膜内,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笔者认为,在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胬肉颈部的结膜上做手术切口,这样能避免手术切口影响患者的角膜前弹力层和角膜基质层。2)要将胬肉一次性清理干净,确保角膜的创面光滑,以方便后续的操作。3)术后为避免患者移植的球结膜瓣发生撕裂,应在手术结束前将球结膜瓣固定在浅层巩膜上。4)在进行球结膜瓣移植时,要确保球结膜瓣与创面完全对合。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中视力≥0.5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移植术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椎管内阻滞在干细胞输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