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学经典与语文教育

2018-07-24 05:56梁茜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育

梁茜

摘 要 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要善于开发利用国学经典,本文通过对国学经典现代意蕴和语文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教法来探讨我们把重新请回经典的意义和实际操作。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语文教育;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54-01

裴钰在《汉语言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一文中提到,“语言教育的核心。不是交流,也不是识字,而是母语文化的传承”。语文教育,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不能只把课本上的内容当做教学内容,更加不是教学生怎么说汉语。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汉语都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教的,而是他们在生活中习得的。汉语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语言,而不是交际语言,所以我们更应该为他们营造的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学习境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现在的语文教育中那几篇文言文和古诗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虽然近年“国学热”轰轰烈烈,于丹、易中天等大学教授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的讲座掀起了“全民读国学”的热潮,之后,全国的各大媒体先后办起了各种各样的讲座栏目,涉及方方面面,例如中国经典、名著、养生知识等等,收视率很令人满意。然而当前兴起的“国学热”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理想轻实效的现象,这种“国学热”仍然没有改变国学萎缩、人文教育缺失的处境。

一、中华文化就在经典中

不可否认,我国重理轻文、重洋轻中的文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我们这些背不出《论语》,读不懂《老子》的中国人何以自称为“中国人”?很多中学生能熟练地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所以首先,我们的国学教育正是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钱梦龙先生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是“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现在我们总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相信没有任何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通过诵读这些流光溢彩的国学瑰宝,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这是他们思想的基础,文化的来源。

二、旧经典,新读法

把国学经典重新请回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大破大立信仰缺失后的回归,不过我们必须有新读法。当初废除读经是有其考量的,有的人反对读经担心的是经书的封建专制的思想內容会毒害青少年或者更具体地说经书中的古老内容无益于培育现代的自由公民。这是一个普遍共识:中国的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跟专制制度与压抑个人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不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状元,更多的是强化养成教育。孩童期到少年期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语文教师怎么教“读经”

清华附中语文老师赵谦祥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探索纯的“绿色文言文”就给了我们一个范例,他采用学校自编的文言文教材,要求学生大量诵读以致背诵,最后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不仅不是“背死书”,学生们反而比起用传统教法时对文章理解更深刻,甚至还能用文言文写作。

我认为他的教法时“点读教学法”,在学生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是在关键处点拨,一切还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绿色文言教学不是那种流行的文言“语法”教学,而是种文言“语感”教学。文言“语法”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教师对古汉语词法和句法的详析细讲,教学方式是纯粹的“注入式”,学生接受的是抽象的概念;而文言“语感”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眼到”、“口到”、“心到”的操练,教学方法是学生的“自诵自悟”,学生所得的是真实的体验。绿色文言教学,正是继承了这种纯天然的文言教学法,强化诵读——不只是在早读和课外强化,即使在课堂上也要把大半时间让给学生诵读。但这种诵读已经剔除了古代私塾里那种“死”记“硬”背,而发展为在老师引导和点拨下的“活”记“软”背。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破难的“领读”、贯通文脉的“导读”,激励和带动学生异口同声地“齐读”,诵、听轮换地“轮读”,辅以提示的“背读”,分层逐段的“接读”,众声鼎沸的“速读”……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书声朗朗的学习气氛。“之乎者也”的文言语感,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中熏陶中养成。

这种教法必须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诵读文言文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而教师点拨的时间不多于15分钟。这种2:1的时间分配,既可保证学生每节课熟读成诵的文言在200字左右,又可限制教师在指导时兴之所至,信口开河。不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确实是一种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综上,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要巧编国学经典课程,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把点滴的积累和点滴的渗透作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霖,巧选经典,妙用经典。

参考文献:

[1]廖秀文.诵国学经典写华彩文章.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语文教育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当代普及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