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围绕时事重塑学生的历史观

2018-07-24 05:56孟凡婷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历史观时事初中历史

孟凡婷

摘 要 新课改要求通过历史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自豪感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结合时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分析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时事;初中历史;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67-01

每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全民公祭,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们,但总是有“精日”分子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有这么多无知的年轻人,一味地挑战公众的忍耐底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把我们祖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抛到脑后,一味地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此感到自责,正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到位,没有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才使得这类事件屡见不鲜。所以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历史观塑造好,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那么如何去塑造好学生的历史观?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广泛,它分为广义上和狭义上的解释。广义上的历史,可以是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的过往的总和,这中间包罗万象。狭义上的历史是人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社会记录。而我们本文所涉及的历史则是中国历史,及即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的记忆沉淀:它包括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社会经济、规章制度的过往,是我们华夏群体的集体记忆,有荣耀、有耻辱、有惊奇、有遗憾。课堂上的历史课题涉及了民族的产生、分化、重组,涉及了文化的延续,传承与发扬,华夏种族的活动、合并、成长。虽然我们的教学没有深入研究某一领域,但需要学生了解历史的组成、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加深学生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历史的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历史?踏入社会的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历史,历史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副科,而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学科,更因为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经验的结晶,所以不仅要考试考得好,更要从历史中学会经验和智慧,把这份经验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来,把我们经历的事处理好。每一个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子女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历史则是一代代先贤们给自己的子孙传递的集体智慧,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分清大是大非,这都是历史要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要去学习的。所以,充分的学习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有很多种,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是经过社会检验,经过科学验证的正确的历史观。我们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对历史的认知,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方向,形成对于历史知识的分析分辨能力,从而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一样,历史观的产生与变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随着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于历史会产生心得认识,正确的历史观则能够指引着这一过程不偏离它的方向。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初步形成,自主意识的建立,所以在这个时期,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建立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教会学生历史知识,更应该于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教会学生正确地去看待历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引导学生结合时事分析历史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曲苦难的悲歌,是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反动军阀们带给中国社会的屈辱史,这中间尤以“南京大屠杀”最为醒目。以此事为议题,引导学生发言,阐述学习历史的必要性,以及我们该怎样看待历史,牢记历史不是要我们学生去打砸日系车、在网上叫嚣进行东京大屠杀,也不是要我们为帝国主义歌功颂德,“精日”不断,而是要告诉学生国家、民族、个人的社会关系。理清社会责任,作为学生应该做什么、说什么、为了什么。初中学生的历史概念还很薄弱、历史观的知识基础也不足,正好是我们进行历史观重塑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时事细心、细致、细化地去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从而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更能正确地分析历史。

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反馈社会现实

社会不是完美的,社会也是一直在进步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有飞跃,有进步,也有挫折。不以荣喜,不以耻悲,要客观地了解历史记录,辩证地分析历史过程,对比当下的社会事件,能够在历史上共同点中找出不同之处,探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所以我们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当下的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论,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清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民族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发愤图强,去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报效民族和国家。

教育從来都是一个公众话题,未来的社会是一批批的学生组成的。让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客观正确地对待社会事件,杜绝恐怖主义、“精日”倾向,不自卑,更不自大,维护公平的社会秩序,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猜你喜欢
历史观时事初中历史
浅谈中职学校的“历史观”教育
时事绘
国产抗战题材电影历史观的考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试论网络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可行性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时事出版社等提供884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