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导学案教学设计的“织网”艺术

2018-07-24 05:56蔡嫦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织网导学案初中道德与法治

蔡嫦

摘 要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由于其大量且零散的知识,较为单一抽象的理论而让众多学生感到十分头疼,很多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热情十分淡薄,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对于其今后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较强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呢?导学案教学法显示出了十分可靠的教学效果。本文围绕着该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织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205-0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采取学案教学进行课程导入环节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举措,该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到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随着导学案教学方法的日益普及,广大教师越发重视学案的设计,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成果,更是教师同学生进行密切联系的纽带。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下文中探讨了道德与法治导学案设计应当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织好“网线”,宏观上把握教学思路

通常而言,鉴定渔网的质量是否合格,首当其冲的是检查网线得织是否密实。导学案的设计能够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对于整节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把握。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设计出优质的导学案,必须要深入了解课本教材,挖掘出隐藏的知识点,并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完成学案的规划与安排。老师们应当明确初中阶段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发展规律,井然有序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得教学“网线”达到密实的标准。只有教师的思路清晰,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整体性。课本中的每一章节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然而各个章节之中又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将明确的教学线索呈现给学生,才能够让他们在旅途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例如在介绍教材中“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时,我会将相关的基础知识点连成一条网线,设计成导学案:依法治国的内涵、目标、本质;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公民思想品德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我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他们就能够有目标地开展自主学习,十分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接好“网点”,微观上抓住教学要点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节课程都会安排相应的重点学习内容,而“网点”恰恰是这些处于关键位置的信息,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具有关键的意义。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当正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即可将此类内容设置为“网点”,它们往往是考察的主要对象,也是决定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维发展的基本内容。由于学生们对于道德與法治知识通常都具有不同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难点内容时常处于变动之中,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密切结合学生的基础,对难点内容进行恰当而科学的点拨。其次,“网点”要涵盖令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只有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才能够营造出更加轻松活跃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最后,“网点”也应当包含起点与终点。其中起点表示新旧知识的传承点、过渡点;而终点则表示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点、升华点。只有设计好导学案的起点与重点,方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构筑的道德与法治世界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留好“网眼”,细节上留有教学余地

若是渔网上没有留下一定的网眼,能够捕获鱼儿的数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倘若网眼的大小不合适,那么就很难进行收网活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这张“渔网”时,就必须要有意识地留下一定的网眼,即留出足够的空白供学生们自己思考,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补充与完善。首先,留下充足的“网眼”,才能够发现学生们思维中的闪光点。倘若教师把课堂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完成导学案已经让学生身心俱疲,自然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无法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每日枯燥的课堂中消磨学生的热情。只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宏观上把控好教学思路,注重要点内容的强调,就可以给学生们留出更加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并解决发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加深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其次,留好“网眼”能够有效提升导学案的实用价值。学案不仅应当具有课堂导入作用,还应当满足学生的自我补充与完善的需求,因此导学案上必须要留下足够的空白位置,供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例如我在设计导学案时,就会有意识地在学案的右侧以及下方留下空白,学生们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解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中注意该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我也会让学生把课堂总结记录在学案的尾部,这种课堂结束后的梳理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总而言之,“网线”、“网点”、“网眼”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网线”能够展示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网点”则可以凸显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网眼”则是对课本的延伸与拓展,可以让学生们的思想得到补充与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灵活地应用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导学案的设计,使得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尚红,导学案下如何提高高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2).

[2]陈朵,谈谈导学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9).

猜你喜欢
织网导学案初中道德与法治
所有的蜘蛛都织网吗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蜘蛛网
我是蜘蛛我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