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之我见

2018-07-24 05:56潘国平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简便运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潘国平

摘 要 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数学能力之一,对于其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与深入,数学运算成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究新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学生;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255-02

计算是小学数学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运算是计算精髓,也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生不仅要掌握简便运算技巧,熟练应用数学定义、定理以及性质等解答数学问题,还要提升计算能力和质量,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有效保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高效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使其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兴趣、收获学习自信,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一、强化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

口算是计算基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将口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小学生因为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常常导致计算出错,因此教师可根据此现象,在课堂上强化他们的口算能力,使其熟练说出一百以内加减法,同时能够将乘法口诀正背、倒背如流,为提高简便运算速度做铺垫,进而提升思维能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口算能力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使其通过日积月累,将一些數学运算规律了然于胸,进而提高其简便运算速度。

例如:教师在讲“一位数乘法”时,每天要求学生进教室前按照数字1-9顺序背诵乘法口诀,从第十个人开始,随意说出两数,让其计算。同时设计出“计算正确人通关,计算错误人再计算2道题才可通关”的规则,使他们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为后续计算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为提高数学简便运算速度打下坚实基础,使其后续学习时感觉更加简单,进而增加数学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形象深刻地理解运算定律和性质

俗语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众多生活问题都与数学紧密相连。新课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对数学产生深入理解,进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将生活实际问题渗透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简便运算原型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找到,教师只要将之与生活实际巧妙联系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运算认知,进而提高简便运算技巧。

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说道:“通常我们把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的乘积变形为这两个数字分别与该数字相乘,称为乘法分配率,字母表示为a×(b+c)=a×b+a×c”一些学生听起来较为困惑。确实,乘法分配律是小学生最容易犯错误的一个知识点,也是简便运算中的难点。教师不妨这样解释给学生听:等式左边:可把括号外面的a看作是一个老师,括号里的几个数看作是学生,老师在给几个同学集中辅导;而等式右边:则可看成老师辅导完后分别给括号里的每一位学生批改作业,和每个学生都要单独见面,单独批改作业。这样让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想学生立即就能够记住乘法分配率。再用典型题目作对比讲评,以加深理解。如“57×101”、“88×125”等题目,学生立即得出“57×101=57×(100+1)=57×100+57×1=5700+57=5757”、“88×125=(80+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教师通过将乘法分配率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简便运算技巧,进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简便意识,提高学生简便运算技巧

简便运算意识需要靠学生日积月累才能养成。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不会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一些数学运算技巧灌输给他们,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简便运算能力,并且在遇见一些题目时首先考虑到是否可以采用简便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技巧,具有简便运算意识,才能做到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能想到简便运算。

例如:末位是5的自然数的平方数有这一规律。结果后两位必定是25,25前面的部分就是原来那个数截去个位5后的数乘以截去个位5再加1的数之积。举例说明:25的平方等于625,35的平方等于1225,后两位都是25,前面分别是2×3=6,3×4=12。再让学生举例验证,85的平方:8×9=72,结果就是7225。定能又快又好地掌握这一速算技巧。又如:学生在计算“356+172+144+228”时,如果采用脱式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既浪费时间,准确率又低,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引导他们分别计算“356+144”和“172+228”,使其快速得出两式和分别为500和400,求出总和为900。学生很快能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进而在碰到“125+248+352+675”等题型时能够等价变形为“(125+675)+(248+352)=800+600=1400”。此现象说明学生不是不会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而是没有简便运算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地举出例题进行讲解,又要使其通过重复练习,增强简便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提升简便运算意识

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心情学到新知。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创设自主探究教学情境,既可以提高其学习热情,又可以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真正主人,在学到新知同时提升简便运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乘法交换律”时可以通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提升学生简便运算意识。一上课,教师道:“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一学生道:“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和不变。”教师道:“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谁又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一学生道:“a+b=b+a!”教师道:“那如果两个数相乘呢?同学们前后桌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两个数相乘是否也有乘法交换律,为什么,用符号又该怎样表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有小组提出:“如果两数相乘,交换位置后积不变。就像乘法口诀中四六二十四和六四二十四一样,用符号可以表示为a×b=b×a。”教师对学生探究所得出结论进行肯定后,将两个数和三个数乘法交换律写在黑板上,同时提出算式“125×9×8”供其解答,他们能够很快想到利用交换律将式子变换为“125×8×9”。教师通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同时能够提升其简便运算意识。

五、及时整理和分析错题,提升简便运算能力

每次考试结束,学生都会发现好多题目自己都见过也会做,就是因为粗心或者没有理解题意才做错或者没有做出来。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日常或者考试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出错,等到老师讲解时才改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十分不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小抓起,在练习和考试中出现错误时教会他们如何改正和整理错题,有效避免下次遇到同样题目重复出错,进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学生在解答“48×102”时因为对乘法分配率没有掌握正确,常常写成“48×(100+2)”,再变形为48×100+2,等于4802,教师发现此问题时,可以及时反问该同学:“48”这个老师给“100”这个学生单独批改了作业,怎么没有给“2”这个学生单独批改作业呢?该同学恍然大悟,明白自己错在了“48”没有和“2”相乘,随即改正过来,且加深了乘法分配律的印象。又如,有學生在解答“72×125”时,写成“72×125=(8×9)×125=8×125+9×125”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搞混。教师在讲解完此题时,先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定律,然后要求他们在课本中找出相似类题,写在错题本中,避免再次出错。一本错题集胜过一个好老师。教师通过让学生及时整理和分析错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和简便运算水平。

简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到紧密联系生活、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强化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简便意识,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并教会他们及时整理和分析错题等,提高其简便运算意识、速度、技巧和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秀敏.简便计算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2017(8):102.

[2]秦庆春.小学生简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大观周刊,2012(23):211.

[3]王杏.浅谈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3(10):27.

猜你喜欢
简便运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让简便运算的教学不再“复杂”
小学高年级简便运算中的常见错误与解决对策
简便运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