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探讨

2018-07-27 08:46王泽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

王泽平

摘 要:文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划分,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研究结论:宏观层面,精准扶贫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中观层面,精准扶贫既要“精准规划”也要“两情两愿”,既要“平等对话”也要“互利共赢”,既要“政策支持”也要“依法扶贫”;微观层面,精准扶贫既要“发展局部”也要“顾全大局”,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自力更生”,既要“勇于前行”也要“诚实守信”。总之,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协调配合与通力合作才能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内涵逻辑

中图分类号:F323.8;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32-03

精准扶贫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举措与有效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分析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有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政策设计、强化精准扶贫的执行力度,最终提升精准扶贫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因此,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逻辑内涵进行探讨,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准扶贫

顾名思义,精准扶贫的概念是相对于盲目扶贫而产生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关键环节、保障条件,因而从定义上来说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具体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在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形势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下分析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涵有利于确保精准扶贫的方向不走偏、目标不背离、行为不出格。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来分析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涵,首先必须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一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部分内容的划分,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扶贫的目标与对象要精准,如目标要立足于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局部扶贫与全局发展的关系,在扶贫对象上要注重从多维度去考虑,如民主思想、精神文明等;第二,扶贫的措施与方式要精准,既要能精确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又要注重扶贫与被扶贫的平等地位,扶贫要做到要合理、合法、合情,不能打著扶贫的幌子做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违反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第三,扶贫的管理要精确,并以法律为准绳,如不能利用扶贫攻坚谋求私利,要真正的尽全力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脱困,最终走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划分,可以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实际上也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价值扶贫进行逻辑剖析,具体如下。

(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具体体现,落实到精准扶贫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内涵逻辑,具体包括:精准扶贫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

1.精准扶贫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视角分析,贫困地区既要富起来,也要强起来,落实到精准扶贫上就是说:精准扶贫工作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富”指要及时给贫困地区“输血”,给予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富起来,“强”指要给予知识技术、发展方向上的帮助,强化贫困地区及人员的致富能力,强化其“造血”功能。

2.精准扶贫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和谐”视角分析,推行精准扶贫工作,不仅仅是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其落后的经济面貌,而且还应该进一步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着手,帮助贫困地区加速推进基础民主体系建设、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而真正使得贫困地区及人民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起来,而且精神生活也得到有益充实。

(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具体体现,落实到精准扶贫上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内在逻辑,具体包括:精准扶贫既要“精准规划”也要“两情两愿”,既要“平等对话”也要“互利共赢”,既要“政策支持”也要“依法扶贫”。

1.精准扶贫既要“精准规划”也要“两情两愿”。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视角分析,推行精准扶贫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准规划”,做到真正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实现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贫困地区的风俗民情,即只要不违背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规律与原则的前提下,贫困地区有权利选择他们偏好的发展道路与方式,这是“自由”内涵的体现。如在许多民族地区与边境革命老区,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护其民俗文化,尽力做到因地制宜。

2.精准扶贫既要“平等对话”也要“互利共赢”。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视角分析,推行精准扶贫工作既要“平等对话”也要“互利共赢”,“平等对话”是指精准扶贫的扶贫方并不是造世主,尤其是参与精准扶贫的社会资本不应该忽略贫困地区的各种需求,双方的谈判与市场交易,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交易上是公正的;“互利共赢”是指精准扶贫必须要使得扶贫方与被扶贫方都有好的结果,尤其是随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的时候,必须要处理好社会资本与扶贫地区的利益关系,不能因为贫困地区缺乏资本、技术及人才,就签订一些不能体现公平、不能实现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与方案。

3.精准扶贫既要“政策支持”也要“依法扶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视角分析,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既要有“政策支持”也要“依法扶贫”,这就是说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与必然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获得极大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是也必须明确:精准扶贫的一切举措都必须依法合规,要做到“依法扶贫”,不以精准扶贫的借口行非扶贫的事情,不以精准扶贫的借口践踏法律的尊严,要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具体体现,落实到精准扶贫上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内在逻辑,具体包括:精准扶贫既要“发展局部”也要“顾全大局”,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自力更生”,既要“勇于前行”也要“诚实守信”。

1.精准扶贫既要“发展局部”也要“顾全大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视角分析,精准扶贫虽然是帮助贫困地区及其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但也必须考虑全局的发展,这说明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对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爱国教育中,必须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只是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只是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个人的利益要适当考量地区的发展需要,地区的利益要适当考量国家的发展区域,如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个人与集体应该积极配合,而不应该为获得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阻挠项目推进。

2.精准扶贫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自力更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视角分析,精准扶贫是政府及其他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及人民群众的一种发展红利,是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贫困地区及人民必须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但是要特别指出来的是,这种外部支持只是一种“发展机遇”,贫困地区及其人民不能形成路径依赖,不积极的自力更生去谋求发展。如当前许多贫困县就不愿意脱掉贫困帽子,只是为了获取国家与社会更多的物质支持与优惠政策,这是不合理的。

3.精准扶贫既要“勇于前行”也要“诚实守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视角分析,精准扶贫工作是艰难的,必须要亚欧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敢于为常人所不敢为的探索与尝试,这是精准扶贫的内在含义,否则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就会不够,精准扶贫的效果就会不明显,但是也必须明确,无论是改革探索还是创新发展,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打破陈规不等于破坏规则,应该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交易规则,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实现个人、家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结语

综上所述,精準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分析精准扶贫的意义有利于正确把握精准扶贫的方向、持续优化精准扶贫的方式、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管理水平。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层次划分,精准扶贫的内涵逻辑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具体包括:在国家层面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在社会层面既要“精准规划”也要“两情两愿”,既要“平等对话”也要“互利共赢”,既要“政策支持”也要“依法扶贫”;在个人层面精准扶贫既要“发展局部”也要“顾全大局”,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自力更生”,既要“勇于前行”也要“诚实守信”。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准扶贫的精神内核,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与实践体现,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精准扶贫应该优化制度设计、强化执行机制、建立效果反馈与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扶贫的机制能使得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协作,真正为消除贫困贡献积极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精准扶贫的实际效能,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朱景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融入物质文明建设: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5〕孙代尧,黄斐.价值文化建构逻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06).

〔6〕吴国起.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7〕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8〕邢成举,李小云.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09).

〔9〕程芳,杨雨鑫.浅谈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J].农村工作通讯,2011,(09).

〔10〕唐丽霞,李小云,左停.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0,(12).

〔11〕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12〕朱晓阳.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J].社会学研究,2004,(02).

〔13〕张帆,王相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01).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