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意蕴探究

2018-07-28 10:42张凤琴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平等实践

张凤琴

摘 要:散文教学带来优美的语言体验,在读者的思想意识中留下了真、善、美。读者在散文教学的熏陶下提升了思想意识并有所行动。《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就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上,而是对意蕴有更深的探究。传统的阅读观认为文本的解读就是传达作者的思想,而新的阅读学理念认为,“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

关键词:平等;客观;实践

《像山那样思考》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板块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主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足见编者的用意。单元导语中编者说“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确如编者所说,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类更应多多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通过文字,使我们领会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懂得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意识。

散文的教学不仅给我们带来优美的语言体验,还在读者的思想意识中留下了真、善、美。读者甚至在此熏陶下提升自我的思想意识并且有所行动。《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就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上,而是对意蕴有更深的探究。传统的阅读观认为文本的解读就是传达作者的思想,而新的阅读学理念认为,“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意蕴的多元探究是必然的,也是多维度的。

一、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平等

人类主导的世界,自然万物想和人类平等,谈何容易。我们姑且从身边观察来看,哪一样动植物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呢,就连文化的传承中,万物与人类都不是平等的。我们且看大众化的工具书——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现代汉语字典中有关自然万物的注解。

“牛”,注解如下: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狼”,注解如下:哺乳动物,外形像狗……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人类在孩童时代,就给予了人与万物的区别,并且站在主导地位。牛是供役使的,狼是会伤害人的……自然万物与人谈何平等?!奥尔多·利奥波德用“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警醒世人: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奥尔多·利奥波德听懂了这不驯服的悲鸣,山也听懂了。当狼少了,鹿多了,草少了,山秃了,食草动物灭亡啦,未来被冲掉了……人类才会懂得“皮将不存,毛将焉附”。

文中有一温馨的画面:六只小狼与母狼嬉戏的场景,学生感知不到狼的可爱和温馨。当即设置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中的‘狼字置换成‘狗字,再感知一下画面,感悟如何?”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如此能见出狼世界的可爱与温馨。可见对狼的憎恨是赋予了人类情感的,而山不那么想,人和狼是一样的,自然万物是平等的,人也只不过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分子而已。

二、选择的客观性

“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从发现狼、打死狼的过程以及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均给“我”启示。

狼群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人的冷酷。“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由此启示“我”从“见狼必杀”转变为“保护自然万物”。“我”因残酷猎杀鲜活的狼而产生了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我”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促使“我”思想的觉醒。一声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嗥叫,召唤世间万物的平等。一瞥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挣扎的绿光,唤醒人类麻木、自大的灵魂。一种狼少、鹿多、草光、人类失去未来的恐惧,山是见证者,“我”悟出了自己该做些什么。電影《阿凡达》中说:“能量在生物间流动,所有的能量都是借来的,早晚有一天要还回去。”虽然是想象,是人类的虚构,保不齐在人类的隐隐担忧中藏着危机。奥尔多·利奥波德深谙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之融为一体,正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先辈早于我们了悟于自然,而现在的人类妄自尊大,只做自然的攫取者。

三、由呼告到实践

奥尔多·利奥波德不仅深谙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之融为一体,更知晓呼告人类、警醒世人:人类需要实践与自然的和谐。梭罗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荒原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狼的嗥叫呼吁人们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可惜的是人狼的语言不能互通。自然一再告诫: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万物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无疑是最好的佐证。这也是山所理解的,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可是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文中的“我”可以说与奥尔多·利奥波德已融为一体,而此文可看做是他行动的心声。

“自然而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近50岁时,奥尔多·利奥波德自然而然地实践着自己的梦想,开始在沙乡长达13年的探索。他在美国威斯康星河畔买了一片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农场,进行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全心全意地经营着……直到去世。这无疑比《沙乡年鉴》更能响彻人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早该醒悟,早有行动,才不至于被大自然抛弃。《像山那样思考》不仅仅是文本的呈现,更多的意蕴在于警醒人类。如此解读,才不辜负编者的拳拳之心。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2:143.

[2]黄潇,卢世林.语文教学境界论[J].中学语文,2017(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平等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