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巨细胞瘤行刮除植骨术一例长期随访报道

2018-08-01 02:14徐明郑凯于秀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整块髂骨植骨

徐明 郑凯 于秀淳

跟骨是跗骨重要组成部分,和前足一起构成足的纵弓,在日常行走中起到重要作用。跟骨肿瘤发病率低,相对于肢体其它部位,跟骨肿瘤可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特别是侵袭性肿瘤。骨巨细胞瘤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 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约占国人原发性骨肿瘤 14%~20%[1],GCT 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占全身各部位 GCT 的 60%~70%[2],而跟骨 GCT 发病率极低,Campanacci 等[3]回顾分析了 327 例 GCT,仅有 2 例发生在跟骨,发病率仅为 0.6%。由于目前对于跟骨 GCT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缺少治疗经验。扩大刮除重建术能保留患者跟骨,但是术后复发及病理骨折率较高;整块切除重建术局部复发率低,但跟骨重建对骨愈合及承重能力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2009 年 7 月我中心收治 1 例跟骨GCT,行肿瘤刮除植骨术,术后随访 96 个月,无复发且功能良好。现将该病例的治疗体会和有关跟骨 GCT 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16 岁,因“右足跟疼痛 1 年,加重1 月”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行切开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跟骨骨巨细胞瘤”,于 2009 年 7 月 15 日入我院。体格检查:跛行。右足跟部外侧明显隆起,可见一长约 3 cm 横行切口,局部红肿,皮温较高,无静脉曲张,右跟骨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右跟骨 X 线片示:右跟骨呈溶骨性破坏,其内呈皂泡样改变,外侧皮质明显变薄,未见骨膜反应 ( 图1a)。CT 示:右跟骨偏外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肿瘤突破外侧骨皮质,跟骨溶骨性破坏,其内呈多房性改变 ( 图1b)。影像学 Campanacci 分级虽然为 III 级,但考虑到仅是外侧皮质破坏较重,内侧及足跟部皮质有骨性包壳,术中可切除部分外侧皮质,行肿瘤刮除植骨术。遂于 2009 年 7 月 17 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跟骨 GCT 刮除植骨术,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 Kocher 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壁,见其明显变薄,电刀切开外侧壁,刮匙彻底刮除跟骨内肿瘤组织,电刀烧灼瘤壁,脉冲冲洗瘤腔。取自体全层髂骨、松质骨及腓骨,修剪大小合适,植入瘤腔内。术后病理 ( 0905262):GCT。术后长期规律随访,X 线片表现:术后 3 个月可见移植的髂骨与跟骨愈合 ( 图1c);术后 8 个月可见腓骨与跟骨有愈合的迹象;术后 14 个月植骨基本愈合,长期行走时略有疼痛,休息后缓解;术后 70 个月 X 线片示无溶骨性破坏等复发迹象,重塑完成 ( 图1d)。行走无疼痛。

二、文献资料

检索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词: 跟骨 ( Calcaneus);跗骨 ( Tarsal Bones);骨巨细胞瘤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共检索出11 篇报道跟骨 GCT 手术治疗的文献,加上本例共 19 例( 表1)。

讨 论

跟骨 GCT 发病率低,临床罕见。Biscaglia 等[4]回顾了 Rizzoli 治疗中心自 1947~1997 年治疗的 900 例 GCT 患者,21 例位于足部,仅有 1 例位于跟骨。O’Keefe 等[5]总结了自 1971~1991 年治疗的 308 例 GCT 患者,6 例位于足部,仅有 1 例位于跟骨。廖锋等[6]回顾了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自 1957~2014 年治疗的 258 例足部骨肿瘤患者,GCT 29 例,仅有 4 例位于跟骨。李栋等[7]总结了自1987~2007 年齐鲁医院骨肿瘤科治疗的 103 例足踝部肿瘤,GCT 7 例,仅有 2 例位于跟骨。

2013 年出版的第 4 版《WHO 骨与软组织分类》[8]将GCT 定义为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中间型骨肿瘤。因此在治疗上不能将其视为单纯的良性肿瘤,杜绝“良性肿瘤”所致的假安全感,避免轻视手术治疗彻底性而导致术后高复发率。目前外科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手术方法分为病灶内刮除术和整块切除术两大类。目前的建议是对于 Campanacci I、II 级的患者行病灶内刮除术,对于Campanacci III 级骨质破坏明显、具有骨外病灶或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整块切除术。

图1 患者,男,16 岁 a:右跟骨侧位 X 线片示右跟骨呈溶骨性破坏,其内呈皂泡样改变;b:术前 CT 示右跟骨偏外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肿瘤突破外侧骨皮质;c:术后 3 个月复查 X 线片示移植的髂骨与跟骨愈合,腓骨尚未愈合;d:术后 70 个月复查 X 线片示植骨愈合良好,无溶骨性破坏等复发迹象,重塑完成Fig.1 Male, 16 years old, a: Lateral radiograph of the right calcaneus showed osteolytic destruction of the right calcaneus, with soap bubbles in it; b: CT view showed lateral expansive bone destruction of the right calcaneus. The tumor broke through the lateral cortical bone; c: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X-ray view showed that the iliac bone and calcaneus got healed, while the fibula not; d: 7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X-ray view showed good healing of the bone graft and no signs of recurrence such like bone destruction

本研究复习 11 篇跟骨 GCT 手术治疗的文献 ( 表1),共 18 例。Campanacci II 级 7 例,其中 4 例行病灶内刮除植骨术;Campanacci III 级 11 例,其中 9 例行整块切除术。18 例中 6 例行病灶内刮除植骨术。其中 4 例瘤腔内植入自体骨,2 例植入异体骨,1 例术后 1 年复发,无其它并发症。本例行自体全层髂骨、松质骨及腓骨植骨。随访发现:术后 3 个月可见移植的髂骨与跟骨愈合;术后8 个月可见腓骨与跟骨有愈合的迹象;术后 14 个月植骨基本愈合,术后 54 个月基本重塑完成。由于跟骨负重面积大,参与足弓的组成,植骨后受到机械性压力会出现足跟重塑,提示笔者在植骨时应该按照骨骼的力学分布进行植骨。

表1 19 例跟骨 GCT 的临床资料Tab.1 Clinical data of 19 cases of calcaneus giant cell tumor

18 例中 11 例行跟骨整块切除术,其中有 3 例未行重建,由于缺少负重的跟骨,患者出现肢体短缩,跛行。Geertzen 等[9]报道了 2 例行跟骨切除不重建 ( 1 例跟骨骨髓炎、1 例跟骨软骨肉瘤),随访 2 年能够持续行走60 min,但随着时间延长,持续行走时间下降 ( 随访 3 年时,持续行走 30 min;随访 6 年时,持续行走 20 min),并发症为足底皮肤溃疡、畸形、距舟关节半脱位等。3 例行异体骨重建,距跟关节、跟骰关节固定融合,跟腱锚定于异体骨上,术后石膏保护,半年后完全负重,其中 1 例随访 9 年,出现踝关节及跟骰关节退变。2 例行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术者切取带有旋髂深动静脉的髂骨瓣,修整髂骨瓣,保留与血管蒂相连的内板骨膜,距跟关节、跟骰关节固定融合,吻合血管后石膏固定 3 个月[14]。经 1~4 年随访,均能承担日常活动,仅 1 例劳累后足部疼痛。2 例行带血管蒂腓骨并排移植,将腓骨固定于距骨骨洞内,骨性愈合时间平均 2.5 个月,术后 6 个月弃拐行走[18]。1 例行带血管的腓骨肌皮瓣+异体骨移植,重建跟骨及修复软组织缺损,骨性愈合时间 9.5 个月,完全负重 7 个月,术后行走无明显疼痛,皮瓣存活[19]。

尽管跟骨 GCT 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但只要严格遵循 GCT 的治疗原则,结合相应的重建方法,同样可以到达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整块髂骨植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卜算子·我和大树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经尿道钬激光与等离子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女性慢性腰痛 谨防致密性髂骨炎
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一例
持之以恒,学思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