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18-08-08 06:19林佳丽冯绍文
医药前沿 2018年21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药理瑞舒伐

林佳丽 冯绍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广东 广州 510080)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也是外周血管病、脑梗死、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脂质代谢障碍为基础,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瑞舒伐他汀是最理想、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探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实验组(n=43)。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7.5±10.5)岁,病程1.7~7.5年,平均病程(4.7±2.4)年;实验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6.4±10.4)岁,病程2.0~8.3年,平均病程(5.0±2.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结核性疾病者;严重高血压者;有肝肾功能障碍者;药物禁忌证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合理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如患者有础病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并给予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降糖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每次0.1g,每天一次睡前服药。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治疗,口服,于每晚睡前服用0.1g,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4w。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整后第二天清晨,抽取5ml空腹静脉血,实施离心处理后,取血清,应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双动脉内膜厚度评价标准:>1.2mm为石硬化、0.9~1.3mm为增厚。总胆固醇正常值:2.9~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3.37mmol/L[3]。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比较血脂水平

血脂水平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n=43)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n=43)

组别 总胆固醇(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09±1.05 4.08±0.75 3.89±0.73 2.09±0.49对照组 6.21±1.11 4.89±0.83 3.85±0.59 2.53±0.55 t 0.515 4.748 0.279 3.917 P 0.608 0.000 0.781 <0.05

2.2 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双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s;n=43)

表2 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s;n=43)

组别 双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m) 斑块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59±0.32 1.18±0.19 0.09±0.04 0.04±0.01对照组 1.58±0.33 1.29±0.25 0.09±0.05 0.06±0.02 t 0.143 2.297 0.000 5.865 P 0.887 0.024 1.000 0.000

2.3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皮肤反应1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3/43);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反应13例、神经系统异常3例、骨骼肌与关节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6%(11/43),组间对比有差异,χ2=5.460,P=0.019。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病,会导致人体管腔缩小、血管弹性消失、动脉血管硬化等,主要累及冠状动脉、主动脉、脑动脉等,故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4]。在临床治疗中,为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多采用降脂药进行治疗,以稳定斑块、减少血管阻塞。瑞舒伐他汀是临床最常用的抗动脉硬镪药物,具有抗血栓、抗氧化、保护内管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心善动脉硬化及血脂水平。

临床实践表明,瑞舒伐他汀对肝脏内还原酶产生抑制作用,有效阻碍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理,起到抗血栓、降脂的作用,同时还能促使动脉斑块的破裂,保持血管的稳定性。此外,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与低密度水平,减少机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较高的抗炎作用[5]。同时,瑞舒伐他汀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对改善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冯娟.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8,15(03):24-25.

[2]路斌.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203.

[3]吴振宇.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8):5493-5494.

[4]史静艳.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2):34.

[5]黄欢彩.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09):118-119.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药理瑞舒伐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