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粮汽爆酿造小曲酒新工艺的应用研究

2018-08-10 02:17郭辉祥龙远兵王晓平杜德军
中国酿造 2018年7期
关键词:酿造降温工序

郭辉祥,龙远兵,王晓平,杜德军

(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遂宁 629209)

传统川法小曲酒俗称高粱酒[1],具有投资小、发酵期短、酒质醇、粮香浓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伴随消费者嗜好需求的转变,小曲酒工艺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2-3],如纯高粱酿造转向多粮混合酿造[4],私人小作坊转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7 d超短发酵期已翻倍延长,混合摘酒调整为量质分段摘酒[5]。通过系列工艺调整,小曲酒的口感更醇和丰满,其固态粮食酒的形象标签日益凸显[6-7]。

粮食的蒸煮糊化是小曲酒酿造工艺中极其重要的一道关键工序,大致为:泡粮→初蒸→焖粮→复蒸→出甑→降温等。粮食蒸煮的质量标准是100%糊化、手捏绵软有力、熟而不烂、内无生心。为适应蒸粮操作的机械化,有公司已尝试将两次蒸粮法调整为一次性蒸煮[8]。

有研究采用多种粮食混合汽爆熟化,并经温水加浆后拌曲堆箱,省去泡粮、沥水、蒸煮、沿甑、降温等系列工序,形成小曲酒的多粮汽爆酿造新工艺。经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节能,而且粮食被深度糊化,出酒率高;去除种皮和粮壳后再发酵的基酒,后味更爽净;经260℃高温熟化的汽爆粮,赋予酒体一种独特的烘焙粮香[9]。该研究以高粱、小麦、玉米、稻谷为原料,采用汽爆方式熟化,进行小曲酒的酿造,以期对粮食的糊化、加水工序得以有效简化,利于实施机械化酿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公司批量自购高粱、稻谷、小麦、玉米、糠壳,小曲药等。

1.2 仪器与设备

QBS-2008型汽瀑机:河南鹤壁正道生物能源有限公司;HP 6890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有限公司;881-3烘箱:苏州京宝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汽爆粮酿小曲酒工艺流程

汽爆粮用于酿造小曲酒,是有别于传统蒸煮法酿造[10]的一套全新工艺,其工艺流程以及操作要点如下:

取高粱40%、小麦18%、玉米12%、稻谷30%,装进汽爆机,经外加高温高压蒸汽,迅速升压至1.2~2.6 MPa,装料时间<20 s,保温保压5~8 s,然后在0.008 75 s[11]内,突然减至常压,使粮食颗粒有效膨化,形成汽爆粮,汽爆粮冷却时间<1 min,经筛选去除皮壳,待用。

粮食采用汽爆熟化,完全替代了传统小曲酒工艺的浸泡、沥水、初蒸、焖粮、复蒸、出甑降温等工序。但因汽爆粮水分只有15%~18%,需增添熟粮加浆补水工序,实际操作中,为减少粮粒翻拌次数,采用温水加浆,有效剔除了粮粒降温工序。

1.3.2 汽爆粮熟化效果鉴定

取原粮分别蒸煮糊化和汽爆,从感官上对其糊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汽爆粮用于酿造小曲酒的适应性。

1.3.3 汽爆粮贮存期测定

将生粮、汽爆粮、蒸煮粮在自然条件下贮存,以感官检测粮食气味变化及有无虫蛀现象,确定粮食保质期,为小曲酒机械化工艺流程设计提供参考。

1.3.4 汽爆粮吸水性测定

结合工艺需求,取高粱、玉米、小麦、稻谷等汽爆粮,分别添加90℃以上高温水、40~50℃的温热水、15~25℃的常温冷水,测试其吸水速率、硬度、体积等特性变化[12]。

1.3.5 汽爆粮降温拌曲比较

在降温拌曲工序中,对汽爆粮和蒸煮粮的水分、外观、开口率、硬度、糊化度、疏松度等关键指标作感官对比分析。

1.3.6 汽爆粮小曲酒指标检测及尝评

对纯高粱蒸煮酿造和多粮汽爆酿造的小曲酒进行蒸馏摘酒,测定基酒酸、酯、高级醇等指标[13],并进行尝评比较其口感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汽爆粮与蒸煮粮熟化效果

多粮酿造小曲酒,属于纯粮固态发酵,粮糟的疏松度对酿造质量有明显影响,故蒸煮或汽爆后的粮粒不宜过软,而发酵粮糟不能发粘。在传统的常规蒸煮糊化时,所经历工序及时间为:泡粮6 h→沥水1 h→初蒸0.5 h→焖粮1 h→复蒸2 h→降温0.5 h,粮食预处理时间长,工序多,各批次间质量差异波动较明显。但粮食汽爆时,相应条件及参数:蒸汽供压1.2~2.6 MPa,装料时间≤2.0 s,保温保压时间≤8.0 s,爆破时间0.008 75 s,汽爆粮冷却时间≤1 min。各种粮食经汽爆与蒸煮后的糊化效果对比见表1。分别取体积均为5 mL的高粱、小麦、玉米和稻谷4种生粮各3份,测定经蒸煮、汽爆后的体积变化,结果如图1。

表1 汽爆粮与蒸煮粮的糊化条件及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latinization conditions and effect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 and cooking grain

图1 四种粮食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volume of four grains in different states

由表1和图1可知,每种粮食经蒸煮后,其体积约为原来的1~2倍,而汽爆后体积为原来的3~4倍。同时,水分含量由原来的14%~18%升高至45%~58%。一般汽爆粮比蒸煮粮硬度高。粮食蒸煮糊化后的感观为:熟而不烂、表面收汗、内无生心、颗粒松散;而粮食汽爆后,其感官表现为颗粒硕大、籽粒无破碎、水分低、硬度高、淀粉100%裸露,不结饼、不粘连,适宜小曲酒的纯粮酿造。

2.2 汽爆粮保质贮存

粮食的初始水分在12%~14%,经汽瀑后,大致为15%~18%,水分略微增加。经过200~260℃高温、1.2~2.4 MPa高压、以及0.00875s内2MPa的压力突变,取生粮粒、蒸煮粮和汽爆粮,在常温自然状态下存放,其保质效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经3个月后检查,生粮粒被虫蛀,产生大量粉末;汽爆粮未有虫蛀现象,仅色泽偏暗淡,稍显陈粮气味;而经蒸煮的熟粮,仅能存放24 h。可见,汽爆粮比生粮更耐贮存,有利于生产调节。原粮附带的微生物、孢子及各类虫卵等,均已全部被杀灭,不管直链或支链淀粉,均被彻底破坏,熟化淀粉不存在低温返生现象。

图2 汽爆粮与蒸煮粮保质期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shelf life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 and cooking grain

2.3 汽爆粮吸水加浆

在不同温度下,汽爆粮的吸水性不同,吸水后的性状变化也不相同。选择加水温度梯度,主要着眼于3方面:一是对粮粒吸水后硬度的影响;二是粮粒吸水时间的长短;三是粮粒吸水后对后续降温工序的影响。故选择90~100℃高温水、常温冷水两个极值点,而中间点选择40~50℃是着眼于吸水后的降温考虑(若选取30~40℃和50~90℃温度段,其生产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汽爆粮的吸水速率及对应体积变化见图3和图4。其吸水性及感官特性比较见表2。

图3 不同水温加浆时汽爆粮水分变化Fig.3 Changes of moisture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of water addition

图4 不同水温条件下汽爆粮体积变化Fig.4 Changes of volume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 in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

表2 汽爆粮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加浆吸水特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of water addition

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淀粉糊化,但对汽爆粮而言,淀粉已被深度糊化,只需补充适量水分。由图3、图4以及表2对比可知,90℃以上高温水处理后,粮食水分快速增加,体积也快速降低;40~50℃温热水处理后,粮食水分在3 min内达到将近50%,体积减少较小;常温冷水处理后,粮食水分含量慢速增加,且最终含量也较低,体积变化不大。汽爆粮适宜的补水温度为40~50℃,且加浆补水后,汽爆粮水分控制在45%~48%范围时,具有较强的物理硬度和柔韧性,不烂粮,其粮粒硬度、疏松度、培菌升温等效果最佳。

2.4 汽爆粮降温拌曲

传统工艺中,粮食经浸泡、蒸煮糊化、出甑后,温度为100℃,需先降温后拌曲。汽爆粮采用40~50℃温水加浆至水分约50%~53%,待吸水均匀后,其温度已自然降至28~30℃,无需专门降温,可直接拌曲,不同粮食处理后拌曲效果见表3。

表3 汽爆粮/蒸煮粮堆积前感官鉴定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steam explosion grain/steaming grain before stacking

由表3可知,汽爆粮的堆积初始水分(拌曲前)比蒸煮粮少约6~8个百分点,而熟粮的外观、颗粒硬度、开口率、糊化效果等均非常理想,适合后续发酵。

2.5 汽爆粮培菌发酵

将拌曲后的汽爆粮收箱糖化培菌,冬季和夏季的培菌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约24 h后,在发酵桶底铺1 cm厚熟糠垫底(起保温、隔离、滤黄水作用),再将糖化培菌后的粮糟铲入发酵桶,不得踩压糟醅,以保证粮糟处于疏松状态。入桶结束,粮面铺0.5 cm厚熟糠,并用棕垫覆盖严实,冬季和夏季的桶内发酵温度变化如图6所示。

图5 小曲酒酿造培菌过程升温趋势Fig.5 Warming trend of XiaoquBaijiuduring bacteria culture process

图6 小曲酒酿造发酵过程升温趋势Fig.6 Warming trend of XiaoquBaijiuduring fermentation

分析图5和图6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1)不管是冬季或热季,在糖化培菌阶段,汽爆粮的初始温度比蒸煮粮低,但升温时间点均提前4~6 h,且汽爆粮升温速率较快,其原因在于经高温汽爆后,粮粒的淀粉裸露率高,且含有较高初始糖分。

2)在入桶发酵阶段,汽爆粮升温速率比蒸煮粮要缓,原因在于粮粒之间的空隙率小,氧气含量较少。

3)最终净升温比蒸煮粮高,是因为汽爆使部分纤维素断裂,不可发酵的糊精含量减少,汽爆粮不存在淀粉返生现象。

2.6 出桶蒸馏两段摘酒

发酵成熟的糟醅,用手捏压铺底糠壳,会挤出“黄水”,由于汽爆粮去掉粮壳、种皮后再发酵,其黄水并不“黄”,呈悬丝状流出,清澈、无色、透明。底层被黄水浸泡的糠壳,色泽谷黄,骨力保持较好,气味呈纯净的酸香,滴尽黄水后直接拌糟上甑蒸馏,避免新糠拌糟,提高酒质爽净度。

传统川法小曲酒的蒸馏采用一段式摘酒法,与酱香蒸馏摘酒类似。实际上,不同酒段的风味物质及其含量并不相同,口感也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在馏酒瞬时(酒精度约62%vol~65%vol),存在基酒口感变化的拐点,将其分成前后两段,经分级贮存后再组合勾调,可以提高小曲酒品质。取汽爆粮小曲酒和蒸煮粮小曲酒作色谱分析,测定其风味成分指标,其主要指标如图7所示。

图7 汽爆粮和蒸煮粮酿造的小曲酒风味物质含量比较Fig.7 Comparison of flavor components contents of XiaoquBaijiu brewed with steam explosion grain and cooking grain

由图7可知,蒸煮粮小曲酒的异丁醇0.802 8 g/L、异戊醇1.473 6 g/L,而汽爆粮小曲酒的异丁醇0.462 2 g/L、异戊醇0.862 0 g/L,可见,汽爆粮小曲酒中异丁醇、异戊醇含量比蒸煮粮低,而酸、酯含量则有所升高,且汽爆粮酒的β-苯乙醇含量由0.001 3 g/L上升到0.002 8 g/L。经尝评,多粮汽爆小曲酒的口感醇和绵甜,清香纯正,后苦味较弱,比蒸煮法纯高粱小曲酒爽净得多。

2.7 多粮汽爆酿造小曲酒工艺特点

汽爆粮酿造小曲酒,从粮食熟化到降温,到量质分段摘酒,工艺实现全流程优化[12-16],形成一套全新的小曲酒酿造工艺,特点如表4所示。

表4 多粮汽爆酿造小曲酒的特点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aoquBaijiumade by multi-grain steam explosion

汽爆粮酿造小曲酒,因被瞬时深度糊化,淀粉无浸泡流失,且不存在低温返生现象,不能发酵的糊精含量减少,部分纤维素可能被转化利用。经实测,汽爆粮平均出酒率比蒸煮粮酿造要高1~2个百分点。同时,采用多粮混合酿造、高温糊化、延长发酵期、分段量质摘酒等配套措施,基酒口感醇和、绵甜、爽净,粮香突出。

3 结论

汽爆粮用于小曲酒酿造,是一种全新的工艺探索与创新[17]。多粮汽爆改变了传统粮食糊化从泡粮到蒸粮的整个流程,且熟粮批次间质量稳定;采用40~50℃温水润粮,避开了熟粮降温工序;在发酵前有效去除种皮和粮壳,可明显减弱小曲酒后苦味;高温高压瞬时熟化,为酒体增加烘焙粮香,提升口感。同时,粮食经汽爆熟化后水分很低,保质期长,熟粮贮存和转运方便,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值得提倡和推广。

猜你喜欢
酿造降温工序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玫瑰花红曲酒酿造工艺的初步探索
动物降温有妙招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黄昏十月末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