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管理中的精神激励

2018-08-11 09:27楼翔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职工精神目标

楼翔

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注重物质奖励,往往通过奖金的多少来带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少用到精神激励了,而实际中精神激励是不可缺失的,一个人在重物质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精神享受。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它是管理中除物质奖励以外的一种重要辅助,运用适当能极大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精神激励的内涵和必要性

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去满足教师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教师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持久。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强调:在人较高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强烈的激发力量,且随着自我目标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会产生更高标准的自我实现目标。其他还有ERG理论、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精神激励是启动学校活力的重要支点

1.情感激励

微软中国公司前总裁唐骏说:“在美国做管理,你不需要感动员工,只要按合同支付报酬就行;而在中国做管理,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感觉。”可见,在中国,精神激励是何等重要。领导者对教师的信任、关心、爱护是对教师工作的真正尊重,也是激励艺术的最高境界,更能彰显人文之美。

一些精神激励是非常有效的,有些是花钱买不到的,只要你肯动脑子。当教师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了,你可以:把教师叫到办公室里来表示谢意;把感谢信贴在教师办公室的门上;把优秀教师的照片贴在墙上;给教师发奖金时,在信封上写上一句话,对其成绩表示认同;过新年的时候,亲自送一张明信片或发一条微信(QQ),写上祝福的话;将优秀教师的事迹做成“美文”,发表在手机“美篇”上,或通过微信、微博分享到朋友圈……当然,要选择好时机,态度要诚恳,避免华而不实或做过了头,并且设法要将取得的成绩与奖励清晰地联系起来。

2.学习激励

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优秀、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组织教师畅谈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地位的改善等;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能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高能力、高素养,才能不停地走向成功,从而使得学生得到可持续發展。

3.目标激励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把目标管理引进学校,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目标管理体系,形成强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控制机制,对提高办学效益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既要制定具有时代感、使命感的长期和近期目标,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让教师充分了解;还要对全体教职工制订实行定岗定责的目标责任制,把目标考评与奖惩相挂钩,使全体教师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学校的办学追求。

4.信任激励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群体成员都有自尊自重的心理,希望得到领导的信任与赏识。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信任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校长,首先要相信教师人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潜在优势,并创造机会积极扶持教师的成长。人与人总有磕磕碰碰,师师间总免不了有矛盾、芥蒂。校长这个当家人,要有容人之量,始终以诚待人,以心换心;不打肚皮官司,胸襟坦白,是则是,非则非。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搞防人之策,公正待人,以真诚爱护教师。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使教师在认识与情感上取得共识。作为校长,要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到教师生活工作中去,推己及人,不断倾听他们的意见,从而实现教师间相互信任、共同理解的目的。

5.参与激励

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与管理,增强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意识,激发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例如在民主生活会、教代会上,听取不同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制订学校目标规划、改革措施;在学术研讨中,充分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让不同教学流派百家争鸣,让教师的教学个性充分发展;还可利用茶余饭后、家庭探访、圆桌座谈、假日郊游、个别交流等方式,倾听教师的意见表达,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切忌公开批评,至少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是有价值、可行的,则要公开表扬、奖励。

这样的参与激励,能使广大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提高,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动,将教师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整合在一起,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6.差别激励

学校在制订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教师在年龄、文化、职务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如针对每个教师的潜力与特长,实行谈心制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化成长。如评选“学科能人”、“学校名师”等,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用不同形式树立榜样,同时树立学校形象。

三、对精神激励的深层思考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强有力的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精神激励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找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教师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精神激励看似无形却有效,在学校管理中,切忌过多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校长要针对学校实际与教师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激励,以此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带动学校和谐健康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教职工精神目标
虎虎生威见精神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拿出精神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