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风口的分时租赁如何发力?这场大会开得恰逢其时

2018-08-13 11:49祁娟
运输经理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汽车发展

文/本刊记者 祁娟

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短租共享模式,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2010年后进入中国市场起步发展。与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相比,分时租赁“起步较晚,蓬勃发展,但举步尚艰”,在带来高效城市出行解决方案的同时,却迟迟没有真正爆发。

2017年8月,苦撑待变的分时租赁迎来“春天”——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分时租赁新业态发展,将其定位为“准公共交通方式”,分时租赁终于站上了共享出行的风口。

政策的利好表态让人们对分时租赁市场充满期待,但牌照紧缺、停车位不足、充电桩匹配等公共资源的不健全,却成为制约分时租赁快速发展的瓶颈。当下,各方应如何协同创新?未来,产业又将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2018年1月31日,2018中国车联网大会暨第二届共享汽车年会在北京举行,参会代表就车联网与分时租赁行业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展开交流,用数据解读政策和产业热点,共同讨论行业未来宏观走势,深入探讨行业发展困境及解决方案。

2018年站上新风口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分享1辆汽车,可减少13辆汽车的购买行为。这意味着,分时租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私家车的保有量增长,从而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事实也证明,作为城市公共出行的补充,近几年,分时租赁正在国内多个城市迅速升温。《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中提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2.8亿元,为2016年的21倍多。

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交通管理处饶南志就表示,“汽车分时租赁是传统汽车租赁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未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

他解释说,在出行方面,分时租赁通过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高效利用方面,分时租赁用集约高效的方式利用资源,有助于减少个人购买车辆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和停车资源的紧张局面;在节能减排方面,目前90%以上的分时租赁车辆用的都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国家战略,对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也认为,分时租赁是共享经济在汽车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和道路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未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张辉表示,通过调研,可以把分时租赁主要分为上下班通勤(约占33%)、公务业务往来(约占20%)、商场购物、休闲娱乐、郊区自驾游以及走亲访友这基本的七大使用场景。

“综合来看,我们发现分时租赁几乎覆盖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所有场景。加上价格便宜、使用灵活等,可以预见,其未来的潜在需求市场仍将非常巨大。”张辉说。

《指导意见》释放的利好信号,不仅激起了资本市场的热情,也引来了互联网出行领域的重磅玩家。巨头进场,往往标志着新生事物正式进入全面爆发期。然而,还来不及欣喜,成本较高、运营不畅、盈利困难等问题就摆在了分时租赁运营者的面前。

上图:“526工程共享汽车联盟”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共享汽车生态共建共享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下图:分时租赁发展到当前阶段,接下来成功的关键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服务”

下半场怎么玩?

2017年3月,已获得A轮融资的分时租赁公司“友友用车”突然宣布停运。下半年,刚上线一年的共享汽车平台EZZY停业。平台接二连三的倒闭,给重新站上风口的分时租赁行业敲响了警钟。

相较于其他共享领域的商业模式,分时租赁“发展潜力巨大却不容易做大”,原因就在于其“重”的属性——重资本、重运营、重营销、重技术,而一般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单靠烧钱是不足以支撑平台运营的,更别提盈利。那么,分时租赁在进入下半场后该怎么“玩”?

“目前国内汽车分时租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城市和区域很小,存在产品使用和租赁过程较复杂、体验不完善、基建设施不足、消费者观念存在抗拒等因素,阻碍着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关注人、车辆、充电桩、停车位以及服务平台的生态平衡。”高新民认为。

饶南志表示,当下分时租赁行业还存在不少制约性的因素:一是作为重资产行业,分时租赁在资金方面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二是作为城市出行的补充,分时租赁具有潮汐特性,需要运营企业具备人力财力来调配车辆资源;三是停车难问题一时难以有效解决,是运营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四是充电设施的不完善。

汽车共享分时租赁工作委员会主任、宝驾出行副总裁马瑾也指出,随着分时租赁市场被看好,不少企业相继进场却各自为战,小规模、不成体系的运营方式使得每一家资源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车桩位网”等配套资源的不足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共享模式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能够让商品、服务、数据及智慧拥有共享渠道的商业运营模式。可以预见,未来还会吸引更多的玩家入局,但预计短时间内共享汽车依旧保持‘各自为营’的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日表示。

正是基于此,杨东日认为,分时租赁运营企业亟需进行战略合作,这样才能得到更丰富的战略部署以及资金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图:分时租赁几乎覆盖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所有场景,其未来的潜在需求市场将非常巨大

下图:分时租赁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和道路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未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

规模效应实现良性发展

伴随分时租赁的迅速扩张,公共配套资源如何及时跟上、合理配置,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和能力;摆在分时租赁运营企业面前的,则是如何实现盈利。此次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规模化、网络化是分时租赁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就表示,鉴于当前汽车分时租赁领域参与主体多、产业缺乏协同的现状,必须通过一个统一开放的共享平台来联络各方,抱团规则交给共享汽车生态平台建设方,推动筹建及后续工作,为各家企业整合所需资源提供信息支撑与协调服务。

会上,由汽车共享分时租赁工作委员会牵头与20家分时租赁相关企业共同成立了“526工程共享汽车联盟”,旨在连结分时租赁生态圈内企业,全面推进产业领域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推动共享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这也意味着,共享汽车生态圈的共享、互联、互通进入到一个实质性合作阶段。

据介绍,“526汽车共享工程”是由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倡导者、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驾车出行共享网络的宝驾出行率先发起的“526世界汽车共享日”,也是宝驾出行为推动“车桩位网一体化”战略合作,推进城市绿色出行的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新能源、新技术、新生态下的汽车分时租赁经济系统工程。截止目前,“526汽车共享工程”建设及合作的分时租赁共享车站630座,接入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4000辆以上,覆盖全国24个城市。

马瑾表示,“526工程共享汽车联盟”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共享汽车生态共建共享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526工程共享汽车联盟”将致力于整合产业核心资源,全体成员将为全面推进产业领域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合作贡献力量,建立一个产业协同的工作机制,成为共享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桥梁,真正推动汽车共享行业的良性融合发展。

当下分时租赁行业还存在不少制约性的因素:一是作为重资产行业,分时租赁在资金方面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二是作为城市出行的补充,分时租赁具有潮汐特性,需要运营企业具备人力财力来调配车辆资源;三是停车难问题一时难以有效解决,是运营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四是充电设施的不完善。

下一步,“526工程共享汽车联盟”还将持续扩充成员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彼此资源协同,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共享汽车发展新格局。联盟也将连接分时租赁运营商、汽车主机厂、汽车经销商、充电运营商、停车场、第三方出行平台、车联网技术研发机构、云计算服务商等,构建共享汽车产业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体验更好的出行服务。

用“时间和服务”赢得市场

政策筑底、巨头入场、联盟结成……这些都让分时租赁市场的爆发变得指日可待。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看,共享汽车的市场十分巨大,现在考验的是企业打持久战的能力。一旦规模做起来,其盈利空间值得期待。

饶南志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分时租赁行业,将加快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分时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同时,行业的发展也有赖于企业开拓创新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共同促进分时租赁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高效的、便捷的出行服务。

张辉则站在用户角度分析认为,分时租赁发展到当前阶段,接下来成功的关键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服务”。他表示,分时租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第一位的就应该是服务,第二位是运营,第三位才是车辆。”

在张辉看来,未来分时租赁最终或将替代私家车。“就像单车一样,在共享单车普及的当下,我们对单车的辨识更多的是摩拜、OFO等服务商品牌,而不是自行车是哪个牌子,由哪个厂商生产的。未来共享汽车的发展也有可能是这样一个趋势,我们将来只知道某些出行服务公司,而不再关心这个汽车到底是什么品牌,这或许是未来用户端的一个需求变革。”

不少分时租赁平台则表示,希望通过时间来赢取市场。比如在商业模式上,让共享汽车变得更加“便捷”,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出行行业是中国共享经济创新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领域。那么,2018年共享经济的风口在哪儿?共享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在哪儿?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出行行业。”李强治表示。

当更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主机厂商、传统租赁公司、互联网巨头等,或高调或低调地宣布进入分时租赁领域,紧锣密鼓地对2018年进行战略布局之际,当共享单车大战接近尾声之际,在“分时租赁成为出行领域新风口”的摇旌呐喊中,爆发点何时到来,谁又将成为群雄混战中的最大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汽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汽车的“出卖”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会飞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