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商贸流通业变革与发展

2018-08-14 09:48孟庆方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互联网+

孟庆方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商贸流通业逐渐发生变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先导性与基础性的产业,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对商贸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商贸流通业 商业模式

“互联网+”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问题与变革

首先是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总量大而结构不合理。由表1可知,2000-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平均占比,而按照销售单位所划分的平均占比中,城市所占份额最多为63.62%,其次是县以下的24.09%,最后是县的12.29%,并且我国城大乡小的传统商贸流通业格局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仅仅能够满足城市人口的商品及相应服务,对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地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其次是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以及活力不足。一方面,我国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分布比较分散,流通业市场集中程度相对较低。中商情报网2017年统计的商贸流通业企业的资产状况显示,我国总资产超过千亿的商贸流通业企业仅有5家,而这五家企业一年的销售总额都未超过沃尔玛一家公司的销售额;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能力较低,基本上都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式,很少有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创新。规模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与活力必然不足。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渗透以及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得到了不断创新与优化。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消费零售数据(见表2),201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2万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65万亿元,2016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交易额为5.1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6.2%,网上零售额的快速增加证明了“互联网+”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总之,通过对比“互联网+”概念提出前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可知,“互联网+”不仅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多项“互联网+”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2015年后,我国针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文件,以推动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首先,在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传统流通业与现代化项目的结合,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化物流平台等;其次,在同年5月,国家又出台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该文件对流通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最后,在同年8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提出“互联网+流通”的行动计划,并且将电子商务等新兴的流通方式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

“互联网+”方向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不断完善,传统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在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的前提上,利用资金、技术等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出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已然成为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因此,“互联网+”注定是商贸流通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总之,多项政策的支持以及“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有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商贸流通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发展挑战

传统商贸流通业变革风险较大。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产业发展以及互联网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具备推进“互联网+流通”的条件,但是商贸流通业在进行“互联网+”的变革时仍然存在较大风险。“互联网+”的变革是商业模式的转变,是流通组织架构的转变,变革给流通组织的价值活动、资源能力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北方百货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王府井就是“互联网+”變革失败的典型案例。虽然王府井的“互联网+”变革开始于该名词被正式提出之前,但是其布局电商领域、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等政策正是“互联网+”的变革,2013-2015年王府井相继推出的网上商城、百货APP系统以及与京东合作的“王府井白条”三大项目,但是这些变革给企业带来重创,到2016年,王府井电商公司亏损近4000万元,王府井公司整体业绩也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王府井的“互联网+”变革没有迎合顾客需求,创造互惠型的商业模式。王府井属于联营百货企业,其线上的货品绝大多数均由联营商家提供,但是在网上商城和APP系统建立之初,参与的商家并不多,导致线上货品种类少,价格相对于实体店铺并无优势,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并且,网上商城和APP系统操作复杂,无法给顾客带来便捷的消费体验,没有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其次,王府井虽然与京东合作推出了“王府井白条”,但是“王府井白条”的“先消费,后付款”模式延迟了王府井销售款回收的时间,而王府井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前期消费者基础尚未牢固的情况下推出“王府井白条”无疑对企业的盈利会产生消极影响。最后,王府井在“互联网+”的转型过程中对于企业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在企业内部,虽然王府井为了发展电商业务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公司——王府井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但是电商公司内部人员几乎是王府井实体店中的原班人马,企业组织与人员思维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互联网+”变革;而对于外部的货品、资金、广告资源,王府井也未进行充分整合,使得企业的“互联网+”变革影响力有限。

王府井的“互联网+”转型失败绝非偶然,许多传统的流通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均会出现无法迎合顾客需求、跨界合作不力、资源整合不力的情况,制约了组织的“互联网+”转型,使组织面临着转型失败的风险。

电子商务业态遭遇发展瓶颈。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电子商务在出现至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作为流通行业企业“互联网+”变革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业态也会面临发展瓶颈。部分电商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以其便利性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销售额也逐年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线上流量获取难度加大,业态发展遭遇瓶颈。

互联网线上销售品牌——茵曼则很好的诠释了电子商务业态发展所遭遇到的瓶颈。在2008年茵曼刚刚开展线上销售时,其销售额仅仅只有百万元,而从2008-2013年,茵曼的销售额逐年增长,到了2013年,其销售额突破5亿。2012 -2014年间,茵曼的营业收入呈倍数增长,净利润也逐年递增,但是在2015年之后,其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其净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线上销售虽然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但是由于线上销售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茵曼在商业模式、产品特色等方面缺乏创新,导致议价能力不高,盈利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线上流量增长速度快,但是随着线上客流量的饱和,茵曼现有模式很难吸引大量新客户,客户增长的缓慢使得企业净利润、营收等指标增速逐渐减缓。

总之,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业态由于竞争激烈、流量饱和的因素发展遭遇瓶颈,要突破瓶颈还需从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业态方面进行。

“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探索

(一)创新商业模式

在王府井的“互联网+”变革的案例中,其失败显示出现代很多流通企业在变革时的“通病”——没有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行业的发展中去,缺乏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在顾客价值创造、跨界商业合作、资源整合上还有待加强。因此,商贸流通业要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发展首先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现有的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创造基于顾客价值的互惠型商业模式。在组织进行“互联网+”发展时应当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由企业本位向客户本位的转变,实现企业战略由市场向客户的转变,全心全意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应当充分的考虑顾客的期望,将企业的竞争目标与为顾客创造价值相结合。

其次是基于价值活动的进行跨界商业合作。商贸流通企业可以跨界进入其他领域,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应当抓住传统行业价值活动当中的低效或高利润环节,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价值链。

最后,建立基于资源能力的开放型商业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的目标是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组织的界限被打破,企业将会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知识和资源进行整合,然后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为企业赢得利益与价值;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传统的供应链逐渐向价值网络转变。

(二)重构商贸流通供应链

在茵曼的电子商务业态发展遭遇瓶颈的案例中,电子商务业态发展呈现的盈利空间小与客流量饱和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商贸流通供应链重构的方式来缓解线上客流量的压力,提升盈利空间。商贸流通供应链重构是将传统供应链中生产厂家-零售-消费者这一模式转变为消费者-零售-生产厂家的模式,由消费者发起产品定制需求,零售企业将定制需求集中,当产品定制需求到达一定规模后,再由生产厂家进行批量生产。

传统的贸易流通业也存在消费者定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进一步创新重构供应链之后,可以利用更多创新模式来实现定制,比如O2O的模式,消费者可以首先进行线下的产品体验,然后将体验结果与消费需求在线上进行反馈并且下单定制自己喜欢的产品,企业则应根据对线上的消费者定制需求进行判断,当某类产品的定制达到一定规模时开始生产,从而通过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提升盈利空间,通过一定规模的生产来降低成本,并且订单式的模式还能减小库存积压,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可以采取社群模式来实现消费者定制,在社群模式下,商贸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消费观、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对消费者的社群区域进行细分,使双方信息相互贯通。在社群模式下,生产商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消费者指定的产品,最终通过物流体系完成配送。总之,以消费者-零售-生产厂家的模式为基础的商贸流通供应链重构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子商务中客流量饱和的压力,从而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在流通业“互联网+”的变革中,创新业态的发展可以给变革带来新的动力,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业态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流通业向对外贸易方向转型,能够促进电商业态瓶颈的突破,创新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外贸”来实现流通组织自身的优化,最终提高我国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

为保证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业态实现更好的发展,国家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市场监管系统,以应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支撑体系。不仅要针对以零散邮寄方式向境外邮寄货品的情況允许以商业单据代替报关单作为结汇的依据,而且要通过建立多种跨境电商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的沟通机制来优化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同时还要通过建立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提高跨境电商的安全系数;其次,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应当继续与贸易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条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促进跨境电商国际间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为流通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不断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跨境电商服务业是跨境电商的强有力的保障,要切实的从平台服务、物流服务以及电子支付服务等方面提高跨境电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结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要想更好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则需要在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与产业三者相结合基础上,坚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以及重构商贸流通供应链。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问题、机遇与挑战、策略等进行研究,而今后的研究应当更多的引入相关案例,充分研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策略问题。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供应链的重构都是商贸流通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郭宇.“互联网+”时代重塑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08)

3.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4.刘晓娴,胡兴球.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5.宋瑞.“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6.冯晓芸.传统商贸企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J].现代商业,2015(3)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互联网+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