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效率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2018-08-14 09:48郭媛媛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流通业中西部促进作用

郭媛媛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因而难以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节和促进作用,进而也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效率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效率中的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进一步进行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财政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只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财政中的技术进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都产生了促进作用。

關键词:财政效率 商贸流通业 地区差异

引言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社会平稳的重要基石,因而财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发挥积极作用,从而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枢纽,其平稳发展必然也需要得到财政的有效支持。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财政效率的变化是否会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优化财政支出的政策,从而更好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如何有效规划财政支出、提升财政效率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部分学者就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支出结构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展开了分析。陈宇峰和章武滨(2015)利用中国省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例的增加对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他们认为应该减少政府对商贸市场的干预。王之秦(2011)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扩大市场需求规模,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升就业率进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王祺扬(2011)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内外市场规模的稳定,因而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稳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葛红(2015)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干预度的增加,地方壁垒和地方保护等因素阻碍了商贸流通业的自由发展,因而政府应该转变自己的职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杨宝宏(2016)利用北京市的数据分析商贸效率时发现政府的财政支出、消费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因而应当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李勤玲(2017)认为当前的公共财政未能有效支持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各方利益无法有效协调,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展开研究,而还未有学者从财政效率变化对商贸影响展开实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效率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实证分析

财政效率的测算说明。为了验证财政效率的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就首先必须科学合理测算出财政效率。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财政效率。其中两个投入指标为人均实际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值。其中人均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年末人口数量。产出指标为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关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财政年鉴》。经过测算得到了衡量财政效率的三个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ech)和技术效率(eff)。

其他数据说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采用批发零售业实际增加值来衡量。实际增加值越大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越高、市场经营规模越大。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本文实证回归中使用的数据为2003-2015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

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因素众多,本文另外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fina),采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表示;政府干预(gov),采用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交通状况(traff),采用单位面积上的交通里程表示;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城镇化(city),采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其中回归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控制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表1为各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2的固定效应结果可以发现财政效率中全要素生产率tfp与技术效率eff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进步tech的变化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技术进步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增长0.61%。这表明当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将有效减少财政资金的浪费,这不仅可以减少对社会私人投资的挤压,而且能够将资金真正投入到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其他公共设施领域。而不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与技术效率eff的系数表明,如果不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仅仅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方面的调整,将仍然难以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而,政府如果想通过提升财政效率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

控制变量中城镇化水平的系数在表2(1)(2)(3)列中都为正且显著,这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扩大了市场需求规模,全社会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增加,因而相应增加了对商贸流通业服务的需求,进而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交通发展水平提升,商品的流通更为便捷,有效提升了厂家生产产品的效率,商品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也愈加便利,消费者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进而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反而抑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表明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资金投资领域也更加广泛,而与新出现的投资机会相比,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不仅需要的资金投资量大而且利润小,因而难以吸引金融资金的进一步流入,进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长远发展。教育水平系数在(1)(2)(3)列中都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也随之提升,这样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也跟着提升,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时间早,市场经济开放程度高,政府干预市场程度低,又具有沿海对外交流的便利港口等条件,使得东部地区间的财政效率相对高效一些。为了科学分析不同地区间财政效率差异对商贸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将样本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发现财政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来源广泛,财政收入规模比较大,因而财政结构的优化调整拥有较大的空间,通过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改进商贸流通业经营环境中,可以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政结构改进空间小,进而难以在短时期内将较多资金投入到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公共设施中。财政的技术进步tech的提升,则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表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而且可以使投入的每一笔公共资金都发挥它的最大公共经济效应,进而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的提升抑制了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表明外资的流入严重挤压了该地区本土企业在商贸流通业的投资生产活动,进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干预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表明商贸流通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其他行业发展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公共外部性,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资金扶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促进作用。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生活居住,进而提升市场的整体消费规模,因而增加对商品销售和运输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區的影响较不显著。这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仍然主要集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仍然偏少。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效提升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水平,进而有效促进了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效率变化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效率中的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进一步进行的分地区回归分析发现,财政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只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财政中的技术进步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都产生了促进作用。

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需要努力提升财政支出效率,以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防止出现财政资金被个人挪用或占为己有的现象发生。此外,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出和用途都要有详细的规划,资金使用的过程都要有相关监督机关进行全程监督,防止出现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保证资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针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规模小,应当适当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向该地区的倾斜,而本地区也应该大力完善投资环境,鼓励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来本地区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从而增加财政规模,使得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空间,从而有利于通过增加在商贸领域的财政支出比例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财政收入高,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支出优化空间,因而该地区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在商贸流通业领域的财政支出比例,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红.我国农产品商贸流通市场分割及其软因素实证检验[J].改革与战略,2015(9)

2.王祺扬.推进商贸跨越发展的财政管理着力点[J].中国财政,2011(13)

3.王之泰.商贸物流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0)

4.杨宝宏.北京市商贸业发展效率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6(9)

5.李勤玲.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2)

6.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流通业中西部促进作用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