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流通供应链的对称性协同与创新

2018-08-14 09:48兰秀文杨旭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兰秀文 杨旭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后,对现有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随后进一步地探讨了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创新路径,旨在使我国流通行业得以快速、稳步的发展,并通过流通产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关键词:流通供应链 对称性协同机制 创新路径 经济增长新模式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趋势逐渐放缓,已从高速发展稳步进入到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这也使得流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增速调整的制约。而且,经济放缓的态势,也持续增加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压力,尤其是使流通产业在利润与规模上的考验更加严峻。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众多行业及领域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推动和促进,尤其是以社会消费水平的空前增长为依托,促使我国经济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消费品的迅猛增长,对流通供应链效率低下形成了有效缓解,不但形成了持续拉动作用,而且使流通行业的市场行情得以好转。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空间下降、劳动成本与地租资金的上涨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等,都导致流通行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较大影响和冲击。基于此,我国众多流通企业应当摒弃传统的经营模式,与供应商之间构建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这不仅能为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搭建模式上的创新路径,还可以带来行业规模与利润的持续增加,更能形成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运营协同以及库存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协同,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效果。

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商品、流通和消费三者中,出现了消费者对于消费行为及流通模式的更强依附性。同时,受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使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距离被持续拉近或不断缩短,当然,这也致使流通企业对市场的主导性地位正逐渐丧失。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体验度要求明显提升,这不仅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要有绝对保障,而且对消费服务和体验服务的需求也是大幅度增加,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通道费盈利模式再也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当然,这更需要流通企业进行积极的观念转变,以对称性协同方式融入企业的未来发展内涵,以逐步满足消费者的各类消费需求。但是,这一发展内涵也不能是通过消费价值链来完成,应当将产业价值链与价值体系相结合,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与体验。而此种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发展模式,也正是我国全面进入提质增效新时代,应对急剧加速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应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体验所孕育而生的協同发展模式,既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不但对我国整体社会经济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流通供应链的逐步发展和积极影响,会使各个产业都出现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随着改革的新突破和转方式的新发展,使得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与竞争环境更加瞬息万变,也因为此,流通供应链的协同模式得以衍生并发展。而对于流通供应链协同的作用而言,其不仅具备追求价值链,以及维持核心文化竞争的特点,更有构造竞争优势群体,以及达成中间组织的共同效益提升作用。因为流通供应链是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成员进行有效的联系与连接,使其成为健全化的流通链条整体,并通过在流通企业间的各类交流与合作,将传统流通企业间的限定障碍予以排除。而且,在供应链协同模式中,更能使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矛盾得以消除,并有效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中资源的消耗。比如,我国流通企业在对市场进行垄断后,极易导致供应链衔接问题的出现,在我国现阶段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部分大规模的流通企业,正在利用连锁化运营模式进行发展与扩张,这既使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企业紧张关系加剧,又使流通企业自身无法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转型发展,且对于共赢模式的建立也将造成极大制约,进而导致商业环境逐步恶化,并进一步增加了流通交易的成本。对此现状,本文通过全新的供应链协同理念,使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达成全新的协调生产与分销关系,此种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模式的达成,能够促使上下游企业通过低成本效应,来有效满足顾客的高服务水平消费。

(一)流通企业能够对市场起主导作用

在传统流通模式下,通道费作为流通行业中最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使得流通企业在发展中一直处于畸形的发展模式。虽能够依据货款的拖欠达成扩张产业的目的,但这对流通企业内部的经营与管理而言,无异于顾此失彼。同时,此种供需关系也是建立在极为不对称的环境之下,且流通企业更是无法依据此种模式,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造成在现阶段的流通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间的不融洽关系以及流通供应链中的价格、质量以及供求关系的紧缩,这也是供应链中问题频发的根源,其不仅影响到供应链各个环节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使流通供应链的整体处于失衡状态下。

与此同时,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也必然要涉及流通渠道及主导权控制等问题,通常情况下以中型或大型流通企业为例来看,其运用连锁经营模式,将流通市场的主导权控制在手中,这使得此类中型或大型流通企业能够占有极为重要的市场主导地位,且同步获取巨大市场收益。然而此种主导权控制模式与流通供应链模式截然相反,流通供应链所要达成的目标效果是双赢或共赢,而在现阶段的流通供应链中,各企业间关系缺乏融洽性和对称性,此种现状不仅使供应链环境发生恶化,更导致各企业间的利益受到相互制约,导致供应链中恶性循环的生成。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力度,增加开放领域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使得众多外资流通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尤其是服务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持续放宽,使我国流通产业更将面临严峻挑战。就此而言,应从改革流通企业的供应链体制入手,逐步进行海外资本扩张,建立起海外流通企业子公司,创建和扩展跨国流通市场,并通过对国外先进流通企业的运营模式借鉴,来完善我国的流通产业,促使我国流通企业能够对市场起到主导作用。

(二)流通企业能够加快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从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能够看出,与供应链利益相关的各环节企业,如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需求者等,均要达成对等合作的关系,以此来保证商品在流通供应链环节中的稳定生产、销售以及运营。同时,作为改革发展的新产物,流通供应链大致由四部分维度组成,其中主要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网络商与消费者。从这四个维度的特性来看,流通供应链的完善,不但能为供应链组成中各级的管理者指明运营发展道路,而且能使流通企业由此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模式。当然,从战略角度分析来看,制造商以及生产商的目的,是要逐步满足供应链下端的需求,并进一步达到客户的期望值,而制造商生产目的的达成,则需要与供应商及用户之间,优先建立起良好的对等合作关系,并通过与供应商及用户的共同努力,促使制造商生产目的有效达成。

从经营理念角度分析来看,为促成互惠互利的共赢模式,需要供应商与流通企业间达成积极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对立竞争模式得以消除,从而使流通供应链中各级企业的运营风险得以降低,使信息资源能够做到在流通供应链内的共享,且能够使库存管理成本有效降低。由此可见,流通企业对于供应链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完全可以通过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得以完成,当然,这也是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对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间的共同益处。

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创新路径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形势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市场日渐活跃,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4.6%,且为我国的流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成长契机。然而,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双层影响,仍然呈现出整体增长趋势下滑的发展现状。对此,在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应使流通产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创新协同关系,并且,有效确保供应商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对称性,以此形成流通供应链的对称性协同机制,这才是我国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与此同时,不仅要达成供应商与流通企业间的外部协同模式,还应从根本上促成两者间内部资源互通与共享,这也是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创新路径的全面达成。

创新路径一:信息共享创新模式。我国经济全面提質增效的新形势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及各领域中。尤其是在流通产业中,全新的设备与技术被应用于流通信息共享的创新模式之中,新的信息共享创新模式,不仅能够使供应链绩效得以显著提升,更能使流通企业借此来弱化“牛鞭效应”。与此同时,在以往的流通产业信息共享模式分析与研究时,所挑选的侧重点与共享方式不同,一般都是由末端向顶端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而在新的信息共享创新模式中,是在确保末端向顶端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对象的扩大,并将挑选出不同于以往的共享侧重点与共享方式,即由顶端向末端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

信息共享创新模式具体表现为四点:即生产进度安排共享、交付时间共享、多样化货物信息共享以及产品计划安排共享。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共享创新模式,还能够有效提升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因为在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创新路径下的信息共享,其成本较之传统的单一供应链模式成本下降了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由于信息共享创新模式的建立,不仅能够使订货成本得以降低,更可使工期有效缩短。同时,信息共享创新模式,对于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还有着积极且深远的促进作用,并利于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实现。

创新路径二:运营协同创新模式。在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创新路径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就是运营协同创新模式。因为通过运营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促使供应链整体业绩的提升,而且可有效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就流通企业而言,运营是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积极准备与应对,更需要整体运营流程的顺畅,才能促使运营机制的持续完善,也才能使流通企业供应链的业绩与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因此,从精细模式来分析,运营协同需要流通企业应对产能、库存管理以及订单与订货量之间的众多运营工序进行协同发展,要有效做好各流程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并在获取有效信息后,积极进行细致规划,比如:精准计划的制定、需求样式与需求量的预测以及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对预测的需求量进行及时的货品差缺补足。并且,对于整体流通供应链来说,唯有通过协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精准的市场预测,才能采取相应的补货与供应流通措施,也才能确保流通产业的运营能力提升和绩效水平的提高。

创新路径三:需求预测创新模式。流通企业所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要通过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使流通供应链得以活跃起来,并实现增进市场供应活力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从第一消费需求角度来分析,流通企业应该依据协同共享信息,进一步做出需求预测创新,并以此为契机,与产品的制造企业协同进行产品订单的修订工作,从而为其进行商品材料的选取和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以及后期的策略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式的需求预测模式,能够加强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合作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关系更为融洽。

创新路径四:库存管理创新模式。库存管理创新模式是流通企业运营模式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整体创新路径分析来看,通过信息共享创新及发展,能够使其运营效率、资金管理等获得良好收益。而通过库存管理创新模式,既能够促使流通企业在面对缺货风险的影响下,依然能有充足的货品库存储备,又能使流通企业在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时,能够积极应对,并使库存调整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状态,这不但对于库存维护成本,能够实现有效减少或降低,而且能使流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通过库存管理创新模式,供应商能够为协同化的库存管理提供出有利的市场依据,而此种方式也能够将管理职责进行转变,从而同时降低供需双方的库存管理风险。这便能够促使供应商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时,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姿态,进行快速的市场反应。另外,供应商的库存管理创新模式,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零售商的销售资料,做出相应的库存补货方案制定,同时经过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促使库存管理得到更为高效的运转。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时,供应商的库存管理创新模式,所应对的不仅仅是及时供应环节,更是一种动态化的库存控制模式,通过此种动态化的库存控制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受全球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的流通产业,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提质增效的全新发展新形势下,应当积极开拓进取,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和防风险的基本目标,不但要积极面对制造业“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改革,更要积极联合供应商,制定出流通供应链对称性协同机制,并采取信息共享、运营协同、需求预测以及库存管理的路径创新,以化解供应商与流通企业间的不协调和不对等关系,提升流通供应链效率。才能确保流通产业在经济相对放缓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下,为自身开辟出全新的生存与发展路径,进而逐步促使流通供应链的持续趋稳,使流通企业的规模与利润得以显著提升。并通过流通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新超.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创新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2.王庆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3.刘捷萍.协同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关系创新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

4.杨利军.基于协同供应链的流通关系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3)

5.王红娟.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7(3)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