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宝鸡一

2018-08-18 05:33熙语
生活文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遗民陆游诗人

熙语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陆游亦有史才,其《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四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冬,时诗人家居山阴。征西幕中旧事,指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诗人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供职时的旧事。此处摘选其中三首。

其一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译文:曾记得大散关前向北眺望失地的情景,我自信能在谈笑之间把敌人扫除干净。谁能料到我最终竟要在田园里了此一生,呵,今昔的陆游明明判若两世又何止是两世人!

鉴赏:第一首以在南郑军中时登上大散关眺望关中大地,胸怀万里的壮阔怀抱和高昂意气对比今天在农桑生活中虚度余年的衰颓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以表达心中极度愤慨之惜。诗人运用今昔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壮志未酬的愤慨。

其二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译文:得中梁山小规模打猎时积雪还没化掉,锦旗斜卷猎猎飘,骏马奔腾逞英豪!可天下不称心的事儿常常有万万千千,宋军进兵长安,先锋驻扎渭桥的希望早已破灭了!

鉴赏:第二首先以打猎时积雪犹存的严寒环境、绚丽的旗帜和矫健的坐骑衬托诗人当时威武的英姿,然后陡然转折,写进兵关中的壮志化为空想。大开大合的结构,劲健的笔力,使满腔悲愤之情迸发而出。用浓墨重彩,写昔日的雄姿,壮年的理想,显示出老诗人那永不衰竭的战斗热情。

其三

忆昨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臺。

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译文:忘不了以前大军防守陇山从前线返回,中原父老日日夜夜心向着我将帅的驻地所在。他们不但捧着茶水、酒浆夹道迎接士兵,还把洛水的鲜笋、黄河的活鱼一次次送上门来。

鉴赏:第三首追忆在南郑从军戍守陇地时,沦陷区百姓热情欢迎慰劳南宋军队,并日夜盼望宋军收复失地的情形,其热烈的场面和南宋统治者一味求和,苟且偷安,对沦陷区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的行径构成鲜明的对比。诗中虽未言明对南宋执政者的批判,但是其难以遏制的愤慨之情见于言外,引人回味深思。用反衬手法,写出中原父老的爱国热忱,更衬出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

忆昔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陆游主要写自己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字词解释:

(1)壶浆:指酒浆。《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马首:出于《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2)高冢:即高山。

(3)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4)卷:指史籍。

译文: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背景: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身临前线的机会,他认为驱逐金兵、立功酬志的时候到了。因而他会同王炎积极策划收复长安。然而,南宋最高统治集团苟安偷生,坚持投降路线。所以,正在王炎和陆游认为长安唾手可得的时候,王炎被调离任,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对此,陆游是不甘心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局的变化,使他越来越感到希望渺茫。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鉴赏:“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

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摘自《仙台国学天地》

猜你喜欢
遗民陆游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除夜雪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
试论清初边塞词中的遗民情结
初夏绝句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