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018-08-18 09:10李秀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节奏

李秀珍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那么,在语文课的具体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呢?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朗读技巧。

(一)要想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课前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预先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读破句的地方,明白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编写意图。如何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及朗读的速度和节奏的问题,怎样通过朗读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只有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更美。

(二)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到流利朗读学生能正确朗读了,这才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流利地朗读。在朗读时要求不断读,不读破句,要连贯地读,按意群停顿,从而在朗读实践中加大视觉的广度,逐步做到流利地朗读。尤其是一年级初始阶段,每一首儿歌、每一篇短文,教师都应进行领读,让学生反复训练、模仿、揣摩,从而做到流利朗读。

(三)學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教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如三年级《七颗钻石》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体会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就必须通过对关键词的重音朗读才能表现出来。如“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通过对“大”、连续几个“都”以及“所有、干涸、干枯、焦渴”等重点词语的重音处理,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刻地体会到当时旱灾有多严重,水对于人们是多么重要,从中深切感受小姑娘那无私广博的爱。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在读文中获得感受,语感也逐步得到了培养,语文素养会不断提高。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示范作用,逐步培养朗读能力。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应是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犹如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中华少年》,这是一首赞美和歌颂祖国的诗,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学习这首诗,重在朗读。教师如果有朗读方面的特长,就应该用铿锵悠远、充满激情的语调范读,如结尾一小节是全诗的总结,一定要读出气势,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自身朗读的水平有限,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示范作用,如采用播放录音的方法,组织学生反复地听,并练习轻声朗读。

(二)多种方式交替使用,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训练朗读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表演朗读等。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运用的语言技巧、感人的情趣等,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在学生初步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时,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开展“课文朗读大赛”、“诗歌朗诵会”、“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等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朗读能力和技巧,感受到读书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

通过朗读吟诵,使学生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会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节奏
轻快漫舞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