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2018-08-20 10:24柏建南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糖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

柏建南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AMI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30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糖尿病对AMI患者预后产生一定影响,需严格监测糖尿病AMI患者血糖水平并予以控制,以优化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糖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a)-0051-02

有报道显示[1],糖尿病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是普通群体的3倍有余。AMI对患者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并发症发病率高与死亡率高是其主要特征。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解析糖尿病对AMI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以总结经验,施以对症治疗,优化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在该院内科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AMI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30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对照组)。(1)纳入标准:①AMI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 WHO 对急性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4(67.6±10.4)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3(66.3±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分析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一经确诊后均给予卧床制动休息,结合患者疼痛程度静脉注射止痛剂,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治疗,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强化斑块结构与位置的稳定性,及时行心肌再灌注治疗,扩张冠状动脉以优化微循环。给予营养心肌细胞治疗,以减轻或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心力衰竭发生的程度,同时实施休克以及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预防治疗。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病例入院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功能、血糖指标,并采用其住院期间与治疗后3个月中临床及终点事件去辨识预后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血糖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住院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对照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2例(6.7%)、心力衰竭(>II级)3例(10.0%)、心源性休克1例(3.3%)、再梗死1例(3.3%),死亡1例(3.3%),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7例(23.3%)、心力衰竭(>II级)6例(20.0%)、心源性休克3例(10.0%)、再梗死6例(20.0%),死亡3例(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间存在密切关系。最近几年中,相关研究表明,非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7年间初发心肌梗死的概率分别是3.5%、20.0%,再发心肌梗死的概率分别为18.8%、45.0%[2]。纳入该次研究观察组的30例AMI患者,糖尿病心肌梗死所占比例为20.0%(6/30)。

当下,诸多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与冠心病病理與生理过程存在很多相同点,其中胰岛素抵抗、促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以及凝血功能下降等代谢缺陷,是致使内皮功能失衡、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胰岛素抵抗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诱发的基础。在个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时,其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就会相应提升,在这样的生理环境中,胰岛素很难将降血糖的生理功效发挥出来,进而促使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中,刺激患者胰岛素分泌过程,加大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高胰岛素血症者,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功能增强,以致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其连续增殖,同时血管舒张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血压水平升高,血管结构完整性遭破坏。糖尿病患者产生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致内膜增生现象更为明显,官腔径狭窄度增加,大批量的酸性黏多物汇集在内皮组织下,诱发心肌肥大与纤维化症状,对侧支循环建设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发生病理性改变、自主神经病变易诱发心律失常,加大死亡发生率。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死亡率为3.3%,观察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3],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在性别与年龄因素无差异情况下,前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为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总结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笔者发现,糖尿病患者通常还合并多种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等,在上述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糖尿病群体的心血管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群体。因为糖尿病者存有诸多诱发冠心病的基础病症,所以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0.044<0.05)。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情况和梗死面积大小、侧支循环建设以及治疗时效性相关,死亡现象几乎发生在7 d中,特别是在数小时中产生心律失常、休克病症,心衰者死亡率极高。糖尿病患者初有的血管病变较广泛,常累及数支冠状动脉,冠状小分支与微血管病变现象也较为严重。所以若产生心肌梗死,其梗死面积通常是非糖尿病患者的数倍有余,侧支循环与再灌注过程缺乏透视条件,规心衰与休克症状发生者居多,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预后效果。该研究中糖尿病组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症状缺乏明显特征,住院治疗以及后3个月中终点事件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高,好转率低于非糖尿病组,预后不良,和相关研究结论相符[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顯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可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促使病情日益严重化,这是预测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故此,在糖尿病AMI患者临床治疗中,需施以有效治疗措施,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急性期尽快应用胰岛素,优化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在降低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优化预后效果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玉龙,王春梅,朱小玲,等.糖尿病对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71-973.

[2] 侯士方.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药,2016(4):158-159.

[3] 彭建强,潘娟,彭茫.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6):19-22.

[4] 张院,宋小青,王丽丽.院外治疗依从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2):30-33.

[5] 龙雄,赖智权,郑天勇,等.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与一过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2):234-235.

(收稿日期:2017-12-09)

猜你喜欢
血糖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