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与指导策略

2018-08-21 07:34陈红梅
求知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指导策略运算

陈红梅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四则运算方法,能够结合数据特征,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与性质,并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让计算更加简单,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还能加强对学生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文章将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计算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与运算的意义,了解数的基本运算,不断提升计算技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学习核心的基础构成,只有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保证他们学习数学的高效性[1]。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据的篇幅较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关键。对此,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掌握计算的内在思想与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指导策略

1.注重笔算算理的教学,打牢计算基础

计算教学中,算理先于算法,理解算理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基础。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均能通过理解算理来进行教学。可是在笔算教学时,往往会重视了算法而忽视了算理。笔算教学如果在起始课时就重视算理的教学,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后续的笔算学习中学生能“举一反三”,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从生活中理解“算理”,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加强数形结合来理解算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的例1,主题图出示的是三个学生在画画,小精灵提出问题:每盒颜色笔有12支,三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知道此题是求3个12是多少,很快就能列出横式。笔算乘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笔算的格式是重点,但不能忽略的是另一个重点——笔算的算理。应该让学生明白:把12分成10和2,先算3×2=6,再算3×10=3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然后对竖式的格式进行笔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到了例2,16×3的笔算,增加了小棒的操作。学生摆出1捆零6根,先算3×6=18,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再算3×10=30,捆出3捆;最后算18+30=48。接着就是对应小棒图,出示笔算的格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竖式计算也就理解得更加透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算理”是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进行的抽象的总结,在“算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算理”,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2.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提升计算速度

口算是计算教学中的基石,在学生口算练习中,既要保证速度,还要提升学生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以四则计算为例,先要让学生熟悉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与除法,然后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学生口算技能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如在每节课前的2分钟,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或是笔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或是视算,教师出示一道题,学生根据题目将答案写出来;或是听算,教师直接念题,然后学生将答案说出来……每节计算课上都重视并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如学习笔算“46×37”等进位乘法时,先让学生开展6×7+4、3×4+1等口算训练,这样学生计算时方可正确 进位。

3.注重估算练习,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是计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優化意识和调整意识。估算训练不强调数值的精确性,只需要将结果范围估计出来,这个过程学生也将用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知识。学生准确计算前进行估计,应该认真观察与分析,虽然估算的结果不精确,但结果是合乎实际的。如三年级下册除法的估算例题中,已知三天的住宿费是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有的学生用口算就能得到商,那么这时可以用乘法来算。在比较把267看做300还是看做270时,通过比较可知,“300”和“270”都是把数估大了,但是与“267”比,“270”更接近“267”,所以选“27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估算训练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2]。以下面几道题为例,让学生通过估算,将计算正确的题找出来:

(1)63.6×0.44=431.77;

(2)483×0.64=309.12;

(3)0.04×68=0.17;

(4)0.84×7.5=0.705。

在第(1)题中,根据积的小数位数能够判断这道题计算不正确;在第(2)中,虽然积的小数位数正确,且500×0.6=300,表明积的值要大于300,由此得出这道题计算正确;在第 (3)题中,0.04×70=2.8,但积的小数位数为17,表明这道题计算不正确;在第(4)题中,因为两个因数相乘末尾有0,而积的小数位数为705,故而这道题计算不正确。

4.巧用错误资源,锻炼计算能力

对于学生经常计算错误的题型,教师要进行开发与利用,在通过提炼以后,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对错误的纠正,可以提升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计算能力[3]。如在一次有余数的小数除法中,题目为:45.1÷3.4,教师让学生计算和验算,大多数学生计算都不正确,少数学生的答案为1.3,一些学生计算的余数为9。对于这种比较典型的错误,教师要将其利用起来,通过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领,让他们对有余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牢固掌握。教师要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先将答案是否正确判断出来,并问:“你是如何发现错误的?”通过教师的逐步诱导,学生积极展开探索,并掌握了以下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9与除数3.4比,余数比除数大,表明计算不正确;

(2)验算:1.3×3.4+0.9≠45.1,表明商不正确;

(3)验算13×3.4+9≠45.1,表明余数不正确。

之后,教师要继续让学生进行分析,将正确的商与余数计算出来。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选择错例,将其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全面挖掘出来,提出启发性强的问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对错误的纠正,对算理的理解与掌握将逐步深化,计算能力也将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保证训练的常态化,有针对性、有步骤开展教学活动,既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灵活性与新颖性,也要注重速度与准确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逐步提升,教师也能顺利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能让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受益。

参考文献:

[1]杨在会.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刊),2016(4).

[2]宋泽举.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策[J].现代交际,2016(7):212.

[3]苏火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思考[J].华夏教师,2015(2):64.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指导策略运算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