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及其推广模式探究

2018-08-22 07:50夏太寿李淑涵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分类模式应用

夏太寿 李淑涵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低碳技术的内涵,然后根据我国目前发布的2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清单》、3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6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对我国不同领域、行业里面的低碳技术进行分类汇总,宏观上把握低碳技术的类别及分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技術的推广模式,以期加快我国低碳技术成果的转化转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技术;分类;应用;模式

巴黎会议后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各国政府都将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和发展方针进行积极部署,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政府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也提出要将“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作为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重点,另外,在此前召开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主席再一次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可见当下低碳发展是我国采取应对能源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落实到低碳技术的应用上,掌握低碳技术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力和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低碳技术内涵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逐渐被关注,国内外针对低碳技术的研究也从最近几年开始多起来,但对于低碳技术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低碳技术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内容和涉及领域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关于低碳技术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我国学者谢和平院士将低碳技术划分为无碳、减少碳排放技术以及捕存、利用二氧化碳技术两个领域,从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阶段对低碳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分。林宗虎认为,低碳技术就是通过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碳的排放。潘家华认为低碳技术是能使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技术,包括控制、减少、除去、吸收温室气体的各类技术。国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低碳技术的内涵,其中Pacala&Socolow;将用以满足能源需求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概括为提高能源效率、电力与燃料的去碳化、天然接收器三个方面。Mc Jeon等提取出八种低碳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碳捕集与埋存(CCS)、核能、建筑、运输、工业和其他,并将八种低碳技术分成三类,即供给技术、末端使用技术和其他技术。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是指能够降低人类生产生活中CO2排放、进而减缓或消除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技术。具有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等特征,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能效提高技术和碳排放降低技术,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碳捕获及封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多个部门,应用范围可覆盖所有高碳排放行业。

二、低碳技术的类型及重点推广的关键技术

(一)低碳技术类型

低碳技术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无碳技术、减碳技术和去碳技术。

1. 无碳技术,是一种从源头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控制的技术,主要指清洁能源技术,包括核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减少含碳能源的使用,以此来达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例如:光导照明技术,风力、太阳能、水力发电技术,地热供暖与发电技术,生物质燃料技术、核能技术等。

2. 减碳技术,一种在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实现生产消费使用过程中的低碳,满足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的目标,集中体现在6大高耗能行业的运用。其中电力行业的低碳技术,是指通过加快研发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清洁煤技术等,达到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碳能源消耗的一类技术。建筑行业的低碳技术,是指通过采用节能型合成树脂幕墙装饰系统技术、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墙体用超薄绝热保温板技术、动态冰蓄冷技术等减少电能和燃料使用的一类技术。化工行业的低碳技术,通常指在化肥、石油化工以及煤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石化行业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采用新型吸收式热变换器技术、溶剂萃取法精制工业磷酸技术、蒸汽系统运行优化与节能技术、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等技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提高能效的一类技术。钢铁行业重点运用的低碳关键技术有,工业冷却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技术、蒸汽系统运行优化与节能技术、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冶金炉窑高效燃烧技术等。有色金属行业,重点采用的低碳技术包括铅闪速熔炼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氧气侧吹熔池熔炼技术等。

3.去碳技术,一种从末端进行治理的低碳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目的是降低大气中碳含量,理想状态是实现碳的零排放,例如碳回收与储藏技术、CO2聚合利用技术、PH 型智能化扩容蒸发器技术等。

(二)重点推广的关键技术

1. 节能减排与低碳类技术

科技部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先后发布了两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共计66项低碳类技术,涵盖了五个方面,依次是提高能效类关键技术有35项,废物和副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20项,清洁能源类技术6项,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类技术5项。

2. 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

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截至目前为止共有3批,分别是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发布的,一共涉及15个行业,共计89项技术,如图1所示,统计目录涉及的五类低碳技术类型,分别是非化石能源类技术有26项,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有37项,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类技术有13项,碳捕集、封存及利用类技术5项,碳汇类技术8项。图2解释的是低碳技术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在统计的89项关键低碳技术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电力行业21项,建筑行业21项,工业领域15项,化工领域12项以及交通行业10项,除此以外,技术还涉及到了新材料、石化、冶金纺织等多个领域。

3. 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

到目前为止,从2008年到2014年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重点节能技术目录共有7批,涉及19个领域,共计433项技术。分类统计为图3,根据节能技术涉及领域的分布情况,排在前面几位的分别是工业、建材、钢铁、化工、煤炭、有色金属行业,其中工业领域重点推广使用的节能技术有71项,建材行业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有65项,钢铁行业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有62项,化工行业涉及的节能技术有55项,煤炭行业重点推广的关键技术46项,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42项,除此之外,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还涉及到农林业、纺织业等领域。

三、低碳技术的推广模式

为了减少能源耗散和环境污染,引导我国产业向低碳化发展,实现循环绿色经济,提出了以下4种低碳技术发展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下的推广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的低碳技术推广模式,在政策上制定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鼓励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视低碳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适合低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的软环境。市场监督方面健全低碳技术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打造健康良好的公平交易平台。财税政策方面政府要积极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多项针对低碳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科研院校及各类研发机构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对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发转化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介服務下的推广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提供信息搜集和成果发布工作的有效对接,通过点对点的单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调节、化解技术供需双方矛盾和市场交易、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由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的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地区性与行业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科技咨询中心等转化科技成果的中介平台,依靠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将低碳技术企业、国际低碳研发资源与我国创新人力资源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低碳技术知识和信息要素双向流动的动态技术创新联合体,中介作为一座连接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桥梁,把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力量集合到一个动态的、信息共享的组织内,以利于自主创新力量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三)工程示范下的推广模式

建立低碳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有效合作机制,聘请专家团队有重点的选择适用良好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进行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大力推动当地低碳产业的转型升级。设立低碳技术展示中心,定期组织当地用能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会议培训,宣传适用的低碳技术,动员有关企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成果。借助低碳技术服务联盟的力量,利用各成员单位所在地的特色和资源,向企业开展技术资源服务,积极推广应用已发布的低碳关键技术,加快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地方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建低碳技术转移交易中心,组建技术经纪人团队,促进科研机构和低碳技术研发型企业的原创成果可以在本区域内转化转移,加速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集聚,这种示范模式对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政府推动下初期可取得明显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立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孵化载体,利用当地产业和区域优势资源,聚集当地节能减排或者低碳技术领域的技术服务、产品研发、金融服务等企业和项目,帮助推广示范。政府对于应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在其创办初期应当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咨询指导服务,加快低碳技术成果、低碳型企业和低碳技术创业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形成创新群落,这种专业孵化载体模式也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

(四)联盟发力下的推广模式

技术转移推广模式致力于整合国内外低碳成果资源,以提供低碳技术有关服务为目的,推广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和方法,开展国内外低碳业务交流与合作,负责制定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统一规则和市场监管体系,统筹国家间及地区间的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以此解决重复转化与推广的问题。

联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业协会、研发机构或龙头企业引领的低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推广联盟,形成风险共担的低碳技术联合体,建立完整系统的成果开发与转化推广体系。另一类是跨行业的低碳技术推广联盟,由国家引领组织各成员单位联合推广,促进不同行业之间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知识产权共享的协同与合作,建立低碳技术信息共享网络,解决低碳技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国内外低碳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建立纽带与桥梁,共同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迈入后京都时代,低碳发展将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博弈的重要走向,而低碳技术理所当然将成为推动低碳发展有效的突破点,成为未来国家间竞争的核心驱动力。但我国现有的低碳技术不论是从拥有的数量还是从应用的效果来看,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较大,低碳技术的前期研发能力不足、后期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政策保障措施缺位,市场流通不畅等原因制约着低碳技术的发展,眼下当务之急是找到适合我国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模式,拓展技术应用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加速中国低碳发展的进程,迎接未来低碳竞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和平.发展低碳技术 推进绿色经济[J].中国能源,2010(09).

[2]林宗虎.低碳技术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11(02).

[3]潘家华,陈洪波.低碳技术:需要厘清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20).

[4]Pacala S,Socolow R.Stabilization wedges: Solving the climate problem for the next 50 years with current technologies[J].Sci-ence,2004,305(5686).

[5]Mcjeon H C,Clarke L,Kyle P,et al.Technology interactions among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largenumber of scenarios[J]. Energy Economics,2011,33(04).

[6]邹德文,李海鹏.低碳技术[M].人民出版社,2016.

[7]邬莎.低碳经济下武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8]王文军,赵黛青,陈勇.我国低碳技术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

[9]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10]耿晓燕,李文水,李波.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系统特征与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09).

[11]江玉国,范莉莉,施庚宏.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4(11).

(作者单位:夏太寿,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李淑涵,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分类模式应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