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对于上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18-08-22 07:50栾静滢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栾静滢

摘要: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将对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造成深远影响。在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之际,却广泛的出现了“啃老”现象。老龄化遭遇“啃老”,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而上海既是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的国际化都市,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所以本研究以“啃老”对于上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主题,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啃老”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退休老人。研究发现:1. 老人解决了温饱,物质有保障的前提下,主观对经济的评价更影响幸福感。2. 子女经济独立深刻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不独立子女的“啃老”直接降低老人幸福感。3. 在力所能及时,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照顾孙辈,老人不认为是“啃老”。

关键词:“啃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一、引言——当老龄化遭遇“啃老”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中国,现在越来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据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提高到18.2%。未来老龄化的压力是长期、持续增长的。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影响。人口红利的丧失将对我国许多产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养老保障的压力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负担持续增重,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难度持续增强,社会管理服务的要求持续增高,这些将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冲击(吴玉韶,2015)。

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之际,年青一代更应该勤奋上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但是与此背道而驰的是,社会上出现了“啃老”现象。

“啃老”指的是已经成年、不在接受教育,应当具有独立社会生存能力的青年人,还依赖父母养活他们。更广义的“啃老”不止包括父母向成年子女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还包括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看孙辈等。老年人做家务、照看孙子女, 就会失去相应的自由,同时会增加相应的负担,因此也属于“啃老”范畴(刘西国,王健,2014)。

我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表明,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艳阳天,2005)。于宁(2008)指出,有31%的受访上海退休人员要从自己微薄的养老金中取出一部分,用以贴补子女,甚至第三代的生活,而这种不得已的付出,正是造成他们退休后生活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年轻人“啃老”很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梅志罡,2009)。还有研究表明,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是有利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升的,而照看孙辈则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降低(刘西国,王健,2014)。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更面临着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根据社科院预测,2010~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净增17万人左右,上海将于203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启华指出,本市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未来数十年的老年人的照料需求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那么在海纳百川,思想开放包容的上海,“啃老”对于老年人的幸福感会有什么影响呢?

因此本研究以“啃老”对于上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主题。

二、方法

(一)量化研究

1. 研究对象:入户调查上海市某区某街道的271名老人,人口学概况见结果部分。

2.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法。使用的问卷为:人口学调查表,改编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啃老”应对态度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二)质性研究

1. 对象:访谈对象为上海市某区年龄60~70岁,有子女,已退休的老人5名。

2. 研究方法与操作过程:研究方法为半结构化访谈,然后采取扎根理论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经济状况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

本调查表明,收入对于主观幸福感有影响,总体上是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而且在月收入2000以下的家庭,老人幸福感明显更低,而家庭月收入多于2000时,收入增加,幸福感的升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为什么家庭月收入2000会成为分水岭呢?以上海的消费水准来看,家庭月收入2000以下,代表着基本的温饱都维持不了,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自然幸福不起来;收入足够维持温饱时,金钱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变少。

同时本研究发现:相比客观的收入,主观对经济水平的认识会更大程度的影响幸福感,甚至已經将客观收入的影响淹没。本研究中大部分老人收入都能够维持温饱。所以主观对于经济状况的评价对幸福感影响更大。这证实了刘仁刚(2000)的研究结论。

(二)子女经济是否独立深刻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

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老人希望子女经济独立,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老人希望子女经济独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啃老”对于老人是物质和精神上的负担,二是经济不独立对于年轻人自身有害,三是老人心中对孩子应尽责任的理解。另外,当老人自身条件不好,也希望在有需要的时候,子女有能力帮助他,因此希望子女经济独立。

如果子女经济不独立,老人就会对资助子女产生厌烦情绪。但是子女经济独立的话,资助子女一些金钱是没问题的。可见子女经济不独立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绝非仅仅是物质上的。

经济的独立在现代社会里,基本代表了独立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而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子女已经真正的长大成人,可以独自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

况且在中国文化下,子女不独立,带给老人的损害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老人觉得子女只有自己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他们才能真正安心,不然未来的路那么长,子女该如何度过?这种担忧老人难以排解。而且当老人把教育子女长大成人的责任尽完,希望享享清福时,子女却还没有独立,要继续依赖父母,这不仅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打击,宣告他们教育的失败,让老人觉得心情不快。

在子女独立的前提下,父母已经知道他们有生存能力了,那么其他的事情都显得渺小了。子女独立后,父母甚至还更愿意资助子女,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这会增强他们的生育感,给他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幸福。

同时,老人还愿意在孩子遇到经济困难时帮一把。主要原因有对子女的体谅、爱护,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老人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帮助子女渡过难关,也会增加老人的自我价值感。

(三)老人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愿意帮助子女

老人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大都愿意为子女做一些事情。帮忙做家务也好,照顾孙辈也好,这是他们自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让他们觉得那些付出是有意义的,他们甚至不认为帮子女做这些事情是“啃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可能会自得其乐,活泼可爱的孙辈带给他们欢笑,帮子女照料家务丰富了退休生活……他们不会认为这些是负担,而是觉得做这些给他们价值感,让他们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刘西国,王健.利还是弊:“啃老”对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4 (02).

[2]费微.我国“啃老族”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岳奕荭.日“NEET 族”引发社会问题[EB/OL].人民网,2004-10-18.

[4]徐崇哲.归巢小孩与尼特族美日长不大现象渐起[EB/OL].多维新闻网,2005-01-15.

[5]云雷.日本“NEET”族不愿长大[EB/OL].中国经济网,2005-05-27.

[6]苏秀慧.尼特族现象蔓延台湾[N].民生报,2005-04-24.

[7]佚名.港 6000 隐蔽青年亟待帮助[N].香港商报,2005-03-20.

[8]艳阳天. “neet”一族,迷失的群体?[J].华人时刊,2005(12).

[9]于宁.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基于人口学和经济学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8(03).

[10]梅志罡.啃老族:未来中国家庭的“第一杀手”[J].家教指南,2009(02).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06).

[12]毕明,孙承毅.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

[13]张衍.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他人与自身视角比较[D]. 华东师范大学,2015.

[14]付饶.上海市中老年人对子女“啃老”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15]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 Psychol,2000(01).

[16]Diener, E. A value based index for measuring national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02).

[17]Diener, E., Diener, M., & Diener, C. Factors predict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5(05).

[18]Diener E., Oishi S. Recent findings on subjective well -being[J].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97(24).

[19]Diener,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4(03).

[20]Makides KS, Bold JS, Ray LA. Sources of helping and inte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A three -generations study of Mexican Americans[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86(41).

[21]Chalise HN, et al. Relationship specialization amongst sources and receivers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Nepalese older adults[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es, 2007(44).

(作者單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