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探讨

2018-08-27 08:2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血液的异常凝固,主要原因为骨折后组织压迫、脂肪栓塞、血管受压等原因导致的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的回流障碍性疾病;这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病例会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休息等多种因素[1-3]。良好的预防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这是骨科创伤护理中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我科2016年1月—2018年2月对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现对我科室实施预防性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排除术前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中,女性39例,男性61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4±10.54)岁;其中28例行胸腰椎骨折脊柱手术,3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9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观察组中,女性42例,男性58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4.15±11.28)岁;其中胸腰椎骨折30例,脊柱外科手术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如预防血栓的宣传,饮食指导和下肢活动,抗血栓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了预防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后,伴有肢体肿胀和疼痛,患者运动受限,恢复速度缓慢。而且,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增加肢体的肿胀和疼痛,大多数患者将面临心理焦虑和恐惧。护士应该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耐心及时沟通,缓解焦虑和恐惧。详细解释术前知识,使其了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护理患者时给予准确熟练的操作,使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4-5]。

1.2.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吃清淡、低脂、高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并避免由于腹压增加而引起的静脉回流。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多喝水。告知患者吸烟的危险并敦促他们戒烟。

1.2.3 观察病情 仔细聆听患者的主诉。如果患者下肢疼痛,则必须密切观察肢体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的变化,并注意水肿和浅静脉充血的发生。正常肤色应为浅红色且有光泽和弹性,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可引起皮肤苍白,青紫或斑点,引起静脉回流障碍也会导致下肢皮肤温度下降。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有必要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应报告给医生进行适当的治疗。

1.2.4 物理预防 手术结束后,给患者阶梯式加压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可有效增加下肢静脉压力,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使用脚底静脉泵,间隙气动加压装置等,利用机械原理促进下肢静脉加速回流,可以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6-7]。

1.2.5 药物预防 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等,需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时间和剂量,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有全身出血倾向,注意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并定期监测凝血时间。出血风险高的人群需要小心应用预防药物。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四肢疼痛、肿胀等症状,观察皮肤颜色异常、皮温异常,超声或/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术后护理不当,可增加其发生率,并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更可能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或者致残甚至致命,加强护理,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并改善生活质量[9-1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要素为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血液流动状态和血液流动速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中,患者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高凝状态,静脉淤滞和内膜损伤,是其中的主要原因[11-12]。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体征或潜在的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合理的预防护理措施,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2.0%,对照组9.0%,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下,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士需要明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前兆迹象等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膳食护理、药物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残疾和死亡。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