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18-08-27 08:2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个性化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危害极大的慢性疾病,及时对患者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是降低疾病损害的关键[1]。本文分析了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改善患者血糖,预防和降低2型糖尿病疾病并发症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及胰岛功能检查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患者。观察组中,2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35~73岁,平均年龄为(47.34±5.63)岁;患者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6.36±2.53)年。对照组中,3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47.35±5.36)岁;患者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6.42±2.2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调查患者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健康需求,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播放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加全面的了解疾病,正视疾病[2-3]。(2)心理疏导。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治疗周期漫长,患者易产生害怕、焦虑、悲观、自我否认等心理障碍[4]。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认识到通过对症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改善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3)生活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认识到控制不良后果及其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观察病情的意识,掌握正确的自我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以及识别和预防低血糖的方法[5-6]。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行为予以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加重。对照组实施常规化健康管理干预[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54) 6.13±1.42 9.03±1.45 6.37±1.42对照组(n=54) 7.85±1.64 11.83±1.64 7.75±1.35 t值 5.8264 9.3992 5.1757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健康管理则是对群体或者个人的健康情况予以监测、分析以及评估,并对其提供指导以及咨询,干预健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属于前瞻性服务模式,主要特征表现为投入小但存在较大的健康收益,为此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益。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单纯依靠药物实施治疗并无显著的控制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后,获取了显著的疗效。经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生活干预指导后,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说明此模式可协助患者创建健康生活习惯,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延缓病情的发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作为常见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糖如未得到有效控制,极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加重糖代谢紊乱,引发心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失眠及截肢等并发症[8-9],甚至增加该疾病的死亡率,危害极大。有报道指出[10-12],个性化健康管理对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指标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这一观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明显更加理想。从中,不难发现,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对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损害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既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预防和避免疾病并发症,预后效果更具优越性。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个性化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