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足踝肌力康训器预防足踝损伤废用性肌萎缩效果观察*

2018-08-27 09:50徐秀群韩庆林姚尤梅邵雪云仲悦萍
交通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径足踝患肢

魏 蓉,何 红,徐秀群,韩庆林,葛 艺,姚尤梅,邵雪云,仲悦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江苏226001)

废用性肌萎缩是足踝外伤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为了使正常的肌力得到保持和恢复,防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我们研制了智能足踝肌力康训器。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足踝部损伤患者60例,观察智能足踝肌力康训器预防足踝损伤废用性肌萎缩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足踝部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 18~65岁,平均 47.43±14.72岁,踝关节骨折(脱位)19例,踝部韧带损伤11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66岁,平均46.97±16.48岁,踝关节骨折(脱位)20例,踝部韧带损伤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入院未满 24 h;(3)既往存在心衰、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重大疾患;(4)意识、语言、运动障碍者;(5)合并神经损伤或肌肉缺损者。

1.2 方法

1.2.1 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的设计及制造:根据临床护理需要,提出设计要求,由机械工程师设计并制造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此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体积小、功能齐全、构造简单,使用简便易行,无风险。适合患者作主动练习及抗阻力练习,能为患者提供实时直观的反馈信息。

1.2.2 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功能锻炼,如入院后、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手术前后的注意点,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运动、小腿肌肉按摩等。观察组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成员对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操作进行培训。患者入科后除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功能锻炼,责任护士于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使用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进行训练。出院时,责任护士教会患者智能型足踝肌力康训器的操作方法,制定锻炼计划,告知回访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患者入院第1天、术前1天、术后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测量患肢及健肢的周长,计算患肢与健肢周径差。以内外踝连线为固定测量部位,使用同一软尺测量。每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数据精确到0.5 mm[1]。(2)肢体肿胀程度:参考肢体肿胀分度标准[2],0度肿胀:无肿胀;Ⅰ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尚存在;Ⅱ度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疱;Ⅲ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疱。评定患者第1天、术前1天、术后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患肢肿胀程度。(3)肌力:按照Lovett分级法评定患者入院第1天、术前1天、术后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患肢肌力。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 入院第1天、术前1天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 1个月观察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 cm

2.2 两组患肢肿胀度分级例数比较 入院第1天、术前1天两组患肢肿胀度分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度分级例数术后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肢肌力比较 入院第1天、术前1天两组患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出院当天、出院后1月患肢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度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患肢肌力比较 例

3 讨 论

废用性骨骼肌肌萎缩对患者运动、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使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下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随着康复医学及康复理念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得到广泛重视,智能足踝肌力康训器对预防骨骼肌萎缩发挥重要的康复辅助作用,应用越来越普遍[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基础上应用智能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对足踝外伤患者进行训练,可使患肢肿胀度降低,肌力增强,从而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萎缩,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4]。

运动及功能训练、机械刺激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但在足踝损伤的情况下难以实施,而且常常受场所、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5]。目前医院及个人使用的康复训练器械大部分都是比较传统的结构,无电子化定量显示,不便于治疗师评价康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6]。本研究应用智能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能够向患者提供直观的、实时的反馈信息,同时配有手边的手控操作面板,集中电源开关、肌力控制开关、和指示灯,方便患者使用。我们在智能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研制出远程足踝肌力训练康复系统,此系统由用户终端、远程无线网络传输、医院信息中心组成,使得医生可以获得更多数据,对患者的恢复训练提供更多的指导性意见。

猜你喜欢
周径足踝患肢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