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年制中小学未来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8-08-29 09:34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年龄段分层体育课

高 凯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学校,天津 300450)

目前随着十二年制学校的增多,体育与健康作为中小学非常重视的一门学科,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越来越需要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因此,十二年制中小学应该思考并构建一套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体育课程体系,以适应此类中小学的使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十二年制中小学未来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以此为此类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提供指导与依据。

1 十二年制学校体育现状

1.1 十二年制学校数量多、优势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新学校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都是十二年制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更是这样。通过调查了解到,仅仅北京就有50多所十二年制学校。十二年制学校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地区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生可以从一年级至十二年级,相继完成小学至高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1.2 体育课程缺少系统性和多样性

众所周知,现在全国中小学对于学生体育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体育的现状并没有那么完美,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师资方面,许多学校目前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能教授的技能有限。在课时设置方面,1~4年级体育课每周设置为4节,5~9年级体育课每周3节,10~12年级体育课每周2节。由此可见,体育课时数量充足。由于教师少、教授技能有限,现在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每学期教师只是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只能闷头教课,无法对每学期课程内容在整个12年中处于什么地位进行预见和把控,处于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因此,十二年制学校的体育课程非常有必要跳出传统体系进行探索,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为今后此类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把控教学内容及授课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2 十二年制学校学生的年龄及身体发育特征

2.1 学生的年龄特征

十二年制学校有12个年级的学生,这也就意味着有从6~18周岁的13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又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了便于构建课程体系,这13个年龄段我们可以分为7个水平,具体如表1。

表1中的7个水平既减少了13个年龄段的复杂,又能很好地区分开不同年龄段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层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水平五和水平七只有一个年级,主要是考虑到九年级和十二年级面临中考和高考,在这一年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制定要与其他年级有所差异,必须要保证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意外受伤率低,能够安全、健康的参加中高考。

2.2 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

小学年龄期中的6~9岁属于儿童期,10~12岁属于青春期早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生长发育既有儿童期特点,又有青春期早期的特点,骨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学年龄儿童的各种骨正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儿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这时的儿童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因此,在锻炼时,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与成人相同的负荷,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

表112个年龄段的水平划分

初中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阶段,身体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是人的身高、体重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初中生的骨骼、肌肉发展较快,骨骼的骨化过程尚未完成。尽管他们个头很高,但显得有些瘦弱,耐力不足,因为他们的肌肉纵向生长,而横向发展不够。初中生的大脑增加不多,但脑的机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水平达到成人水平。所以,他们有能力学习较为复杂的课程。

高中生的身高增长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处于缓慢增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占体重的比例越来越大,力量也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体重增加也很明显。心率、肺活量等生理指标都接近成人,同时各项身体素质进入缓慢增长期。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有时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可能会暂时下降,动作不稳的,已经学会的动作过几天又不会了,但这是暂时的。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将完成多阶段的基础学习,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又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必须要区别对待。

3 十二年制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3.1 体育课程类别的构建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我们对学生的期待是各有所长,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并将其无限放大。因此,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需进行分类教授,让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喜欢的项目。打个比方,假如学校是一个饭店,那么教师们是厨师,学生就是顾客,我们需要做出多种多样的菜来供学生们去选择,只有这样,学校、教师和学生才会各有所得,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提供尽可能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如足篮排、乒羽网、武术、体操、健美操、瑜伽、舞蹈以及一些新兴项目。然后每学期让学生进行1次选择,选择学习哪一种项目,选择之后这一学期不能再进行更改。这样问题就来了,教师不够怎么办?学校的体育课怎么安排?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体能练习怎么去调整?某个项目选的学生少甚至没有学生选怎么办?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1)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同一层次的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全校体育教师同时去等待学生上体育课。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选择找各个项目的授课教师上课。当然,这样就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把教师招聘够,而且各位教师所能教授的项目还需互补。(2)对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体能课的调整问题,通过对北京十一学校、青岛中学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交流得知,可以将国家规定常规教学内容及体能练习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进行课程整合研发,将这些内容融合到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样既保证了常规内容及体能练习效果不受影响又能避免专项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3)开设课程之前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清楚学生的需求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配置。

3.2 体育课程层次的构建

由于12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层次太多,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我们将学生分成7个水平。同样,体育课分成的各类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分层,分成7个层次。同一个项目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各项内容都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又能使每个专项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能保证学校各类项目校队的梯队建设。当然,这对教师会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自己所教授的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课程的研发。

3.3 体育课程体系分层又分类的意义

整体来看,体育课程体系需要横向分类、纵向分层进行构建,如表2。表2中的横向为体育课程的类别,纵向为12个年级学生所分成的层次,空白格中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这样分层又分类的课程体系有很多的好处,主要是:(1)对学生区别对待,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找到一个自己适合的运动,并能系统地学习,真正能够学会某一个体育项目。(2)分层的教学课程内容符合各水平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针对性。(3)对未来学校各类项目校队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好处,便于进行校队的梯队建设。(3)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又都可以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课程体系,对外校考进的考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对于十二年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需要分层和分类进行构建,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12个年级的学生可以分成7个层次进行教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分类。

4.2 全校统一安排同一层次学生体育课同时上,学生每学期选择自己适合并喜欢的类别进行学习。

4.3 分类又分层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可以达到区别对待的效果,对校队的梯队建设具有很好的作用,每个学段的课程又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进行安排。

4.4 建议招聘的体育教师专项应具有互补性,以满足学校体育技能多样化的需求。4.5 建议体育教师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将常规教学内容及体能练习融入到专项的教学课程中。

表2 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表

猜你喜欢
年龄段分层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