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现状*
——基于广东省22所公共图书馆与3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

2018-08-30 07:55李锦兰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广东省广东

李锦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知识的载体,是反映某一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貌,是探求地方奥秘的指南针,是一部完整的地方百科全书。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区域性。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图书馆在收藏地方文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概况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地方的地方文献概貌。为了掌握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情况,笔者于2017年5-7月利用网络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1所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与36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对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现状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归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1所地级市公共图书馆与3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总数为143个。

1.1 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现状

1.1.1 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基本现状

表1 公共图书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汇总表

备注:表中数据库统计是笔者对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17所公共图书馆网站调研后整理而成。

通过调研可知,有5个图书馆的主页上无法找到其地方文献数据库,占22.72%。从表1可知,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共有92个,其中,省立中山图书馆有28个,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最多,分别有:《旧报新闻——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一书为底本的特色数据库;“报图览粤”多媒体数据库;广东百年图录、羊城寻旧、辛亥革命在广东、学人风采等4大类组成的地方文献图片数据库;大规模数字化的地志类文献综合数据库《中国数字方志库》;广东图书(七十年代后)、广东图书(五六十年代)、广东图书(新中国成立前)、孙中山文献、新中国成立前广东舆情图、家谱、广东作家签名本、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期刊、新中国成立前广东报纸、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报纸、广东音像资料、广东海南家谱联合目录、东南亚报刊、民国书目、东南亚及华侨资料、清代史料、新中国成立前广东期刊(题录)、广州文献书目提要(题录)、广东新方志(题录)、广东历史图片(图片)、广州历史图片(图片)、广东辛亥革命图片(图片)、民国期刊库、粤人文库等24个专题的特藏文献数据库;北京文汇图书数据库等地方文献数据库。其次是中山市中山图书馆有9个,分别有:诗情画意话菊花全文数据库、中山人物数据库、中山文史资料汇编、香山籍文化作品介绍、中山民国报纸数据库、中山地方报纸数据库、孙中山文献专题数据库、中山及周边方志族谱汇编、中山人著作数据库等。

1.1.2 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类型

92个数据库中,从内容来看:有关地方历史沿革的有25个占27.17%;地方出版物的有19个占20.65%;地方人物及其著述有18个占19.57%;民俗风情、专题资料与综合性地方文献各有7个分别占7.61%;族(家)谱有5个占5.43%;地方志有3个占3.26%;地方法规有1个占1.09%。从数据库的类型来看,全文数据库有63个占68.48%;目录(索引)有15个占16.3%;图片数据库有7个占7.61%;多媒体数据库有6个占6.52%;音像资料1个占1.09%。

1.1.3 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特点

广东省级图书馆及地级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从数据库类型来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地方历史沿革、地方人物及其著述、地方出版物、地方法规、民俗风情、专题资料、族(家)谱、地方志、综合性等9个专题。其中地方历史沿革、地方出版物与地方人物及其著述位居前三位。数据库主要有全文型、目录(索引)型、图片型、多媒体与音像资料等5种类型,其中全文数据库最多,其次是目录(索引)与图片型。②从数据库浏览检索方式来看,全部数据库都提供分类浏览,提供简单检索有52个占56.52%,高级检索有27个占29.35%。③从数据库访问方式来看,凭证访问的有31个占33.7%,互联网访问的有41个占44.57%,馆内访问的有4个占4.35%,互联网无法访问的16个占17.39%。④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从地方文献数据库整体规划来看,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且有重复建设的现象,如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中山市中山图书馆都有孙中山专题文献。

1.2 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现状

1.2.1 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基本现状

表2 高校图书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汇总表

备注:表中数据库统计是笔者对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2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后整理而成。

通过调研可知,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有206个,其中地方文献数据库有51个,占自建特色数据库的24.7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两所图书馆主页无法在互联网上访问,故此次统计没有计入其中,高校图书馆总数也按34所来计算。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等6所图书馆占17.65%,在其主页上找不到地方文献数据库。主页上有地方文献数据库,但是互联网上无法访问的有:仲凯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肇庆学院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最多,共有13个,其中,已建成的就有9个,分别是:桥批数据库、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数据库、潮学电子图书、潮学论文库、潮汕音像数据库、潮汕图片库、潮汕报纸网上资源全文库、潮汕地方志等。还有4个数据库正在建设中。分别是:潮汕民俗数据库、潮汕歌册数据库、潮汕民间契约文书、口述资料库等。其次是嘉应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有6个,分别是:客家民俗资源库、客属地区剪报库、嘉应学院客家旅游资源库、客家专题剪报目录库、客家故事库、客家专题目录库等。

1.2.2 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类型

51个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中,从数据库的内容来看:专题资料有15个占29.41%;地方人物及其著述有11个占21.57%;历史沿革有9个占17.65%;综合性地方文献有6个占11.76%;地方出版物4个占7.84%;民俗风情(旅游)有3个占5.89%;地方法规、地方志、企业名录各有1个分别占1.96%。从数据库类型来看:全文数据库有41个占80.39%;书目(题录、索引)数据库有5个占9.8%;图片库3个占5.88%;多媒体、音像资料库各有1个分别占1.96%。

1.2.3 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特点

广东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①从数据库类型来看,无论是数据库内容还是类型都与公共图书馆基本相同,只是数据库涉及内容中少了“族(家)谱”,多了“企业名录”,且位于前三位的是专题资料、地方人物及其著述、历史沿革。数据库类型中全文数据库最多占80.39%,比公共馆多了11.91个百分点,其次是书目(题录、索引)数据库占9.8%。②从数据库访问方式来看,51个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只有25个数据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占49.01%,其余数据库只能在校园网内或凭证件进行VPN访问。③从数据库浏览方式来看,根据25个可在互联网上访问的数据库调查情况来看,所有地方文献数据库均提供分类浏览查询及简单检索,有9个数据库提供高级检索占36%,1个数据库提供跨库检索占4%。

1.3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比较

从整体上来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要比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多,且数据库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内容较多的有:历史沿革、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及其著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涉及内容较多的有专题资料、地方人物及其著述、历史沿革。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具有4.18个地方文献数据库,而高校图书馆平均每馆只有1.5个地方文献数据库。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要比高校图书馆高。地方政府往往把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地方文献收集单位,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数据库的访问方式来看,高校图书馆高于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4.44个百分点。从浏览方式来看,高校图书馆的浏览检索人性化程度高于公共图书馆。此外,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

2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广东位于祖国的南方,是改革开放的先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广东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文献,正是这些特色鲜明的地方文献孕育了广东“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广东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挖掘并建成数据库,无论是对广东精神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广东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从此次的网络调查结果来看,有22.72%公共图书馆与17.65%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从整体上来看,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各馆的足够重视。此外,有的图书馆主页上有地方文献栏目,但是打开后没有任何内容;而有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打开后,只是有简单的文字叙述,无实质性内容;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还正在建设中。

2.2 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从网络调研结果可知,目前,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主要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是各馆自发组织进行的,馆与馆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更谈不上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由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发挥各地的地域优势,其数据库的广泛性与系统性还有待加强。

2.3 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从网络调研结果可知,图书馆主页上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名就很不规范,具体情况见表3、表4。各馆收集地方文献的范围,对地方文献的分类、编目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这种状况不利于将全省地方文献数据库整合成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笔者认为,图书馆主页上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名就用“地方文献数据库”比较直观,便于读者检索与利用。

表3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类名汇总表

备注:表中数据是笔者对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17所公共图书馆网站调研后,将内容相近者进行汇总而成。

表4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类名汇总表

备注:表中数据是笔者对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2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后,将内容相近者进行汇总而成。

3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策略

3.1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

地方文献分布范围很广,集中在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收集地方文献有很大的难度。为了收集某一地方文献,图书馆应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不仅应制定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而且应以政府的名义,将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下发到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制度上保证地方文献收集的全面性与广泛性。如汕头市政府于1994年4月,由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对潮汕文献的征集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和具体部署[1];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烟台市征集地方文献的规定〉的通知》[2]。以上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由于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征集工作做得比较顺利,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事实证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2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基金

各图书馆应在资金方面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建库经费。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文献建设的经费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下拨,待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即可连接在互联网上。如汕头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4月“潮汕文献数据库”获得CALIS“十五”专题特色库立项;2009年“潮汕地方文献资源网的共建共享研究”获得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立项;2010年“桥批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桥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研究课题”获得CADAL二期工程立项;2012年“汕头埠老街市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得文化部立项[3]。随着获批项目的完成与验收,汕头大学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成为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排头兵。汕头市图书馆的“潮汕美食多媒体数据库”“潮汕文献多媒体数据库”“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均获得文化部的立项[4]。以上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均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资助,使得汕头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在地级市图书馆中仅次于中山市图书馆。

3.3 建立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标准,规范全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缺乏全省的统一标准规范。地方文献分布广泛,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单位众多,为了做好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共建共享工作,必须制定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标准规范。包括广东地方文献收录原则,明确广东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著录规则等,同时应对“地方人物”及其“著述”等概念作明确规定。如福建省图书馆于2004年开始编制地方文献责任者名称规范数据库[5],该规范为福建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提供了依据,使得该省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步入标准规范的行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于2010年6月正式发布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范(试行)》,实践证明该《规范》的导向效果迅速而显著,几乎所有的馆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观[6]。

3.4 建立专门地方文献工作部门,加强地方文献建设工作

要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就必须有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部门,据笔者网络调研,22所公共图书馆主页中有8所图书馆找不到机构设置,故无法知晓其地方文献工作部门的设置情况,本次统计只按14所计算。公共图书馆中设有“特藏部”的有6所(占42.86%),设有“地方文献部”的有4所(占28.57%),地方文献工作由“信息咨询部”来承担的有1所(占7.14%)。没有设置有关地方文献相关工作部门的有3所(占21.43%)。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中,有2所图书馆主页打不开,1所图书馆主页机构设置打不开,本次统计按33所来计算。其中,没有设置有关地方文献工作部门的有20所(占60.61%),设有地方文献相关职能部门的有13所(占39.39%),具体设置情况见表5。

表5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设置情况汇总表

续表

备注:表中数据是笔者对高校图书馆主页有机构设置的33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后,将相近部门进行汇总而成。

从调查数据可知,目前图书馆机构设置中对地方文献的工作重视不够,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中,超过一半的图书馆没有设置地方文献的相关职能部门。而地方文献工作较好的图书馆均设有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部门,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成立了广州文献资源中心,专门收集广州地方文献。2001年深圳图书馆不仅设立特区文献中心,而且还成立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工作委员会[7]。1992年8月汕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汕头市潮汕文献委员会[4],负责潮汕文献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3.5 建立广东地方文献协作网站,实现广东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

广东省文化厅与教育厅应联手做好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分层次、分步骤地组织各地做好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机构做好广东地方文献协作网,将各馆建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统一挂接在广东地方文献协作网上。编制广东省地方文献数据库目录索引,全面反映广东省地方文献征集及数据库建设情况,掌握广东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规划。如贵州省遵义市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纵横联合,一方面建立遵义地区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史志办及区域内的文史资料部门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又在确定遵义地方文献的主题上,让所有参与单位或部门联合开发[8],这是加强地方文献协作,实现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文献数据库是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合作,有重点地进行分期分批建设,侧重支持特色鲜明、资源优势明显的项目建设[9]。浙江省联合开发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成功做法为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再一次用事实证明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走共建共享道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得到地方政府与图书馆的足够重视,其建设仍是图书馆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共建共享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广东地方文献建设对图书馆传承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真正体现广东文化高地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广东省广东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