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恩怨情仇观探析

2018-09-03 08:37金振宇
锋绘 2018年2期
关键词:史记

金振宇

摘要:《史记》所迸发出的惊世创造力,体现在人物的细腻塑造之上。在司马迁所记述的这部完整的历史宏图当中,每位历史人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占据在特殊的历史地位上,为时代而发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光彩熠熠,闪耀夺目。通过仔细的品读之后,发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围绕着秦王周围活动着许多重要的人物,他们在感情上存在的恩怨纠葛,也就直接反映在社会化的行动之中。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既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源动力,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有时甚至会改变社会历史的走向,只有敏锐的把握住历史的潮流方向,顺势借力,才会屹立时代的巅峰。围绕在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让这幅历史画卷更加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恩怨情仇

司马迁作为史学家,又是文学家。在他的笔下记录着帝王将相亦有下层百姓。多种角色的人共同混杂在一起,却丝毫不显得凌乱,“并且刻画的栩栩如生。”同时在传记文学领域也别开生面,不断地继承、创新代代传递。

1 秦灭六国与残酷暴政开启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赢政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代立为王,开始了六国的征战。拿下颖川郡,是他的初次胜利,是在十七年的时候。这样的胜利带很大的激励作用,激发战斗的欲望。可想而知,攻破赵国的防卫,迫使赵公子换位,自是水到渠成之事。二十五年之时,是军事行动最为密集的时期。攻辽东,得燕王。攻代王,虏获代王嘉。会稽郡的设立,算是为这一年的攻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十六年得齐王建。到此时,韩、赵、魏、荆、燕、齐“六国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1.1 由分裂走向统一

原本各个诸侯国只是表面的诚服,暗地里互相的联盟企图增大力量,谋取最终的胜利。正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所言:“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之伦”阐述的非常清楚。商鞅变法,是秦强大的利器。发生在秦孝公当政时期。这是在秦襄公到始皇发展周期中最具转折意义的事件。变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使得秦国性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极端军事化训练,军队战斗力是六国无法比拟的。变法也带来经济的发展,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变法更加强化的是战斗力,而对于战斗的物资准备,倾向于在战败国获取。这也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战备物资的短缺就会造成军队战斗力的迅速下滑。好在秦国军队锐不可当,很多小的国家、郡县不战而胜。为军队的物资短缺问题填补短板。正是靠着这样强大的军事优势,士兵们奋力拼杀,才有的秦国秋风扫落叶般的军事战绩。《秦始皇本纪》开篇记述到:“当是之时,秦地以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荧阳,灭二周,置三川郡。”秦统一以后,“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范围之广,达于当时的全国之境。而作为个体的“人”意志的变化,又表现在人际间的“恩怨情仇”的感情变化之中,这也正好突出“人”的社会历史主体作用。

1.2 “以力取胜”与“以智治国”

马克思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司马迁在《史记》的书写中,以客观的角度给予了历史性地评价。在总体上看,司马迁是认同统一事业的完成,在秦王下令议论帝号时,司马迁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冯劫与李斯等人之口,“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候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就是對统一大业的完成的充分的肯定。问题的产生于如何治理庞大的国家以及皇帝的权利的使用之上。回顾周天子时的统治模式。血缘纽带力胜过了军事战斗力。周成王正是借助血缘的纽带力,维持天子的无上权利,控制国家机器的运行。亲属会得到封侯、等级、世袭等特权,在形式上保证政权的稳定性。但是,当社会发展,经济容量扩大,军事实力提高。人们所需要的物质需求与所得到的物质分配产生矛盾时,资源争夺,权利斗争瞬间升级。这并不利于原有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但这恰恰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新鲜血液。在秦廷的激烈的商议下,最终决定实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李斯认为“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更足以制”。虽然对于郡县制,在朝堂上还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说还有可以不断优化的方法,但是,秦王已经决定实行郡县制,从此时,李斯也就开始慢慢向着权利的核心靠拢成为秦王身边的红人。权利欲望的膨胀,就会产生专权。既使并非是权利的控制者,但也会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满足个人私欲的目的。如何治理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引发的利益集团的斗争。暗自埋下反叛的种子,这也是王权更迭的前奏。

2 结语

恩怨情仇隐藏在历史的背后,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暗线,揭开社会历史发展的面纱,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犹如地下暗河时刻涌动着,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本文就是试探着从其中的经典篇目《史记·项羽本纪》出发,探知在尘封的历史大事件背后,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对社会进程的发展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司马迁所记述的历史是一部完整的写人的历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且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东润.史记考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幻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