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2018-09-03 08:37林羲
锋绘 2018年2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林羲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问题,笔者主要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上市公司具有相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涉及较多利益团体的特点,但近年来上市公司频频暴露出公司舞弊事件,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监督和管理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着工作缺乏独立性、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间题,如何设立科学、合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已成为实践提出的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缺少完整的独立性。虽然2003年审计署实施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了上市公司要在企业内部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隶属于审计委员会。我国的《公司法》中对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构成有明确规定,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但是在实施进程中,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单位,审计委员会并沒有明确的界定。这就对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委员会构成层次过于单一,大多由企业内部管理层或大股东把持,人员之间没有相互制约关系。所以,审计委员会虽然已经在上市公司开展起来,但是多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2 内部审计的设置不够合理

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体制的现状看,由于不同企业借鉴国外经验的水平差异,内部审计的领导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受到侵害。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本公司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与企业存在息息相关的经济利益关系,导致了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上依附于企业领导,难以保证其提供意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内部审计的报告层次受到限制。隶属于总经理的内部审计向总经理报告,执行审计过程中所关注的内容依据管理层的要求,从而将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局限于管理层次。在当今强调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的趋势下,这样的领导模式势必会限制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

1.3 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不尽人意,以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根本无法解决大多数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问题。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历史不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处理复杂审计问题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1)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2)缺乏应有职业道德品质,不能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3)内部审计行为不规范,理念、技术陈旧,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影响着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着内部审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因此,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立高效的审计团体是迫切的。

2 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2.1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提高权威性

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进行机构设置,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必须加快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形式的改革进度。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内部审计所要协助的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的成员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的,其宗旨、权力和责任的说明(章程)是“由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得到董事会认可的”。最后,这种模式有利于保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领导,其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坚实的保障。作为行政内容,因为同时在总经理领导下,内部审计的日常事务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为总经理做好内部管理咨询、评价和建议,更好地全面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2.2 提高认识,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从属与依附的关系,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于领导的阻力难于依法办事,难以客观、真实地对单位内部经营成果及各项经济指标、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审计,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改革现行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完善当前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对内审人员实行由国家审计机关“统管”、由单位“自聘”的建议来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监督。从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将对内审工作的态度、支持力度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内部审计独立奠定基础;二是成立内部审计协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内部审计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法律效能,既能适应政府对内审管理需求,又能满足单位管理要求的内审管理模式,从而为政府与单位之间起好桥梁作用,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献计献策;三是推行内部审计委派制。内部审计的委派制可以摆脱审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依法办事,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实行内部审计委派制,可以把审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有利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2.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延伸,审计风险的加剧,要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不能单纯地依靠外部招聘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而是要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素质,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传统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收支审计技术,还必须增加统计、经济、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新的审计领域要求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来改进目前审计方法。例如,利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计划;多渠道的采集包括财经法规、市场信息、行业资料、国内外其他有关资料等各种与审计有关的信息作为内部审计评价的依据,开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内部审计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才能为不同层次、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因此,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多元化的背景,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通过业务水平、专业技术和年龄结构三个方面严把质量关,从而达到优化人员结构的目的。应该逐步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增加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非会计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小组开展多种类型的内部审计,避免会计、财务人员一统天下的局面。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趋势,外部环境和经营管理的不断变化,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就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的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借鉴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内部审计思想[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张洪.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及完善[J],科技资讯,2015,(02).

[3]崔达.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