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收费制度研究

2018-09-03 08:37卢凡曾小杰徐莉
锋绘 2018年2期

卢凡 曾小杰 徐莉

摘要:首先找出影响社会总成本的六项指标,利用LCA框架建立我国垃圾社会总成本分析模型。并对填理、焚烧、堆肥这三种我国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分别建立垃圾社会总成本模型,得到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下的垃圾处理总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将其他垃圾分为可焚烧垃圾与非可焚烧垃圾,进而分别就厨余垃圾、可焚烧垃圾、不可焚烧垃圾按照堆肥、焚烧、填理所需生活垃圾处理总成本的比例来进行收费,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得在垃圾分类收费制度下的最小垃圾生产量。结果表明,此收费制度可有效地减小55%的垃圾生产量。

关键词:垃圾处理总成本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垃圾分类收费制度;减量化

1 引言

2017年9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国多个省份开展了环境督察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开始了一个全新阶段。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已经被垃圾所包围,生活垃圾产出量剧增,导致其相关处理能力供不应求,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因此通过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来改善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垃圾社会总成本分析模型

基于废弃物管理的LCA框架,建立垃圾处理方式社会总成本模型。公式为:系统总成本一各项环节成本之和。本文将垃圾社会总成本抽象为六大环节:用地需求成本、源头分类成本、运输成本、设施建设成本、二噁英排放健康损失、处理成本。六大环节的成本累加即为社会总成本:

其中,x1为用地需求成本、x2为源头分类成本、x3为运输成本、x4为设施建设成本、x5为二噁英排放健康损失、x6为处理成本。

我国目前有三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分别为填埋、焚烧、堆肥。本文就三种方式分别建立在每一方式下的生活垃圾处理所需总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垃圾的社会总成本按比例构建垃圾收费制度模型。

3 垃圾分类收费制度

我国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将其他垃圾分为可焚烧垃圾与不可焚烧垃圾。由不同类型垃圾社会成本模型可知,填埋成本、焚烧成本、堆肥成本之比为0.24:0.5:0.26.因此本文对于厨余垃圾的收费为每吨0.26t,可焚烧垃圾收费为每吨0.5t,不可焚烧垃圾收费为每吨0.26t,由此建立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minA=A1+A2+A3

其中,A1为人们的出于垃圾生产量,A2为人们所生产的可焚烧垃圾,A3为人们所产生的其他垃圾的产量。M为人们可承受得垃圾费用,N为人们所在乎的垃圾费用。本文为了求得不同收费制度下人们生活垃圾的最小产量,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由于想居民所征收的垃圾总费用不能超过居民所能承受的价格,若超出此价格,本文考虑到会出现据缴费、不配合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同样,若收费过低,人们便不会把收费放在心上,依然随意扔垃圾。因此本文考虑到每一项的总收费都要大于居民所在乎的垃圾费用。另外,当价格增大到一定的高度,垃圾依然会产生,考虑到人们产生的必要垃圾不会依照收费价格而变化,也就是说,垃圾的产量有一个下限。此处本文假设2017年的各类垃圾产量不小于前一年的垃圾产量。以此作为垃圾产量的下限。

此模型主要满足三个条件:

(1)垃圾总收费不会超过居民可承受垃圾费用。

(2)分类的每一项垃圾收费不会小于居民所在乎的收费。

(3)分类的每一类垃圾产量都有一个下限

在此条件下,便可求出在不同收费情况下生活垃圾的最小产量,由此与未实行收费制度下的垃圾产量作对比,得出收费制度下对垃圾产量的影响。

4 结过分析

根据所建模型本文求出了在不同收费情况下居民垃圾的最小产量,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t增加时,垃圾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里本文取t=100作为一个相对合理的值得出的生活垃圾生产量为255.74万吨,而原产量为575万吨,减量效果明显。

此时每类垃圾收费情况如下:

5 结论

我国目前主要的三种垃圾处理方式中,焚烧的社会成本最高,填埋的社会成本最低。根据社会成本来设定垃圾分类收费标准能有效地减少垃圾生产量。因此,该模型下的垃圾分类收费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外由于可回收垃圾具有回收价值并且可以用三种垃圾处理方式处理,而有害垃圾随意丢弃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填埋也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最好的方式是將有害垃圾回收起来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来循环利用。因此本文还可考虑对此两种方式采用负收费制度,具体收费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银昭,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的社会总成本评估[J].山西农经,2017,(06):54-56.

[2]王临清,李袅鸣,朱法华,宋国君,孙月阳,赵畅,刘帅,王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方法与应用——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8):17-27.

[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37(02):106-109.

[4]高志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分类收费制度[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2013:4.

[5]韩树丽,杨天华,李润东,可欣,魏砾宏,垃圾处理方式对温室气体减排作用影响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1,29(01):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