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的叙事文本解读

2018-09-04 01:54朱燕红
锋绘 2018年3期
关键词:牧羊人植树叙述者

朱燕红

摘要:《植树的牧羊人》是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将从作者文本虚构的叙述者以及叙述对象入手,对《植树的4牧羊人》进行具体探讨,体味本文中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小说;文本解读;叙述

1953年美国一本杂志发出约稿,题为“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于是让·乔诺于写下了《植树的男人》。纪实的笔法让编辑阅后以为确有其人,震撼不已,于是依照文中地址寻其人未果,才知这是一篇虚构的小说,于是退回了让·乔诺的稿子。但第二年,这个虚构的故事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轰动一时,后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传至世界各国。由此可知,故事的虚构不会影响信念的存在和精神的真实。

作为一部小说,在对《植树的牧羊人》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叙述与虚构的作用。本文将从作者文本虚构的叙述者以及叙述对象入手,对《植树的牧羊人》进行具体探讨,慢慢挖掘,小说其间的种种深意。

1 借“我”之口

进行小说解读时,首先要关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因为作者正是借叙述者之口来讲述故事的。选择不同的叙述者关系到我们从故事叙述中能看到什么以及如何去看,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及人物的态度看法。

《植树的牧羊人》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展开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受限制的视角,通过局外人“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想,“我”所感所悟来讲述这位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

首先,文中的“我”其实只是个短暂逗留的旅人,却在因缘际会下见证了这片荒原的蜕变。文章详写了三次“我”去看望牧羊人的场景。“我”是这片高原变化的一个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这使得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其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更大。另外,“我”并非与牧羊人朝夕相处,以“我”之口来叙述,使得读者所接收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一片荒原的沧海桑田巨变的背后蕴含着牧羊人多少的艰辛与心血,“我”没有一一叙述,但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选择“我”这一受限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也为牧羊人这个形象更添无尽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再者,“我”是一位参与过战争的人,从“我”的身上已然可见让·乔诺的影子,这让作者和文本人物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即作者将自己的部分人生经历投射到作品人物上。让·乔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家乡周边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是一名步兵,战争结束后,他成為了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所以从“我”这个人物身上是可以体会到作者隐性的反战态度的。

2 述“他”之力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在解读小说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中心人物的选择。作者在对牧羊人这一中心人物的塑造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我们通过三个关键词来还原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平静”,守住得平静。“我”在与牧羊人的初次见面时,对“他”的评价就是:不太爱说话、自信、平和。因为一直独自生活,所以话语也就被这片荒原蒸发,他习惯了语言的省略,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做。”文中有很多“我”在与“他”相处时,对其沈默静然性格的一再赞美——他“安静”、“忠厚”、“不张扬”、“认真”、“仔细”。

关键词——“孤独”,耐得住孤独。没有什么事能打扰他的生活,儿子和妻子的早逝,让牧羊人只能与羊群为伴,独自一人日出日落,年年岁岁。“他”说,这地方没有树就不会生命,所以他决定动手种树。人类史上的灾难——世界大战,都没有影响到老人在这片荒芜的孤独坚守。

关键词——“坚毅”,留得住坚毅。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但在大量的细节捕捉中,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勤恳、真实地活着,几十年如一日。他以坚毅之心获得上帝般的创造力量,积年累月的实践中,他发现羊吃树苗,就改养了蜜蜂;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在那里种白桦树,任凭年岁的车轮如何辗滚,也永远击不破坚毅的门。

3 响万人之“钟”

如果说作者设定了以“我”为叙述者,创造了一位平静、孤独、坚毅的“他”,并合理虚构出了一系列情节和有关细节,那么最终它欲以何为呢?。

最初阿尔卑斯山脉上的人们只为追逐利益,最终导致村庄的荒芜与废弃。这是社会生态的崩坏而引起自然生态的失衡,而当自然生态了崩溃后,人们的精神生态也就随之凋零。与此对应,最后当老人让这片荒原成为一片生机沃土时,一切也随之改变。鲁枢元教授在《生态文艺学》中提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三者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人类,是联结三者的关键所在。牧羊人与自然关系中,他不是掠夺者,而是修葺者、给予者。他的救赎指向的其实是人类的精神世界。

作者借助牧羊人发声,也是敲响了人类的警钟。上帝总是给予坚毅者以回报,人类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应该被用来创造美好。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借“我”之口,述“他”之力,以响万人之“钟”。在对文章进行解读时,我们通过分析作者对叙述者以及中心人物的选择,来进一步推动文章的理解。通向文学彼岸需要搭建一座连接读者与作者的理性之桥,一篇好的小说必然拥有它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哪怕日转星移,信念存在,精神永远不败。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牧羊人植树叙述者
植树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植树真快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植树鸟的来信
牧羊人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