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与回归: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

2018-09-08 10:45
中小学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品行光荣劳动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对于人类而言,劳动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本身。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都信奉着“工作美丽”“劳动光荣”的信条,并在生产和生活中维护之,力行之。可以不夸张地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人们都把劳动视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与此对应,劳动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品行塑造和习惯养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劳动”也因此与“爱学习”一样,成为当时学校的流行风尚和“好孩子”的重要标签。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形式的演变,劳动被逐渐异化和“沦落”,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也不复有其崇高的含义,变得边缘化和形式化。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责任感的淡薄甚或丧失,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品行失格问题。

为此,在核心素养培育渐成教育主流的今天,教育界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认识劳动在教育中的意义,构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回归,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其中,我们既看到理论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也看到了一线教师对于呼唤劳动教育回归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让我们对新旧形势下的勞动教育有了更全景的了解和更深度的解读,也让我们对当下的劳动教育有了新的愿景和期待。

为了展示近年来劳动教育的探索成果,为劳动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回归推波助澜,在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三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策划了本期专题,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品行光荣劳动
劳动最光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品行障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劳动”最光荣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校外教育在我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不耻下问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