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体校举重队运动员损伤因素调查与分析

2018-09-10 11:45朱猛王子刚曹伟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进行搜索

朱猛 王子刚 曹伟

摘要: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队在校的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举重队队员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整理,结果显示,男队的损伤率78.3%要大于女队的68.8%;在所有的损伤部位里,膝关节的损伤率最高,为34.5%;损伤类型里肌肉拉伤的占比最大,为70.0%;在年龄段[13,16)中损伤率最高,为48.7%;训练年限在4年以下的损伤人数大于4年以上的。结论:造成深圳市体校举重队损伤的29人的原因有异常動作模式、热身不全面等两大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以上几点因素需要重视。

关键词:举重;运动损伤;体校

一、研究对象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队在校39名队员,个别去省队集训。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队在校学生进行发放填写,共发放40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无效问卷1份,回收率为97.5%。

(二)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库,以青少年、损伤、分析、举重等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可用材料与素材,为论文的撰写做铺垫。

(三)访谈法

根据论文撰写的目的,对举重队男女队教练员和体能教练进行了访问,身体素质差、动作不规范、状态不佳、搜集相关信息。

(四)观察法

不定时的在训练时间去观察队员的训练,拍摄视频、照片来进行动作分析(如图1)。

(五)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得出数据通过office来进行整理与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性别与损伤率。本文通过对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举重队在校39名队员的调查,其中男队员23人,女队员16人,发现有29人有过损伤,损伤率为74.4%,男队损伤率为78.3%,女队损伤率为68.8%。说明男队的损伤率高于女队的损失率。

2.损伤部位与损伤率。膝关节的损伤率最高,为34.5%;其次是肩关节和腕关节,损伤率为24.1%;肘关节损伤率为20.7%;脊柱损伤率为17.2%;髋关节损伤率13.8%;踝关节损伤率3.4%。由此可见,下肢膝关节损伤率最高,上肢肩、肘、腕关节损伤率都较高。

3.损伤类型与百分比。在所有损失中,损伤类型最多的是肌肉拉伤,肌肉拉伤的占70.0%;其次是韧带损伤,有11人,占37.9%;创伤的4人,占13.8%;骨折的1人,占3.4%。因此,肌肉拉伤是损伤队员里占的最多的。

4.年龄段与损伤率。在(13,16)年龄段损伤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48.7%;(16, 18)的有8人,占20.5%;(6, 10)和(10, 13)各1人,分别占2.5%。由此得出,年龄在13岁以上的损伤率要高些。

5.训练年限与损伤率。训练年限为0-2年的损伤人数14人,损伤率35.9%;年限3-4年的损伤人数12人,损伤率30.8%。根据研究得出,训练年限和损伤率呈反比,训练时间大于4年的损伤率要远远低于训练时间小于4年的。

6.其他。男队的一周训练的次数在13-15次,女队一周的训练在10-12次。由统计得出男队的损伤率大于女队的损伤率。

(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的29名受伤队员以及对教练的访谈,受伤的原因有热身不充分、技术不熟练、体能差、旧伤、疲劳、场地和装备不合适、状态不佳等。

1.热身不充分。通过对队员的访谈,午休刚刚睡醒,浑身无力,不在状态;通过对教练员的访问,缺乏动态热身,以传统静态牵拉为主,机体未达到预热即进入动作模式阶段,但对于深层肌肉和关节稳定性的热身做的少。

2.异常动作模式。在训练时间4年以下的损伤较多,在刚接触的前几年技术不成熟,熟练度不够是造成损伤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体能差。对于举重运动员,柔韧、协调、力量要求很高,每天需要大量的练习,对于教练员的访问中得出,柔韧协调差,是造成损伤的因素之一。

4.旧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常常发生有了伤不敢和教练说,坚持训练,时间久了,小伤变大伤,变成旧伤,每次不好彻底就继续恢复训练,反反复复,持续损伤。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热身不充分导致损伤的占20.7%。运动员在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的前提下,就进入专项训练,机体没有被充分调动,肌肉伸缩能力欠佳,动作不协调,很容易受伤。

2.动作模式异常导致损伤的占70.0%。错误的技术动作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带来损伤,但错误的生物力线,关节和肌肉处在不正确的位置,每天不断的重复相同的错误动作,损伤必定出现。

3.状态不佳、体能差的分别占10.3%。在对队员的访问中得出,由于午休后训练,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身体不亢奋,此时易导致状态不佳,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对于举重运动来说,绝对力量、柔韧、协调是重中之重,任何一项落后都会导致动作做不出来,继而发生损伤。

(二)建议

1.热身要全面。传统的热身方法是直接进行小重量的专项训练,而更加全面的热身需要在这之前加入核心稳定性与关节灵活性的激活。教练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强对队员热身的监控。

2.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是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队员在进行训练时要先学好动作,不要急着上重量和过早的进行专项练习。一旦错误的模式形成,不仅纠正起来困难,还会发生运动损伤。

3.对个别队员加强体能训练。举重运动员对柔韧、关节活动度、协调性要求极高,对于个别跟不上的队员,可以单独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待跟上整体训练要求再回归正常训练。

4.劳逸结合。疲劳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在疲劳状态下,注意力会不集中,不能正确完成一个技术动作,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应该进行拉伸等整理活动,然后再离开训练场。

参考文献:

[1]姜卫芬,金宗强,赵培军,黄德涵.功能性训练在男性肥胖大学生姿势性驼背矫正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4(24):45-47.

[2]姚植明.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与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2-13.

[3]谈奇,张量,杨雪维.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01):36-38.

[4]陈环.浅析举重运动损伤及预防策略[J].科技展望,2015,25(36):217-218.

(作者单位:朱猛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王子刚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曹伟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

(通讯作者:曹伟)

猜你喜欢
进行搜索
疫情后“都市田园”需求暴增
短视频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生产力再升级:Office 2021与Microsoft 365深度解析
刘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研究
利用新功能,提升谷歌浏览器的使用效率
百丽藏“龙”卧“虎”
吸猫成瘾,养猫“致贫”?年轻人催热“猫咪经济”
物候历法
请来“快手”本地文件快速搜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