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比较分析及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启示

2018-09-10 21:56肖晓哲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辅导员

肖晓哲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在国外与高校辅导员岗位类似的职业称为学生事务工作者,主要负责高校学术以外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国外的学生事务职业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世纪时代,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适合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职业化程度较高。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差异,了解国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为寻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外高校;学生事务;辅导员;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16-03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are the organizers and executors of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y are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tutors in their healthy growth. Foreign College counselor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ffairs except the academic ones. In the middle age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ofession dealing with student affairs appeared. With long-term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 has been formed a perfect moder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ism. In this article, it is compar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In order to seek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ascend.

Key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student affairs; instructors; vocational skills

一、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

国外高校和辅导员相类似的职业叫“counselor”,意为咨询者或指导者,从事该项职业的人员为学生事务工作者,主要负责除高校学术之外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国外的学生事务管理都各具特色,如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经历20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父母替代者,到学生服务工作再进入了现在的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高度专业化、职业化时代;英国实行的城市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合一的导师制,为入校学生分配导师,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和服务指导;德国的学生事务特点是高度社会化,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事务外包给校外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引。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萌芽于1952年教育部指示在高等学院试行政治工作设立辅导员处,其主要职责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该时期的学生事务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具有政治统帅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学生工作转变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纪律观念相对薄弱,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于是高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出现了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分离的“两课”专任教师,从事高校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也即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作内容繁琐趋向行政化。

二、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務管理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国外高校的共识,在组织结构上区别于学术事务独立存在,并在学校高级行政领导中设置学生负责人,学生负责人直接监督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处理各种学生事务,国外的学生事务机构分工明细呈现高度的专业化,机构只设置在校一级直接对学生事务进行分工合作,在院系一级不设置学生事务管理机构,也即是条状管理的模式,这点区别于我国的学校和院系都设置学生工作管理机构对学生事务进行条块管理的模式,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架构的教育行政导向明显,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高校再具体到院系都设置了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制度并下达行政命令来指导学生工作的开展。

三、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比较分析

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理念差异较大,其根源在于文化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差异,国外受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通常被视为公民和独立的个体对待,在学生事务和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国内高校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被视为教育和管理对象,在学生工作中多强调行为的规范、思想品德的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不强,学生的学校管理参与度较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方面开始出现趋同性,如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的理念从最初的学生代理监护人的父母替代制到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学生事务工作重点的理念模式和我国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要求辅导员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都是以人的整体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四、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比较分析

十九世纪末,国外高校逐渐向研究型大学发展,部分教师开始脱离教学管理而投入科研工作,高校的事务管理开始分化为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两个部分,国外的学生事务从二十世纪初期就开始了专业化的建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学生事务管理在高等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较高,从事学生事务的人员也具备很高的学历和专业水平素养。我国的专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是高校辅导员,从1951年开始在我国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辅导员的专职专业化的进程,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辅导员的建设工作,连续出台了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但由于辅导员的专业化进程积累经验不足,上位的相关法规制度尚未健全,辅导员的工作趋于行政化、繁琐化,在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和国外高校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

五、国外学生事务工作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彼此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学生事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均衡发展的大学生。21世纪初期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需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对辅导员提出了专业化的职业要求,在心理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领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辅导员整体职业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和国外发达高校的学生事务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理念的转变和实际情况冲突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特点和规律性的,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正确指引和辅导,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共识,但受以往工作模式和实际情况的制约,辅导员还没能完全地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到服务者和教育者。国内高校根据学生人数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导员,辅导员对自己分管的学生承担着行政管理责任和教育培养义务,对自己所分管的学生所需要进行的心理咨询、行为指导、就业指导以及行政事务等等工作都需要分管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分饰多个角色,工作边际模糊杂乱,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工作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辅导员产生工作倦怠心理,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需要从工作环境的改善优化及工作理念的转变着手。

(一)以精细规范化原则优化高校辅导员外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毛入学率的提升,学校事务日益增多,呈现分工越来越细化和责任越来越明确的趋势,也有学者对学生工作提出以目标任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建议,精细化管理来源于企业,它具有规范化的岗位操作标准、服务质量精细、重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等内在特质。要有效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社会认同度,更好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进行规范化和精细化,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准确定位,明确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只有进一步规范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避免辅导员职责不清、期待过高、压力过大等问题,才能有效地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二)职业化原则下找准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党和国家都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归属为“思想引导”工作者,即在工作中通过各种契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引领,培育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但在日常工作中,绝大部分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纯粹的行政事务型人员,对于学生也多充当管理者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弱化。辅导员必须突破工作思维和理念的限制,树立以学生整体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在对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活动、党团建设、课堂教育等环节中做好思想引领者的角色,“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只有在思想教育的范围内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深刻理解学生工作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三)以专业化为导向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指的是辅导员队伍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逐步符合专业标准并取得专业地位的过程,所谓专业的基本条件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使从业者具有垄断性的技术和能力并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及范围。在学生事务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外高校,学生事务从业人员是“术业有专攻”,在某个工作范围(比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或掌握了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而国内的辅导员往往是方方面面都涉猎的“通才”,专业水平不高。因此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需以专业化为导向进行促进,引导辅导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系统进行专业化方向的选择,在培训项目、工作平台、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

(四)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决定着对学生教育管理水平,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国外的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有较明确的职员级别和晋升机制,以美国为例,将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分为三个等级,三级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从事于宿舍管理、事务管理等相对简单的工作,二级工作人专门从事于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活动指导等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工作,一级工作人员是学生事务管理督导人员,负责监督各项工作的运行。根据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但还缺乏辅导员职级评定的具体办法及根据标准的内容调整和完善高校輔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和工作职能的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等,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做好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坚持内外因结合,既激发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驱动自身能力的提升,又要从学校制度层面创造保障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外部条件。

六、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关系到能不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理念、组织架构和激励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了职业能力培育的新要求和新内涵,强调激励机制、专业化引导等方面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育的主要路径,即是在充分调动内因,激发精神驱动力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外部因素的保障机制,按照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不断地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筱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06).

[2]赖彩虹.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3).

[3]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4]杨东华,赵静,马雷妮.法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特色及启示[J].高教学刊,2016(15):4-6.

[5]翁婷婷.日本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特点分析及经验启示[J].高教学刊,2016(09):13-14.

[6]章根红,李洪全,尹红婷,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探究[J].高教学刊,2016(18):201-202.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