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探索

2018-09-10 02:07沈秋红邵荣
高教学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

沈秋红 邵荣

摘 要:“双一流”建设给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带来了许多的挑战。从“双一流”政策的理解入手,剖析了当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生培养体系、优势学科建设、国际化教育、大学精神四个方面提出了以“双一流”建设引领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路径,以期为“双一流”背景下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4-0014-03

Abstract: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numerous challenges to th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newly master's degree-granting institution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policy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will lead the wa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the newly-approved master's degree-granting institutions in China,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It initiates from following four aspects: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advantageous subject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spirit.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newly-approved master's degree-granting institutions; graduate education

前言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和世界第一方阵的一大“中国战略”,也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要战略。“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挑战。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指获得学位授权时间不长,研究生教育经验严重不足的地方教学型本科高校或科研机构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广阔学术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研究生教育的支撑②”,“双一流”建设目标下,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何在加强内涵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是其面临的当务之急。

一、“双一流”建设的理解

(一)地方高校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双一流”建设不再是重点高校的特权。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名单,名单的公布打破了原有高校等级制度的限制,引入更为公平竞争的遴选机制,即在绩效动态调整的基础上,“校校有机会、校校有任务、校校有特色”③。“985”、“211”等高校率先出发,其他高校也不能掉队。对于即将独立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言,更要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特色,为争创一流奠定基础。

(二)“双一流”建设重中之重是加强研究生教育

“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④”。从全球看,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均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同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不少差距。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高层次人才资源日益成为关乎国家竞争力核心资源和战略资源。“研究生教育决定着中国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⑤。”因此,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双一流”建设对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言,大多是綜合实力强、学科有特色和优势的普通或新建地方高校,为了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跻身于研究生培养之道,逐步实现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甚至研究型院校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时间短,生源质量不高,独立培养研究生经验不足、研究生教育体系还需完善,管理制度还需规范,科技创新能力还需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还需提高。因此,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要抓好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助力。

二、当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痕迹严重

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由于自身长期从事本科教育,大多属于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方式的不同,但在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上深受传统本科教育思维模式影响,在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都烙有本科化的痕迹,因此,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封闭与开放、模仿与创新的矛盾。

(二)优势学科可持续发展问题多

学科建设事关高校发展全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共识。然而,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和学术带头人的缺乏是制约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建设后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处于边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相对滞后,学科基础整体薄弱,受国家、政府及高校政策扶持、经费投入、教学、科研等软硬件资源配置的约束,不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优势学科建设上存在“重硕点申报、轻学科建设”现象。还有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了提升竞争实力,迎合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潮流,盲目合并或新建不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2016年,全国170余所高校576个学位点被撤销,撤销依据是“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办学目标⑥”。

(三)开放教育程度不高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合作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当前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有高校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三大类,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国内高校间或科研机构培养为主,与国际跨境合作教育在近几来也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相长,研学互动”态势呈现集聚式发展⑦。就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而言,研究生基本属于精英教育,培养基数小,主要通过依托校际间,或国内一流高校平台和導师资源,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途径进行,因此,合作教育力度不大,联合培养程度不深,与政府、企业合作教育不多。

三、以“双一流”建设引领我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质量、内涵标准”②。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营造一流的大学文化和育人环境,构建有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使研究生教育更大限度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多样化需求。

(一)以创新能力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先要厘清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严格研究生过程管理,从研究生招生、课程体系、管理模式、学位论文质量等培养过程加强管理,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其次,加强课程体系内涵建设。注重理论课程建设的全局性和开放性,课程设置上要有意识加入学科前沿内容,设立多元的选修课方案,减少本、硕连读学生重复学习的公共课程;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服务的意识。建立“知行合一,产教研融合”的专业实践体系。加强校际间、校企间的联合教育力度,开拓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渠道、广度和深度,建立多层次培养、多类型的合作关系,促进校企、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再次,改革现有“零淘汰”考核机制,从思想政治考核、规章考核、学习成绩考核、实践能力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考核,建立“宽进严出”的研究生淘汰考核机制。

(二)以优势学科建设为基础凝练特色

特色型、高水平的一流学科是大学身份水平的标识,也是大学竞争优势的彰显。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一流的学科”,因此,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先要根据优势学科发展水平与特色,做好优势学科发展规划,改革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构成,权衡资源配置,及时淘汰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根据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其次,要建立开放的学科组织运行机制,使多学科知识高度交叉与融合,在开放性的学科组织之内、不同学科之间,形成彼此既独立又联合、既竞争又协同的关系。再次,要充分发挥教授的主体作用,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可以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促使人才间知识互动与转移机制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出。以一流的学科教授为主体,培育、引进、打造顶尖的学术带头人与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以学术团队的“高原”成就优势学科的“高峰”。

(三)以国际化教育为理念开放办学

“双一流”建设预示着我国人才培养质量要经受国际大环境评判,要得与国际同行、学科学术领域的认可与监督。因此,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既不能遵循本科教育模式,也不能闭关自守,脱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而是要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加大国际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一流导师队伍结构,提高研究生导师学缘结构、学术水平和培养能力,用“人才回流”推动研究生导师国际化⑦;其次要加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国际化办学力度,加强师生的国际交流,选派优秀研究生赴世界名校和知名机构攻读学位或跨境搞科研,增加研究生交流访学的频次和短期访学计划,促进办学的国际化。促进海外学术交流频繁化。

(四)以“一流大学”精神为支柱浸润校园文化

一流的大学精神是一种“以探究智识、造福人类为目的精神,是一种独立思考、捍卫真理、无私无畏、纯粹专注的精神⑧”。大学精神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校容校貌为表现形式,对学生产生着无形的影响。“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为有效⑨。”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先要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利用学校校训、校歌、新媒体平台、橱窗宣传、标志性建筑物等育人软环境,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风学风校风,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其次,要树立以师生发展为中心育人理念,培育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文体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宽松的师生发展环境,使教师学生充分感受自由、包容、科学、独立、批判的魅力和氛围。

注释:

①周小朋.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162-164.

②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5):59-62.

③地方高校“双一流”怎么建?[EB/OL].http://paper.jyb.cn/zgjyb/

html/2018-01/17/content_493226.htm?div=-1.

④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3):1-6.

⑤叶赋桂.学术独立、一流大学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20-26.

⑥全国170余所高校576个学位点被撤销,有你专业吗?[EB/OL].http://news.ifeng.com/a/20161020/50131552_0.shtml.

⑦刘晓黎,张莉,刘磊.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支撑“双一流”建设的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4:11-15.

⑧章维慧,殷学东.以一流大学精神引领“双一流”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18(01):35-40+47.

⑨刘尧.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103-110.

参考文献:

[1]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8):1-5.

[2]周玉清,黄欢,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3):1-6.

[3]刘光连,黄志平,李 .以“双一流”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04):1-9+11.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