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探讨

2018-09-10 07:22姜玉红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姜玉红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及满足现实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并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探讨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工匠精神  融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17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将目光聚焦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使得学生普遍缺少工匠精神。因此,在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师需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以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一、工匠精神概述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严谨、精益求精、创新等精神的代名词,致力于打造行业品质最优的产品。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工匠精神同语文教学融合运用的时间不短,从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为形体简练的楷体、从文赋到诗文内容的创新、从诗经到诗歌、从写作咬文嚼字到推敲斟酌出准确合适的文章都是语文精益求精精神的体验,充分表现出语文的工匠精神[1]。语文作为中职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传递的素养可为工匠素养的形成及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价值显著。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教师进行语文备课的时候,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及研读,准确把握课文对工匠精神的教学要求,使得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均可体现出工匠精神[2]。此外,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时候,相关教师还需主动的探索合适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以使工匠精神同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紧密且合理。

比如在教学《劝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设计上,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在学习中必须做到积累、坚持与专一。通过仔细阅读文章可以发现,在文言文中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了论述,如在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五个比喻来表述;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同样用五个比喻来表述君子之所以超越常人是因为后天善于学习;第三段主要论述了学习方法与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表述学习中积累的作用,并在最后说明了学习要专一[3]。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分段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敬业及耐心坚持的特点,使得课程教学做到有理有据,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如此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语文课程讲解中融入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相关知识,还承担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4]。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相关教师需加强自身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可借助自己所具备的精益求精、严谨教学的工匠精神取感染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诚实敬业、职业使命感及良好道德素养。

比如在教学中职语文《敬业与乐业》这一单元课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转变传统单一的理论讲解当时,创新教学方法,跳出课本教材的限制及约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从生活中寻找并且搜集普通人爱岗敬业的案例,将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搜集到的案例介绍给其他学生,同时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教师采取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走进鲜活的人与事中,对工匠精神获得深刻的感受,这样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课外阅读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专注精神及爱岗敬业意识

中职语文并非单单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而是需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学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投站学生的知识理解及语文知识面[5]。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阅读指导中,以强化语文课程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教师应提示学生阅读的时候需专注,抛开各种杂念,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偶的深刻的理解,学生专注阅读的精神能够转变为学生未来就业中的爱岗敬业意识。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来为学生及时推送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语文课堂知识,还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培养有巨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學完《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后,教师可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课外读物,学生仔细阅读后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一个人只有在革命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通过学生仔细的阅读,可对让学生对保尔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并立志以其为榜样,指导学生今后在学习及工作中面对艰难困苦不退缩,勇往直前。

总之,在新的教育及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及传承工匠精神的责任及义务。在具体进行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阅读指导等环节中均需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慧.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真实项目模式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教育,2016,17(11):00182-00182.

[2]陈启平.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8,6(18).

[3]柴文楷.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文学教育(下),2018,23(7).

[4]袁洁君.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融通运用[J].神州旬刊,2017,17(4):266-266.

[5]潘俐玲.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24(5).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