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

2018-09-11 05:48
老年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成仿吾陈望道经典著作

孟 红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关于共产主义的首个纲领性文献,完整、系统、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广大进步人士的行动指南,堪称历史进步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其终生树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0年1月4日,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来看他时,发现他办公桌上放着《国民》杂志,这本杂志载有《共产党宣言》的前半部分。毛泽东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精神所震撼,推荐黎锦熙也读一读。

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找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为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忙碌着,并在校阅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译稿,随即将清样送给他详阅。毛泽东回忆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谈话时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他在延安时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所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被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后来的几十年里,他自己说仍然“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

1954年秋,已经61岁的毛泽东竟然开始学起英语,据他当年的秘书林克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他从《共产党宣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标注得很整齐、很仔细。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陪伴他到晚年。毛泽东每读一遍,就补注一次。毛泽东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毛泽东不仅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还号召全党也来读,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活动时,他均将《共产党宣言》列入其中。如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为更有效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干部必读书目,由毛泽东审批送交七届二中全会。这套“干部必读”共计12册,第一册就是《共产党宣言》。

朱德: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1922年,已36岁的朱德千里迢迢前往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追求真理。

在德国,朱德很快就找到了革命的组织,并立即加入了在柏林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当时他将主要的工作和精力放在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上,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1925年,他根据中共旅莫斯科支部的安排,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系统学习了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说:“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只有这条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最后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

1926年7月,朱德重返祖国,毅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此后,无论革命形势多么危急,他都对《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勤学不辍,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在太行山的密林里,在延安的窑洞中,都留下了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担负着繁重的领导工作,但对学习他丝毫不放松。在1967年前后,他再次认真通读了《共产党宣言》等32本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读了两遍,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

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送来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他就对照旧译本仔细研读了一遍,随后还决定亲自登门去看望成仿吾。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您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是把他接来谈谈吧。”朱德说:“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我去看他吧!”5月21日,90高龄的朱德到中央党校拜访成仿吾,对其工作表示感谢和鼓励。交谈中,他谈了忠实原著翻译和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经典著作的重要性,称赞成仿吾做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新译本通俗易懂,可以一口气读下来,他再三强调,有了好译本,才能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周恩来:长征时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

1936年,周恩来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曾回忆说,在赴法国之前,他便读过《共产党宣言》,在思想上信念上都深受触动。

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总是挤出时间来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

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专门把《共产党宣言》等5本书指定为“干部必读书”,他更是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潜心对照“取经”。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始终关注着《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寻找。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代表们的面,意味深长地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1975年1月,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身患癌症的他还关切地询问陈望道是否找到首译本。陈望道遗憾地摇了摇头。周恩来十分遗憾,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并且深情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就在这年秋,山东广饶发现了中文第一版《共产党宣言》,这正是周恩来急于寻找的首译本。

刘少奇:从《共产党宣言》中了解到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

党组织在上海成立后,创办了一所干部学校,对外宣称外国语学社。1920年夏秋之际,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都是这里的学员。那时,每个学员都发一本《共产党宣言》,并由陈望道给他们讲授。

从此,刘少奇开始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并联系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回忆这一时期说:“那时我还没有参加共产党,我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1921年5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刘少奇被组织上派往东方大学的中国班,学习的主要课程就有《共产党宣言》。他对马克思主义这部经典著作的学习非常刻苦,后来写下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许多光辉篇章,为传播和实践《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成仿吾陈望道经典著作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成仿吾:我还是搞教育
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
文坛刮起“黑旋风”
吴士文与陈望道
成仿吾早期文学观念辨析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陈望道全集》出版
《陈望道译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