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屏障 夯实发展后劲

2018-09-12 10:45谭文明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园区绿色生态

文_谭文明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石阡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的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3%。

林业总产值、森林覆盖率、生态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建成省级农业园区8个、市级农业园区8个、县级农业园区11个,实现各乡镇(街道)农业园区全覆盖;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等8项殊荣。

近年来,石阡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瞄准“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等发展目标,牢牢把握“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发展基调,扎实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实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的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43%。

植绿种绿,以绿靓道,让城市拥抱森林。围绕打造“一条道路、两边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分明”的生态长廊目标,对穿城而过的佛顶山大道部分路段进行提级改造,沿路两旁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完成“六绿”攻坚行动石阡南站绿化示范点建设面积384.6亩;完成滨河步道改造及南延、县城至五峰山三昧禅院旅游公路、县城至鸳鸯湖旅游公路、五德镇至坪山乡四好农村路等工程建设;完成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地”栽植泡桐、椿木、杉木、软籽石榴、桃、李等树种30余万株。

将国荣、坪山、五德、枫香、中坝等乡镇(街道)的景区景点公路、重点通道串联起来,全部纳入景观改造,初步形成“一路一景、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景观格局。

保绿护绿,以绿护水,让绿色装点城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全面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投入500万元全面取缔乌江网箱养殖,投入2000万元用于龙川河流域排污整治和污水管网建设,现已初见成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8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城河相融,城景互补,把县城第二小学至县消防大队沿河岸边打造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特色城市景观步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全面实施河长制,形成一河一策、专人管治、义务监督、严格考核的常态化管理,实现河道、水库等各类水域监管全覆盖。切实加大对鸳鸯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小龙河省级湿地公园的巡管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监测网点,对水质、鸟群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使得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鸟更多。

立体增绿,以绿养城,让森林走进城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按照“山为魂、水为韵、人为本”的思路,有计划地推进“绿城”工程实施,用好、用活、用足“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名片,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和生态原貌,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温泉疗养新城。建设多个绿色开放空间,方便市民休闲娱乐,大力提升城市绿色品质、绿色颜值。

全域推进佛顶山温泉小镇的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对中坝快速通道、北塔大道、佛顶山大道城北段等城市主干道全面实施提级改造;打造了白沙镇邱石冥山体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等绿地公园,构建春夏秋冬四季有景的城市绿化系统。其中,五峰山森林公园依托五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集生态疗养、休闲度假、健身娱乐、避暑观光于一体。

石阡县整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对国荣乡楼上村等传统文化村落、重点旅游村寨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净化,形成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特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楼上古寨。(石阡县委宣传部供图)

见缝插绿,以绿活园,让园区变成景区。石阡县以“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按照“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思路,把农业园区放在全县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谋篇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地形气候特征、耕地利用条件、群众意愿等因素,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县级规划方案评审工作组,重点对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前景进行评审,确保产业与自然、市场、民意共通共融,初步实现了“乡乡办园区、村村办产业、户户有收入”的目标。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市、县级农业园区27个,其中生产型园区22个,休闲观光型园区5个。

此外,积极推行“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新路,围绕“1+3”产业发展体系,启动了白沙镇羊角山、五德镇地印、国荣乡周家寨等村的茶叶,花桥镇冷水坝、北坪等村的苗木苗圃等生态产业链建设,完成高标准茶园建设面积17万亩、油茶产业建设面积10000亩、楠竹基地建设面积3000亩、花卉苗木苗圃培育面积3054亩。

处处透绿,以绿美景,让旅游不再单一。位于佛顶山东麓、具有“一地跨三县”之说的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居住着2000多仡佬村民,是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浓厚的村落。村四周是葱郁碧翠的原始森林,山青水秀,幽静雅致,包溪河绕着村庄蜿蜒流淌,溪水清凉,锦鳞欢游,水鸟嬉戏。山倒映着水,水镶嵌着山,山水相连,相映成趣。

村中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双鱼亭、风雨桥、花格窗、荷花池、石板巷子、图腾雕塑、六和文化广场等令人目不遐接。坐上马车,溯包溪河而上,唱起山歌,步行走过青石驳岸、小家碧玉的幽谷长廊,甚是惬意。这个经石阡历届领导打造的集生态科考、智能观光、健康养生、休闲避暑等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旅游元素于一体的村落,把荒山变成了绿景,实现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转变。

打造绿园,以绿兴村,让绿色释放红利。成功整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小城镇建设、农村公路组组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对国荣乡楼上、坪上,坪山乡坪洋寨,枫香乡鸳鸯湖,甘溪乡坪望、扶堰,花桥镇北坪,五德镇新华、广坪槽等传统文化村落、重点旅游村寨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净化,把各个乡村旅游点串联打造成爬佛顶、赏鸳鸯、看桃花、品苔茶、泡温泉的全域化旅游圈,形成了主题鲜明的石阡乡村旅游特色,带动100多户农家乐发展,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同时,启动实施了玉虹新村、溪口新村、本庄镇山体公园、聚凤乡省级油茶园区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

此外,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原则,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四型”绿色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农林资源优势,引导农户以资源、资金等方式入股,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并通过农村电商让绿色农特产品风行天下,把巍巍青山变成富民的“绿色银行”。新建精品水果园面积2万亩,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发展中药材面积1.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38.8万亩,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0.45亿元,涉茶人口15万人,带动1.22万贫困茶农人均增收2850元。

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石阡,用生态文明、森林文化为新农村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元素,建成了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新建、改建、扩建城区休闲游憩场所,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园区绿色生态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举措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追踪绿色的秘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