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年:一心扑在扶贫上

2018-09-12 10:45豆文君班惠萍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万顺老苏假肢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豆文君 见习记者 班惠萍

“邓姐,快出来喽!”

爬上一个土坎,转过几丛毛竹,老苏对着半山坡一户人家喊起来。

一位架着拐杖的老人闻声从里屋挪出来,右下肢的裤腿空荡荡的。

“你看,我把你的‘脚’拿来了!”老苏举着假肢说。

“你太关心我啦,老表哥哎!”邓龙先不胜感激。

苏勇年是贵阳银行驻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第一书记。2018年4月,驻村两年期满的苏勇年为了确保已初见成效的致富产业按计划推进,选择继续留在兴隆村帮扶。算上2014年在修文县的驻村经历,今年已是他驻村帮扶的第四个年头。

6月7日,记者在兴隆采访,正赶上苏勇年给邓龙先送重新调试的假肢,手里还提着给邓龙先买的新拐杖。

60多岁的邓龙先左腿因车祸截肢,多年来没出过远门,家庭贫困。苏勇年了解情况后,开车带着邓龙先跑了3趟贵阳市假肢厂,为她定做安装假肢,并承担了全部费用。穿着假肢的邓龙先除了因为不习惯而稍显蹒跚外,已能丢开拐杖自由行走。得知苏勇年的母亲也姓邓,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激之情的邓龙先干脆喊苏勇年“老表哥”。

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妇女、儿童和老人,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想要带动这样一个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村脱贫致富绝非易事。

修文猕猴桃近年来广受市场好评。苏勇年想,息烽和修文两县紧邻,土壤和气候条件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种植猕猴桃呢?

培育产业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图为苏勇年(左)在种植户万顺伦的果园里了解猕猴桃生长情况。(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豆文君/摄)

苏勇年立刻召集村民开会,详细说明自己的想法。会上,老苏给大家算细账:去年玉米0.8元/斤,猕猴桃8—12元/斤,猕猴桃亩产更高,你们自己算算。苏勇年又带着村民去他曾经驻村的修文县实地观摩,看着人家硕果累累的园子,村民动心了。

栽种树苗时,苏勇年把农技专家请到村里,手把手指导村民栽培技术。

村民万顺伦通过流转土地,一共栽种了150余亩猕猴桃。

“按照苏书记的建议,这些猕猴桃都是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栽种的,除虫都是用自制的‘药水’——辣椒水和白糖调的,管用咧!”万顺伦说,去年有客商闻讯来购买,还自带了农药检测仪器,“东摘一个,西摘一个,打碎了放仪器里查,都过关了的!”说话时,万顺伦颇为得意。

如今,兴隆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栽种猕猴桃、脆红李、葡萄、柑橘、雪梨、板栗、反季节蔬菜等2000余亩。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想让村里的贫困户快速脱贫,得有大项目托底才行。在派出单位贵阳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总投资1325万元的项目敲定了:引进贵州富之源集团在兴隆村建设8个自动化养猪场。兴隆村出地,贵阳银行出贷款,企业出技术并负责生猪回收。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兴隆村村民,每个养猪场每年可给村里分红18万元。

“有了这个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村里的72户低收入户也都被纳入进来,脱贫不成问题。”老苏自信地说。

选择继续驻村的老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访民情,解民忧,助发展,老苏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万顺老苏假肢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打开一个村庄的富民画卷
装上假肢的动物们
老苏(散文节选)
一个给动物做假肢的专家
万顺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开车的在编司机
风险警示:万顺股份、美都能源、远方光电、南风化工
老苏的驿站
老苏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