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质博物馆最受欢迎展区

2018-09-12 06:20刘海娟
化石 2018年3期
关键词:陨石展区恐龙

刘海娟

山西地质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深受热爱地质、热爱探索人士的喜爱。来馆参观人数持续增长,馆内部分精美展区、展品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本文选取十余处最受欢迎的展区进行详细介绍。

山西地质地形沙盘——找找我家在哪里

位于序厅的山西地形地质大型沙盘,是参观观众最喜欢的展品之一。沙盘水平比例尺为1∶10万,垂直比例尺1∶10000,展示山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系、山脉、煤、铝土矿、铁矿等矿产分布。与多媒体设备互动,直观展示山西地形地质信息,如需了解山西地貌特征,通过在多媒体设备上点击地貌选项,即可在地形地质沙盘上显示自北向南呈“多”字形分布的断陷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驻足于此,观众都来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家门前有哪座山、流过哪条河。

流星与陨石展区——来自太空的礼物

位于地球厅的流星与陨石展区,种类齐全的陨石标本吸引着参观观众。陨石是神秘的天外来客,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展区有来自摩洛哥的一块铁陨石,保留了陨石进入大气层因摩擦产生的高温熔蚀坑;来自俄罗斯的铁陨石巨型切片,观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陨石在宇宙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纹理”;来自美国的橄榄石铁陨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其外部被高温熔蚀的“壳”和内部橄榄石与铁-镍合金形成的结晶纹理构造。

产自山西本地的铁陨石,其重量超过了1000千克,但没有具体的降落地点和时间。观众可以亲手触摸这块陨石,零距离感受天外来物,有更震撼的体验。

汾渭裂谷展区——揭开山西地形奥秘

山西地形两侧高山隆起,东部边界是雄唆的八百里太行山脉,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黄河晋陕大峡谷,中部“多”字形断陷盆地,这样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汾渭裂谷展区能为观众解开谜题。

展区展示了汾渭裂谷的成因及发育情况:汾渭裂谷贯穿山西境内,展布于阴山及秦岭两个东西向构造带之间,西起宝鸡,向东沿渭河、汾河延伸于侯马运城,向北转为北北东向,至大同延庆段转变为北东向。最南段的渭河盆地在始新世即开始形成,第四纪抵进的埋深普遍大于2000米,北段的大同、延庆盆地则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南部发育早、断陷幅度大,北部发育晚、断陷幅度小为其总趋势。因拉开而使裂谷中的地壳减薄,导致裂谷带本身出现地热异常,引发裂谷两侧一系列温泉上升,同时造成雁北大量玄武岩喷发,并造成裂谷两侧山体高耸、断崖连绵,造成山西自北向南纵贯全省的五大盆地。

流星与陨石展区一角

汾渭裂谷

岩浆作用和大同火山群

岩浆作用展区——山西曾有火山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和阳高县境内的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著名的火山群,在约900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30余座完整漂亮的火山锥体死火山群落。

展区以该火山群为例,向观众介绍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形成、分类及结构构造。

大同火山群的位置正好是在平坦宽广的大同盆地东部和桑干河中流的河谷地带,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它是地幔岩浆直接喷涌到地表的难得的重要地质历史遗迹。根据火山顶部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类:穹窿状、壳状、半圆形、马蹄状,这些形态迥异的地貌特征构成了现在大同火山群的整体地貌,大同火山群已被批复为国家地质公园,将成为集地质科普、山水风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中国一流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大同市的又一重要旅游品牌。

海洋地质作用展区——山西曾是海洋

显生宙5.4亿年以来,山西经历了两次大的海陆变迁,在大约5.4亿~4.4亿年前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山西处于海洋环境中,4.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使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地壳上升为陆地,海水渐渐退出山西,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直至3.2亿年前的晚石炭世,地壳再次下降,山西再次下沉至海平面附近,约3亿年前开始,随着地壳的逐步上升,海水退去并离山西越来越远,以后逐渐隆起成陆地,再也没有沉入海洋的机会。

展厅以山西寒武纪海侵为例介绍海洋地质作用,寒武纪前山西是古陆,寒武纪开始,地壳逐渐下沉,通过在山西不同地区寒武纪岩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对比得知,山西寒武纪的海侵是海水从晋东南不断向西北入侵。展区有山西寒武纪海侵示意图、石英砂岩、竹叶状灰岩、波痕等。

从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观众能感受到大自然力量之神奇;沧海一粟,豁然开朗,与大自然相比,我们人类的存在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生命向陆地进发——生物演化之旅

由实物标本、复原场景和巨幅油画组合展示生物登陆并一路进化发展的过程。展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植物登陆、动物登陆,植物演化、动物演化。

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我们能够找到它们曾经的印记:如石炭-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白垩纪的恐龙动物群、新近纪的三趾马动物群、榆社动物群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古生物史中闪耀着光芒。

三叠纪动物兴起展区——中国肯氏兽动物群

三叠纪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是中国北方陆生四足类动物的典型代表,山西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主要发现于榆社、武乡、宁武、兴县等地。山西山西鳄与肯氏兽一起生活在恶劣的干旱环境中,大片的荒漠,只有针叶林和蕨类植物零星分布。山西山西鳄属于大型肉食类的动物,它有锋利的牙齿和灵活的头部,比笨拙的以植物为食的肯氏兽要凶狠许多。山西鳄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顶级捕食者。

镇馆之宝——山西山西鳄

展区的这具骨架是迄今为止已经报道的最完整的山西山西鳄标本,是我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保留了完整的头骨以及6个颈椎、8个背椎。它头部多孔,主要是为了减轻重量,附着肌肉,从而增强其灵活性。这具化石是我馆工作人员于2010年在吉县黄河边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此处发现扩大了山西山西鳄的分布区域。

海洋地质作用

山西山西鳄不是鳄鱼?

大家一定会好奇山西山西鳄,怎么有如此奇怪的名字?它是不是和今天看到的鳄鱼有关系?

事实上它的命名是有科学道理的,它还真不是鳄鱼。根据国际动植物命名规则,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进行分类。山西山西鳄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主龙形小纲-引鳄科-山西鳄属-山西种,所以叫山西山西鳄。虽然它的名称中有鳄,但它不是鳄鱼,而比鳄鱼更古老,它们都是原始主龙类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分支。

恐龙时代展区——山西也有恐龙

恐龙深受幼儿和中小学生的喜爱。说到山西的恐龙,参观观众的兴趣更高。的确,在古生物学家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我省境内也发现了很多恐龙,其中不乏有极大科研价值的恐龙化石。

特暴龙化石

燃化之基

山西北部白垩纪晚期的地层中,发现巨龙型类的华北龙、暴龙类的特暴龙、甲龙类的杨氏天镇甲龙、鸭嘴龙类的大同云岗龙和基干新角龙类,等等。其中大同云冈龙是2011年我馆工作人员在左云县野外调查中发现的,随后挖掘、研究并命名。它的发现填补了鸭嘴龙类进化上的一个空白,也是我馆第一个用山西地名命名的恐龙新种。展柜中展示的是大同云冈龙的正型标本。

展柜中有特暴龙上颌骨与齿骨。根据骨骼愈合程度及齿骨长度,我们可以推测出它是体长仅为4米左右的幼年特暴龙。

发现于大同天镇县的杨氏天镇甲龙,它们的背部披覆着厚重的骨质甲板,尾部有巨大的尾槌用来自卫,尾槌的力量足以将大型恐龙的肋骨击断。

左侧的恐龙为恐龙进化互动设备,观众可以体验恐龙进化之旅,展厅还有恐龙灭绝影片,描绘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幕,解开恐龙灭绝的谜团。

煤与煤层气展区——“煤老大”称号当之无愧

山西是中国的资源大省,目前山西已发现矿产120种,煤层气、铝土矿、耐火黏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1位,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前10位。

山西是煤炭大省,素以“煤铁之乡”著称。

煤海溯源展出煤炭形成的连环油画和多媒体影片,为观众介绍山西丰富煤炭资源的形成,从植物经历复杂的物理、化学、地质作用,成为现在的煤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唤醒人们珍惜资源的意识反应。

乌金福地展区展示了通过收集、利用和汇总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立体模型,形象展示山西煤层分布与储存状态。山西省煤及煤层气分布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六大主要煤田从北向南依次为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西山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

燃化之基展区以油画和多媒体生动再现煤炭形成,实物和镜下照片组合介绍山西省内三大类14种煤炭。全省煤类分布具有北部变质程度低,南部变质程度高的特点:北部煤田主要产出弱黏煤、长焰煤、气煤,主要用于动力燃料;中部煤田出产的煤种以炼焦用煤为主;南部以贫煤、无烟煤为主,品质最高,可直接作为民用或化工原料使用。

工业食粮展区详细介绍了煤炭的用途:动力用煤、炼焦用煤、气化用煤和液化用煤。

另有煤炭开采、开发利用,煤炭循环经济、绿色转型展览。

铁矿展区——“煤铁之乡”名至实归

山西省铁矿分布广、蕴藏量大、成因类型多。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变质型铁矿、矽卡岩型铁矿、山西式铁矿。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占全省资源含量的90%以上。袁家村铁矿就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铁矿储量为12亿吨之多,占到全省储量的三分之一。

针对每种成因的铁矿,选取典型矿床,详细介绍成矿过程,实物展出多种铁矿标本。

镇馆之宝——“华北金蟾”狗头金

这块被誉为“华北金蟾”的狗头金,是我馆的另一镇馆之宝,因其外形酷似蟾蜍而得名。“华北金蟾”产于大同市灵丘县料眼金矿,重达425克,纯度可达90%以上,是山西省有史记载以来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一块。它是岩石中的金经过剥蚀、搬运,并在地表流体等综合地质作用下,最终在金矿下游河滩砂砾石层中沉积、聚集而成。

山西省主要矿产分布图

以多媒体互动体验式介绍了山西晋东南、晋北、吕梁、晋中重要地市矿产概况、矿点分布。观众可以点击多媒体按钮,直接查找省内各个矿点。

自然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展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高差大,地貌类型和构造条件复杂,采矿业发达,各类地质灾害发育,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千米,历史以来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同程度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不利影响。

宝石

荧光矿物

山西省到目前发现地质灾害有9类。展区以互动影像设备详细介绍了自然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诱发因素、发生前兆以及灾害治理措施等,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唤起观众防灾减灾意识。

精美矿物展区——大自然的精灵

缤纷色彩、美丽晶形的矿物展区,展出各类矿物晶体标本、宝石、荧光矿物、药用矿物、颜料矿物等,吸引着参观观众。

五台山高程测量幻影成像——山西省最高海拔高程测量

作为山西海拔最高点,海拔高度是怎样测出来的?五台山主峰高程测量幻影成像多媒体,模拟再现了2007年初山西省工程测绘院测量五台山主峰高程的场景。在高程测量作业过程中,全体队员以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经历生死考验,出色完成了任务。该幻影成像曾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以及应用成果及地图展览会上夺得了最佳设计奖。

天地图——山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天地图——山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展示目前我省已建立数字化测绘体系,能够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控提供实时信息,是及时、准确监控国土资源状况的有力保障。

该平台实现我省地理信息资源的纵横联通和有效集成,提供权威的、标准的、统一的、开放式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统一权威、种类齐全、数据鲜活、全域覆盖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服务,覆盖全省的高程模型数据,重点城市真三维景观数据,360度全方位街景数据,真实再现我省地形地貌及城市建筑物场景。

猜你喜欢
陨石展区恐龙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南极为何多陨石
振东展区中博会亮出山西新名片
陨石猎人
陨石
幸运陨石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