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探析

2018-09-16 05:59刘金哲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凝聚力

刘金哲

摘 要:大学一年级作为新集体的重要形成阶段和建设阶段,亟待一套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文章在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四级网络工作体系为组织架构,以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为主要形式,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2016级6个新生班级作为试验单位展开,遵循"破冰-升温-亲密-团结"的步骤,形成了完整的4套团体辅导方案,以期为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新生班级;凝聚力;四级网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47-03

Abstract: The freshman year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ime for the 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reshman classes, which means that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project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oup cohesivenes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previous study, and using the four levels network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his paper takes six freshman classes 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BNUZ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group guidance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It consists of four projects including four steps which are icebreaking stage, warming up stage, intimacy stage and united stage.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paper would be referent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reshman classes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words: freshman classes;group cohesiveness;four levels network of psyc

h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一、研究概況

在笔者的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调查及建设初探中指出,新生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在初期以班干部的培养和班级管理氛围的养成为主,其次要有的放矢,对认为班级凝聚力一般的同学培养集体意识和凝聚程度,最后班级凝聚力建设要方法得当,以互动类、交流类、游戏类等体验型形式为主。所以新生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应从开学初期开始,随着班级集体荣誉感的逐渐形成逐步培养。在前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的组织架构是四级网络工作体系。所谓四级网络工作体系是指,一级网络工作系统为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对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理论指导及方向把控。二级网络工作系统为院心理健康工作小组,主要由年级辅导员构成,负责带领朋辈导师及班级主要学生干部,进行团体辅导培训及班级凝聚力方案设计,同时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负责充当领导者的角色,进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把控。三级网络工作系统为朋辈导师,主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及所受培训内容,参与班级凝聚力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充当陪伴者、观察者、协调者、鼓励者的角色,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注意班级学生的状况并随时与上级进行沟通和汇报。四级网络工作系统为班级分组负责人“小太阳”,以班级为单位分为4-6组,每组随机产生一名“小太阳”作为小组负责人,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在班级团体辅导之后,也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积极关注,随时关注小组成员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生活情况等问题,积极与上级朋辈导师或辅导员沟通,保护并保证小组其他成员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三级和四级网络的主力是学生本身,外国语学院为2016级新生配备了高年级的学长作为朋辈导师从新生周开始陪伴2016级新生走过第一个学年,所以朋辈导师是新生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中首先接触和信任的人,而朋辈导师和班级“小太阳”的存在,有利于团结认为班级凝聚力一般的学生,降低这类学生的排斥程度。

建设方案的实施形式是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本文在制定方案时没有严格把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分开,采用融合的形式,增强了辅导的互动性、交流性、娱乐性,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团体辅导。所有的辅导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本文在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外国语学院2016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以6个新生班级作为试验单位展开,每个班分别进行1场介绍,1场汇报,4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遵循“破冰—升温—亲密—团结”的步骤,最后达到在四级网络工作体系下,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效果。

二、研究意义

本文基于团体辅导相关理论及心理学咨询理论,在2016级新生中开展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以理论引导实践,以成果改善方法、修缮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将新生的适应调整、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其顺利过渡、终身发展。

首先,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学生从步入校门开始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群体生活,他们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一起。学校活动将占据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而班集体则自然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在这样的集体生活当中,同学们共同学习和生活。这与平时以家庭为背景的生活迥异,这样的群体生活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渐渐地也就巩固了学生们的群体意识。其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学生们在一起生活,要适应班集体中其他同学的性格,要学会与其他同学一起相处,这些都对学生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在帮助培养学生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团体辅导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在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的同时,过程中的竞争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学习,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三、研究途径

本文的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的实现主要通过四位一体建设布局来实现。四位一体分别是:突出入学引导、创建班级文化形成惯例、打造建设队伍、重点汇报交流。

首先是突出入学引导,在新生教育周时主要对全体成员进行团体辅导介绍,然后在开学1-2周内,分班进行第一次“破冰”。其次是创建班级文化,形成惯例。在第3-6周分班进行第二次团体辅导,进行升温,形成辅导惯例,逐渐让班级文化因素凸显。再次是打造建设队伍,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为指导,以院系辅导员为组织,以朋辈导师为助理,以小太阳为主力,队伍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心打造。最后是重点汇报交流。进行完第四次团体辅导后,采用班级风采展览或班级风采大赛的形式,对班级凝聚力现状进行重点汇报和交流。

整个辅导分为6个主题进行,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除介绍和汇报外,每单元时间为1小时,其中每个主题下每个班级只进行一次团体辅导,2016级6个班共进行24场辅导,每个班平均4场,分别囊括破冰、升温、亲密、团结四个部分,介绍和汇报部分采用全体参加的形式。具体团体辅导时间安排表如表1。

四、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

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方案按照破冰、升温、亲密、团结为核心因素,每部分包含1个方案,共包含4套团体辅导方案。

(一)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破冰

方案目标:第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消除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认识更多不同性格的成员。第二、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完成有关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第三、加强组员对自我的了解,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活动时间:1小时

活动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室内

实施程序:

1.“太阳船长”

目的:帮助同学们相互熟悉对方,了解对方,增强班级凝聚力。

时间:30分钟

规则及步骤:(1)15个成员为一组。前三分钟大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成员们至少要记住身旁两名同学的名字。(2)从其中一人开始,说自己名字三次,然后指定一个同学并叫出他的名字。(3)被叫到的同学需要张开双手做波浪摇摆的动作,其左右的两名同学则需要做划船的动作并发出“嘿咻 嘿咻”的声音。(4)被点名的同学接着指定下一名同学,依次循环。(5)有喊错名字的、没做动作的或者做错动作的都会被淘汰,直到只剩下四人为止。

2.“小太阳出山”

目的:帮助消除陌生感,增加互相的了解,完成班级初步建设。

时间:2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全班分组,每组6-8人。(2)每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代表小太阳出山了,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年龄、家乡、爱好等;同时,说出自己3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如“我能一字马”“我是小仙女”等;之后,给自己取一个希望大家记住的昵称,如“柚子”、“小西瓜”。之后每位同学开始互相点名,以“萝卜蹲”形式进行,第一位同学开始,如“柚子会一字马,柚子会一字马,柚子会一字马,小西瓜是小仙女”,然后小西瓜同学接过话筒,继续介绍自己和下一位同学。(3)这样一组进行后,该小组同学能够记住互相的昵称,也了解彼此的特点。一组结束后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每位同学能在此过程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班级内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对全班同学有了初步的认识。(4)每组限时3-4分钟

(二)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升温

方案目标:第一,建立起初步人际关系后,进一步消除同班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第二,加强组员对自我的了解,并明确个人对于集体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三,开展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完成相关活动强调班级凝聚力。

活动时间:1小时

活动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内

实施程序:

1.“黑夜”活动

目的:培养同学信任感,增加默契程度,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

时间:4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将班里同学分为两组:“夜行人”和“聋哑人”。(2)随机分配,“聋哑人”带领“夜行人”走一段崎岖不平的路。(3)朋辈导师带队,到达终点后,“夜行人”和“聋哑人”互换角色,返回课室。(4)返回班级后,同学们发表活动感想。

注:安全第一;尽量将互不熟系的同学分配在一组;整個游戏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

2.“人椅”活动

目的:帮助消除距离感,初步建立信任感和默契。

时间:2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全班分组,每组6-8人。(2)每组分别围成一个圆圈。(3)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听从辅导员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生的腿上。坐下后,辅导员再给予指令,让学生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4)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的小组获胜。

(三)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亲密

方案目标:第一,消除同班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后,进一步拉近同学间的距离。第二,使同学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通过自身努力为团队做贡献。第三,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完成有关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时间:1小时

活动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内

实施程序:

1.太阳花活动

目的;帮助大家亲密接触,增强班级凝聚力。

时间:30分钟。

规则及步骤:(1)抽签决定每个人所代表的花瓣数量(1片,2片,3片)。(2)所有人在音乐声中散开来走动,音乐声一停,所有成员问辅导员:太阳花儿几片开,辅导员回答:X片开。(3)在场的人按照听到的数字抱在一起,在一起的人加起来花瓣数目相同,则为合格,失败者则先被淘汰,直到最后。

2.“坐地起身”游戏

目的;帮助大家了解合作与配合的重要性。

时间:3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分成若干小组,起初要求四人一组,背对背围圈坐在地上。(2)组员手勾在一起,手不可撑地站起来。(3)随后按照相应时间,增加2至10个人,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四)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团结

方案目标:第一,检验新生班级成员的互相了解程度及团结程度。第二,合理发挥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班级团队建设。第三,不断增强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团队意识,班级凝聚力达到团结。

活动时间:1小时

活动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园内

实施程序:

1. 找出小太阳

目的:检验学生在经过四次团体辅导后的熟悉程度,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与理解别人,增加相互的认识与信任。

时间:2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发给每位同学“我是小太阳”的练习纸,学生按照要求填写,填完后放到小箱子里(2)将箱子里的纸片摇匀,每个人轮流抽取一张,宣读纸上“我是这样的人”的内容,宣读者不能说出人名,让其他成员根据纸上的内容猜出是谁。

2.“解手链”

目的: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与默契,增强班级凝聚力。

时间:30分钟。

规则及步骤:(1)全班分为两个大组。(2)每组分别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个同学认准左右两边分别是谁,口令响起后每位同学向各自小组的圈内随意走动,口令响起后停在原地保持不动。(3)此时,开始寻找自己左右两边的同学并且手拉手,但要停在原地不能走动。这时形成的造型就是一条复杂的“手链”,各小组想办法“解开手链”恢复到原来圆圈时的造型,注意整个过程中不能松手,一定要手拉着手。(4)各小组完成后,两个小组合并,全班按上述步骤再来一次“解手链”,注意,每位同学必须走动。(5)回归圆圈造型后打乱站位顺序,每位同学的左右两边不再是之前的同学,再按照上述步骤再来“解手链”。

传统的班级建设,一般通过班会、班干部等传统形式实现,在进行凝聚力建设发挥的作用较小,本文通过系统的制定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案,以四级网络工作体系展开实施,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2016级新生班级中,以破冰、升温、亲密、团结的顺序,按步骤、有计划地得以实施,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实现新生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工作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慣例,对新生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发挥了较强的作用,期望该方案可以为其他学生工作者所用。

参考文献:

[1]经理人培训项目编写组.培训游戏全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罗京滨,曾峥.大学团体心理辅导实操指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时向阳.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素质训练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6]王波.团队建设能力培训游戏经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加强团青工作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探讨
浅谈电力科技企业如何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