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姑苏园林集锦》创作谈

2018-09-19 11:00任敏华
江苏地方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舟核雕台湾同胞

◎任敏华

八式核雕苏派盆景

八式核雕苏派盆景

核雕除核舟、罗汉题材外,我尝试了题材突破,曾有过几次园林核雕的创作经历,但都以一颗核雕表现一个园林的创作手法。2015年年初,一位老师向我提议,能否用一颗橄榄核全方位地表现苏州园林景观之美?于是我进入了构思创作阶段,经历了观察、揣摩、表现过程,终于完成了《姑苏园林集锦》的核雕创作。

我之所以能够答应这样的创作“挑战”,是因为我内心认可这位老师对我园林核雕的建议。苏州因园林而闻名天下,苏州园林一直是留在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篇章。小时候,因为爷爷工作的地方离园林不远,所以寒暑假我基本在园林里度过的,角角落落都曾留下我欢快的足迹,园林的环境与熟悉的场景深深烙刻在心中了。我曾经创作过一颗核雕一座园林,八颗园林核雕组成一条手串。终觉老气、呆板。

八仙庆寿(上);风景十八罗汉(下)

《姑苏园林集锦》核雕创作是一次思路和构图上的革新。此次创作,我打破原先陈旧单一的创作思维方式,选取最经典的姑苏园林“八大景”作为主要内容用一颗橄榄核来表达苏式园林之美。创作难度之大,并不是因为其核雕的雕刻技术,而是在于布局的“巧思”,其实也正是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苏州园林集锦

和合

要把姑苏园林的经典八大景观要浓缩在一个橄榄核上,不仅内容繁多,而且要将各个景观的特点鲜明地突出。这就势必要求景与景之间的布局必须错落有致、合理巧妙,否则,不仅无法突出表现苏州园林之美,更会因为布局不合理而贻笑大方。为此,我一次又一次地实地品读早就铭刻于心的园林,在移步换景的苏式园林中,我凝神思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更多园林之美,感悟着就势造园、“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独运匠心和“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感悟指导了我的此次核雕创作。

核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和思量,在反复斟酌,几易其稿之后,雄伟虎丘塔、巍巍古盘门、留园冠云峰、西园湖心亭、沧浪亭长廊、狮子林船舫、寒山寺江村桥、拙政园梧竹幽居亭等景一气呵成,跃然于核上,高低错落、小中见大,因势构型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

当刻下最后一刀,落上“敏华”二字,反复检查、反复欣赏之后,我将这件核雕作品交给了向我建议的老师。老师欣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八大景观巧妙组合、高低错落、首尾相接,如一幅园林长卷,浓缩在一颗‘曾不盈寸’的橄榄核上了。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姑苏园林经典景观,文化意象,使人在赏核之时,如沐春风、如临其境,如同有一位长者在给你徐徐道来,给人以‘赏一核而尽知姑苏园林’之奇妙也!”听了这番赞语,我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挑战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也深刻反思核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非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要付之行动、身体力行,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才能笑对博大精深的苏作工艺宝库。

老师给我出题目是有原因的,原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驻苏州中心要在苏州承办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的人员大多是国外专家。主办方希望给外国朋友展示苏州特色、又有新意的工艺作品。我的《姑苏园林集锦》把苏作工艺、苏州园林之美,融入一颗小小的核雕中,自然让主办方喜出望外,也给这次国际会议添了彩。这件核雕作品2015年5月展出后,就被活动主办方永久收藏了。

2015年10月,我又接到一个展出通知,将于当年11月份,让我带着核雕作品赴台湾参展,向台湾同胞展示精湛的苏作工艺,展示我的一些获奖作品和历年来的一些创意作品。近年来,我除了创意了园林核雕外主攻了“诗、书、画、结合的人文核雕”,这既是“子冈牌”和明四家参与苏作工艺的创作传统的传承,又是我个人专长。我想把创意核雕带给台湾同胞,这时有朋友建议,应该带上那颗园林集锦核雕赴台湾展示苏州园林之美。但那件核雕已被收藏,不好意思去借展,于是我决定马上复制一颗,我推掉其它订单,潜心创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改进,使其更趋完美!如期完成后赴台展出。在台湾的几所大学交流展出时,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和欢迎。或许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核舟的缘故,因此他们都对核雕有所了解。此次还特意带了一艘我复制的核舟,加上《姑苏园林集锦》和《跳芭蕾的女孩》《美国总统山》《品茗赏梅》等作品,展品把台湾同胞吸引住了。我通过核雕,向台湾同胞介绍苏州、介绍苏州园林,展现“精、细、雅、巧”的苏作工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旅游推介会上,核雕都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一致好评。当地多家媒体进行了拍摄与报道。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看到核雕,或许就会想起我的那个“姑苏园林集锦”核雕,想到天堂苏州。如果他们步入苏州园林,也一定会想到那颗“姑苏园林集锦”核雕了。

盛世太平瓶

跳芭蕾的女孩

钟馗嫁妹

2016年5月,这件核雕作品又随我赴布拉格、维也纳交流展出,在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中,又成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这件作品还先后到了天津、北京等地展出。回想《姑苏园林集锦》核雕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品是载体,是创作的最终呈现,一切的表现都是创作思维沉淀的结果,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作品被大众认可,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一颗核便是一个故事、一颗核记录一段历史、一颗核就是一个时间段作者艺术水准的物化与呈现。静下心来做雕刻,心如止水,知识积累、艺术递进在雕刻艺术文化的新路上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核舟核雕台湾同胞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刘毕新
核舟究竟有多大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心脏“核舟记”
大陆领导人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